上海「季風」被扼殺 獨立書店下月關閉

人氣 6035

【大紀元2017年1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夏墨竹綜合報導)由於中共的審查日趨嚴厲,大陸的獨立書店幾近倒閉。因官方壓制,上海文化地標、著名的獨立書店季風書園在經營20年後,將於2018年1月31日被迫關閉。濟南季風書園近日確定在本月16日開幕。

獨立自由立場讓當局如鯁在喉

致力於打造公共文化空間的季風書園,堅持「獨立的文化立場、自由的思想表達」,不銷售教輔教材,不研究暢銷書,精專於社會科學類及學術類書籍的選擇與推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上海當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向標。

季風書園創始人嚴搏非表示,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中,大陸的獨立書店成為隱性地引導知識和精神啟蒙的一部分。

有海外媒體認為,該書店因其獨立自由立場讓當局如鯁在喉。房東上海圖書館表示年底後不再續租約,上圖將收回房屋自用。

即使季風想搬遷到上海其它地點繼續經營,也遇到重重幹擾。書店老闆于淼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季風都不可能在上海其它地方得到開業的允許。

據中央社報導,就于淼瞭解,不再續租的原因,與官方認為書店舉辦的講座活動會帶來風險有關。這些活動鼓勵思辨、關心社會現實,有些講者可能不是官方歡迎的人物。

有商業背景和公益經歷的于淼沒有退縮,在關門的「倒數計日」,更密集舉行講座等活動,請來更多重量級學者或文化人座談。書店不僅策劃舉辦 「季風時代20年」紀念活動,還邀請季風老友和讀者們撰稿,書寫與季風相關的往事,出版紀念冊,錄製音視頻。

于淼不認為自己在跟官方對抗,只是在做一家書店正當的活動,「那些導致我們關店的原因,正是我們需要去深化的。」

于淼的擔憂是,當人完全被社會馴服、不再參與社會生活的討論,社會其實就失去了變得更好的可能。

他的「高調」,也讓官方加強施壓。上海的有關單位多次找他談話,文化執法大隊到店裡檢查,告誡季風必須控制事態。

16日將開幕的濟南季風書園,其實是去年就已經決定要開的分店,當時還不知道上海季風書園會面臨官方壓制,濟南店意外成為延續季風精神的所在,但主要由當地業者經營。于淼對中央社表示,他個人的下一步還沒想好怎麼走。

他對未來幾年大陸輿論空間的發展並不樂觀。當前大陸官方也強調「文化復興」,但在於淼看來,真正的復興應當是百花齊放,而非選擇性的。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刊登文章表示,在上海深受推崇的書店「季風書園」今年創立20年,房東上海圖書館以租約到期為由,要求季風必須在明年初搬離。這顯示中共當局似乎不再容忍該書店自由開放的選書和就爭議話題舉辦的座談。

袁斌在《上海何以容不下一家獨立書店?》一文中表示,「季風書園之所以最終無法在上海生存,關鍵就在於它是家「獨立書店」,就在於它始終堅持「獨立的文化立場,自由的思想表達」的價值追求。作為文化空間的獨立書店,不僅是紙書的銷售場所,也是理念的彙聚地,思想的傳播場,甚至是一個城市的文化標杆、精神心臟,人們在那裡可以沙龍交流,啟蒙會友,談天論道,互動對話。然而,這一切卻恰恰構成了對中共文化專制的挑戰。近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一再表明,中共是『獨立』與『自由』不共戴天的死敵,是凡與這兩個概念沾邊的事和人,它無不欲直至死的而後快,在政治上是這樣,在文化也是如此。所以,中共怎麼可能長期容忍像季風書園這樣承載著自由探索精神的獨立書店的存在呢?尤其是在最近幾年中共對意識形態的控制日趨收緊的背景下,就更是這樣了!」

有網友認為,季風書園「被迫宣佈關閉,不是經營不善,不是無人閱讀,是上海市已經沒有一個區允許季風書園的存在了。」

多場活動被上級主管單位叫停

季風書園早在今年4月23日就已發佈即將停業的消息,在此之前的四年間,季風上圖店共組織了4百多場活動,1百多場系列人文講堂,累計有10萬人次參加。即便前一晚才發出的活動通知,第二天也能落座上百人。因「不斷拓展讀書組織功能效應,成為讀者的精神家園」,2016年季風書店獲得第二屆華文領讀者「閱讀組織者」大獎。

不過,季風每年平均都有5、6場活動在上級主管單位通知下「因故無奈取消」,今年取消的數量則又更高些。被取消的活動主題多與憲政、法政或時事議題有關,或者講者本身具有自由主義色彩。

于淼說:「做了書店才發現,生有涯,知無涯,而禁也無涯。禁是一錘定音的,但理由是五花八門的,也是隨這五年層層遞進的。」

他總結被禁規律大致與主題、時間和嘉賓有關。凡涉及國家大政方針、西方思想話語體系、宗教以及「某些撲朔迷離或者暗藏殺機的歷史階段」的主題,均有風險。

對於嘉賓的挑選,他寫道:「傳說有份神祕的名單,定出了一些危險人士,他們的思想就是他們的武器,常常向和諧社會開火。名單上的人在季風哪怕講風花雪月男歡女愛也是不可以的,但令人捉急的是,名單無從獲取,而從百度上查,我們請的那些所謂敏感嘉賓都是飽學儒雅之士(此處隱去100個名字)。於是我請教有關職能部門如何事先甄別,回答說:可以去問他們單位的黨委。我去!」

季風關店的消息引起境外媒體關注,季風的會員也在網路社群內頻繁留言表達不捨和失落,不過,大陸境內媒體相關報導極少。

據瞭解,陸媒一兩年前就已經接到通知,不能報導季風書園,有報導或頒獎給季風的媒體,如財新雜誌和南方都市報,也受到了警告和批評。

季風書園

人文社科類民營書店季風書園,曾是擁有8家門店的上海著名文化地標,創始於1997年。創始人嚴搏非,是文革後第一屆本科生,80年代哲學碩士,曾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科學哲學及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工作。

十幾年內,季風書園從初創時剛滿40平方米的小店,發展到鼎盛時期的8家門店。2006年7月,季風書園正式成立讀書俱樂部,其宗旨在於」通過閱讀來改變我們的生活」。

此外,季風定期舉行閱讀或藝術類的沙龍活動,致力於將書店發展成為一個更具公共性的思想文化平臺。季風書園不僅是一家集中推薦哲學、政治、思想類嚴肅書籍的書店,也是學者與讀者進行思想交流的公共空間,甚至學者之間互相交鋒的沙龍現場。

多年以來,季風一直堅信一個書店可以根據自己的立場和判斷構造出一個具有思想維度的世界,並把思考和觀點、問題和爭辯,通過圖書呈現出來。

上海季風書園和北京萬聖書園、南京先鋒書店、廣州方所書店一樣,都是全國知名的民營獨立書店。

但是,最近短短兩三年內,季風書園各分店相繼關門。在各分店接二連三的倒閉潮中,上海新聞文化圈曾先後掀起兩場「季風保衛戰」。

據報導,先是在2008年,季風書園位於地鐵陝西南路站的總店,十年租約到期,地鐵公司通知租金價格要上漲10倍,書店完全無法支付,停業在即。許多讀者和媒體強烈呼籲,要在商業中心區域為民營書店留下空間。

「當年季風在陝西路似乎有危機,然後要關門,很多人聯名呼籲。」許紀霖說,「我想大家要保留的不是一個買書的地方,那時候買書已經不成為問題了,書店多一家少一家不重要。問題是季風已經成為上海文化人的一個公共空間,一個心靈上和文化上的家園,這是不可替代的。」

經過持續半年的談判,這家門店得以保留,贏得3年低價續約。2012年底,陝西南路總店與地鐵公司續簽的3年租約再次到期,地鐵公司再次要求提高租金。最終,在多方斡旋下,季風同意從繁華的地鐵陝西南路站撤出,搬到相對冷清的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嚴搏非退出經營管理,由 「70後」企業家于淼接任。

如今,僅剩的這家季風書園總店,下個月也要從上海徹底消失了。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跟著舊書店地圖 尋找巷弄間的書香
大陸宗教商業化背後的中共黑手(上)
專訪杜斌:有共產主義的地方 就有饑荒戰爭災難
中共公布反間諜法細則擴大入罪範圍 外媒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