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話雞

作者:宇祥

2017年是農曆丁酉年,也就是中國傳統生肖中的雞年。(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19
【字號】    
   標籤: tags: , ,

2017年是黃曆丁酉年,也就是中國傳統生肖中的雞年。因雞與吉諧音,神采奕奕的雞在古代被視為吉祥的象徵,是守信準時的「五德之禽」。雞鳴日出,光明到來,驅邪納吉,因此也享有黃曆正月初一謂之「雞日」的美名。

晉代郭璞《玄中記》云:「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雞。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雞即鳴,群雞皆隨之鳴。」是說東南有座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名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一隻天雞。每當太陽初升,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棵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此外《山海經》中也記載了金雞(天雞)啼扶桑、日出扶桑的故事。

一、雞的有關典故

雞德,典出漢代《韓詩外傳》:「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雞頭上有冠,古人對冠很重視,冠象徵著禮儀,古人以冠冕堂皇為禮,是文德;足後有距,走路昂首挺胸,矯健威武,是武德;百般呵護子女,不畏強敵,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黎明報曉,是信德。雞的「文、武、勇、仁、信」五德,極為生動地刻畫了雞的相貌和秉性,體現了人們對道德的追求,故雞有「德禽」之稱,有詩讚曰:「意在五更初, 幽幽潛五德;瞻顧候明時,東方有精色。」

雞有許多雅號,如「燭夜」、「司晨」、「知時鳥」等。雄雞司晨,古時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365日,無論酷暑寒冬,還是晴風雨雪,每日早晨雄雞準時啼鳴,從不懈怠、誤時,喚醒人們,人們才開始了新的一天勞作、學習和生活。如古代文人把書房亦稱為「雞窗」,唐代羅隱寫的「雞窗夜靜開書卷」,宋代范成大寫的:「雞窗夜可誦」,都描寫出靜悄悄的夜間,詩人聞雞鳴而起讀書的場景。

「聞雞起舞」,這一著名的勵志典故出自《晉書‧祖逖傳》:晉代的祖逖與劉琨年輕時就很有抱負,面對匈奴入侵、百姓流離,二人志在報效國家、恢復中原,常常一起談到深更半夜。一天清晨,大地一片沉靜,突然一陣嘹亮的雞鳴把祖逖從睡夢中驚醒,他忙叫醒身邊的劉琨說:「你聽,雄雞在催我們起床了。」此時,天上還是滿天星斗,萬籟俱寂,只有微風送來陣陣涼意,兩個人舞起長劍,每日在晨曦中苦練武藝,後來都成為晉朝能文能武的名將。他們少年立志、勤學苦練的精神融於「聞雞起舞」一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

二、雞的象徵意義

人們從雞的特點中演繹、聯想出它的象徵意義,雞不僅是德禽而又是祥禽。雄雞守時報曉的美德,在人們心目中,它是誠實無欺、勤奮和守信的象徵;還代表著新的一天到來,新的希望,一切都有一個新的開始;又代表不斷完善,堅持不懈,是毅力和勇氣的象徵。

雄雞報曉,意味著長夜過去,旭日東升;黑暗離去,光明到來,是天明、吉祥的象徵。雞也被古人稱為「陽鳥」,說它有陽剛之氣,能降妖、除祟、祛厄,因其報曉之時,在黑暗中興妖作怪的鬼魅妖孽等無不聞聲喪膽,四散逃匿。雞也成為門畫中辟邪鎮妖的象徵。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有「正月一日……貼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門上貼雄雞圖,以驅邪惡祈平安,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晉代董勛《答問禮俗》中說:「正月初一為雞日,正旦畫雞於門。」民間常用雞形剪紙、圖畫、工藝品等祈福辟邪。

《西遊記》中孫悟空請昴日星君助戰除妖的故事流傳甚廣:唐僧師徒取經途經西梁國時,毒敵山琵琶洞的蠍子精攝走了唐僧,三徒弟戰敗。孫悟空來到天上光明宮請昴日星君助戰降妖,看到星君一身金縷、光華燦爛:「冠簪五嶽金光彩,笏執山河玉色瓊。袍掛七星雲靉靆(讀ài dài),腰圍八極寶環明。叮噹佩響如敲韻,迅速風聲似擺鈴。翠羽扇開來昴宿,天香飄襲滿門庭。」昴日星君本相是六七尺高的大公雞,神職是「司晨啼曉」,他立即與孫悟空下界降妖。等孫悟空引誘蠍子精出洞來戰,星君現出雞形,對著妖精叫一聲,妖精即時就現出原形,再叫一聲,蠍子精即死於面前,隨後除盡眾妖, 救出唐僧。有詩讚昴日星君:「花冠繡頸若團纓,爪硬距長目怒睛。踴躍雄威全五德,崢嶸壯勢羨三鳴。豈如凡鳥啼茅屋,本是天星顯聖名。」

三、雞在傳統文化藝術中所蘊涵的寓意

雞, 在詩人的筆下,更是妙筆生花,多姿多彩。最早可從《詩經》中讀到:「雞既鳴矣,朝既盈矣」、「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後來「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被引申為形容在風雨飄搖、動盪黑暗的年代,有正義感的君子依然堅持操守。隨後,雞鳴之聲不絕於耳,杜甫的「紀德名標五,初鳴度必三」形容雞的品格,劉楨的「丹雞披華採,雙距如鋒芒」形容雞的勇毅。有的把雞比作峨冠利爪的守信者:「守信催朝陽,能鳴送曉陰。峨冠裝瑞璧,利爪削黃金」(徐夤《雞》);有的把雞比作堅貞有先覺:「不為風雨變,雞德一何貞。在暗常先覺,臨晨即自鳴」(李頻《府試風雨聞雞》)。

陶淵明《歸田園居》中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與在《桃花源記》中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皆塑造了一種「純然古風」、質樸自然的理想境地,這裏雞亦成為一種和平、安寧的象徵。人們對遠離塵囂的桃源很嚮往,唐代王維將陶淵明《桃花源記》這篇散文以詩歌形式表現出來,寫成《桃源行》,其中有:「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連續展現了桃源中一幅幅畫面:月光、松影、房櫳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靜謐;太陽、雲彩、雞鳴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鬧。兩幅畫面,各具意趣;夜景全是靜物,晨景全取動態,如詩如畫。傳達了一種生命樂順天道、「復得返自然」的召喚。

詩仙李白寫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中謝公指南北朝的謝靈運,他常棲身於五湖煙水雲霞,尋仙訪道,他的「謝公屐」上山下山如履平地。李白夢中穿著這種「謝公屐」,登上天姥山的上連青雲的石階,站在高山之巔,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腰湧出,聽見天雞在空中啼叫,這些為神仙的出場渲染了神奇的背景。隨後詩人描寫出天門打開,景象壯麗非凡,雲中神仙紛至沓來,讀之使人充滿對神仙世界的嚮往。

雞亦常出現在隱逸詩中,抒寫隱 士寧靜淡泊的隱逸生活。如唐代盧照鄰稱讚隱者山居的歲月如此清幽:「亭幽聞唳鶴,窗曉聽鳴雞。」(《山莊休沐》)宋代梅堯臣遊魯山時,欣賞著山中種種美景,滿是雲霧的山林,是那樣的幽靜,在雲霧中行走,是那樣的閒逸,正不知這裏是否有人家,此時聽到了白雲深處傳來一聲雞鳴,於是在《魯山山行》詩中最後寫道:「人家在何處?雲外一聲雞」。人家之所在,白雲繚繞,只聞雞聲,不見其形,令人遐想不已。

古代詩人描寫田園風光時,有很多寫雞的。如杜甫寫的「驅雞上樹木,如聞叩柴荊」,劉禹錫寫的「霜凝南屋瓦,雞唱後園枝」,都把雞與農家樂趣聯繫在一起。溫庭筠有一次值新年剛過,夜宿商州城北板橋鎮茅店,聞客店家雄雞報曉,十分感慨,寫就《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雞聲可聞,雞啼可見,板橋霜印,印入心間,使人感受到冬季清晨清冽的寒氣,創造了一幅遊子辛勞的踏霜早行圖。遊子早行的景象、羈旅之人思鄉的心境,也從唐代跨越千年,同樣直接撥動了遠方遊子的心弦, 每每讀來令人感慨。

雞鳴亦昭示時間之可貴,生命之可珍,於志士乃驚心之警鐘。無志者消沉,蹉跎歲月;有志者事竟成,惜時如金。陸游詩歌中也多有詠雞之作,寄託的是壯心不已的報國之志,如「五更引吭震戶牖,橫挺無復須元戎。明星已高啼未已,雲際騰上朝陽紅」(《新買啼雞》)。「一日之計在於晨」,顏真卿在《勸學》中寫道:「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意思是晚上在燈火下學到三更,五更雞叫又早起學習,這一早一晚正是男兒讀書的好時光,勸勉人勤學,時不我待,莫虛度光陰,免得將來一事無成,後悔已晚。

雞也是畫家們十分喜愛的題材。早在五六千年前,雞的形像就出現在岩畫和陶器上,隨後又出現在青銅器上,如陶雞、雞形壺和青銅「金雞」。漢代以後,逐漸出現了以雞為題材的門畫、年畫、剪紙等。畫家借用雞的形像取諧音,與其他相關物像有機組合,有很多寓意。一隻隻雞在畫家筆下氣象萬千,一幅作品中,只要有了雞,就會平添許多生機和喜氣。

如年畫《金雞報曉》:很多圖案中都是雄雞和太陽一起出現,象徵黎明到來;也有的是畫一隻雄雞立於大石上作昂首挺胸狀。《吉祥如意》:拿著如意的童子與一隻雄雞在一起。《紫氣東來》:雞與紫籐花,寓意紫氣東來。《五子登科》:一隻雄雞引頸高唱,五隻小雛雞在旁聆聽,寓意教五子。此外《雞之五德》《聞雞起舞》等亦常見於畫端,其作品構思精巧,表現出畫家的心靈感受,非常傳神地表現了雄雞的氣勢、母雞的慈愛和小雞的活潑。

五代畫家梅行思畫的雞栩栩如生,世人號稱其藝為「梅家雞」,如他畫的《子母雞圖》;宋代黃筌觀察事物細緻入微,畫的雞翎毛耀輝、生氣勃勃,如他畫的《錦雞圖》;元代王淵畫的《桃竹錦雞圖》,畫法嚴謹又寫實,畫雞的同時還造就出淡雅、寧靜之意境。清代李觶畫的《秋柳雄雞圖》中,以田園風景為襯托,以柳樹、籬下菊花、公雞為主題,並在畫上題詩點出題意:「涼葉飄蕭處士林,霜華不畏早寒侵。畫雞欲畫雞兒叫,喚起人間為善心。」詩畫輝映,畫出了雄雞的英姿寫出了它的氣魄,表現出其特立獨行、不媚世俗的高潔形像,這裏雞成為畫家用來呼喚人間善良心性的媒介。

申去酉來,伴隨著嘹亮的啼鳴,報曉的金雞來了。在人們都渴望吉祥平安的今天,法輪大法弘傳於世,給世人帶來祥和與美好,越來越多的人們修煉大法、證實大法,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給人們送去對聯、福字與真相年曆。如對聯中寫道:「聞雞起舞聞大道難得大道,法輪常轉法無邊大法無邊」,橫披是「法輪大法好」;「一輪金光神州笑,千載難逢大法傳,」橫披是「法輪常轉」。希望人們明真相,記住「法輪大法好」 「真善忍好」,從而擁有光明美好的未來!

──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俗話說雞年:「大雞大利」,諧音「大吉大利」的意思。中國古人過年謝家禽家畜,把新年第一天定為「雞日」。除了金雞報曉、金雞報喜之外,為何中國文化中這麼看重「雞」呢?說雞為「五德之禽」,從何時起雞就得到尊榮呢?
  • 為什麼說桃符能辟邪?桃符怎麼演變成春聯?說來話長。最早的春聯內容為何、春聯怎樣普及中國百姓家?春聯演變從古代歷經五代、宋、明、清歷代,神荼、鬱壘、孟昶、朱元璋留名,桃符、春聯這民俗文化淵遠流長……
  • 「春聯」真是中國民俗文化中的喜寶,歷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集成中華文化的一寶,煥煥新聯閃閃耀采,連接中華文化根本的道德文明,「福地行善喜自在 心田種德花來香 慈悲喜捨福壽全(橫幅)」。欣逢雞年,雞年報喜大吉春聯,「大吉大利」例如…還有各店家的春聯和氣生財妙對又俏皮有,趣表現本家「獨門」的妙活巧藝。例如……
  • 立春到,春回大地!古人對立春有多重視?什麼是立春真精神?禮記,效法天之理則,天子春祭賞百官施惠百姓、法日月星辰的天綱為王朝綱記;慈悲生命、存幼孤無伐木,永續善用。東漢立春立土牛勸春耕,延續到清朝廷立春牛迎春打春擊春牛。看各朝代的立春禮儀,咬春文化,生機飲食保健,春盤、春餅、春筵,詩人踩春的生活美學…
  • 《韓詩外傳》所說的禽雞五德是指「文武勇仁信」這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敵前敢鬥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鳴不失時者,信也。」千百年來,雞文化能作為神州文化的一條小小支流保存下來,也正是因為它「文武仁勇信」五德,盡美的演繹吧。
  •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凝聚了「二十四節氣」行事曆的智慧。經過嚴寒的冬眠之後,「立春」的節氣打響春回大地第一炮,這時候從中央到地方官府都有「立土牛」、打春」、「擊春」、「鞭春」等禮俗儀式,提醒人民要春耕了!東漢以來就有記載,清朝朝廷更是尊重這種古禮儀貫徹其精神。現代農民在立春也不忘春牛……
  • 春色到人間,立春日,吃具有微辛味的春蔬,可以醒「春睏」,也促進人身體臟氣的運行,發散寒氣,活絡身體、奠定一年健康的基礎。南北朝時代《荊楚歲時記》記載「立春日,作五辛盤。……辛盤得青韭。」到了明、清時代吃春蔬蘿卜(蘿蔔)叫「咬春」,形成一種很普遍的節氣民俗。
  • 立春在古代表新年。「立春」吃「春盤」迎新,中國從古就有這個習俗。古人早知「生機飲食」的妙法,而且還融合五行相生之理,實踐「天人合一」的保健妙方。說生菜沙拉在當代很風行,原來唐朝人已經領先流行。唐代春盤是時尚,宋代詩情畫意、鄉里饋贈人情盛。
  • 元宵節是人與燈之會,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個滿月夜,賞月共賞燈,有情又有趣。古來稱「上元節」,天神的日子,是天上共人間的盛會。說說元宵節的來源歷代和賞燈會勝景……今2017年是丁酉年,天火剋地金。預言書《推背圖》指出「乾坤再造在角亢」的天象就在今年。丁酉過元宵節的意味就更深長!中國人能否再造新天地?怎樣禳災得福?
  • 「金雞啼、旭日昇」帶來美好一天的開始,在「雞年」裏也象徵新的一年有美好的開始。動手來做一個金雞燈籠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