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神州 人傑地靈(1) 鎮江

【文史】康熙南巡鎮江 御書長江靜浪歌

皇甫容
鎮江是長江下游地區的重要港口城市,圖為清朝王翬《長江萬里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95
【字號】    
   標籤: tags: , ,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數百年前,南宋將領辛棄疾登上鎮江的北固樓,遙望滾滾奔流的長江,感歎神州千里風光。而詞人筆下的神州風光,更因帝王將相、豪傑群雄的風雲板蕩,湧出奔放的豪情。

鎮江史話  典故流芳

三千多年前,西周時期,周康王分封「夨」為宜侯,鎮守「宜」地,即今日鎮江一帶。從鎮江大港出土的國寶級青銅器「宜侯夨簋」銘文可知,鎮江人文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春秋時期鎮江屬於吳國,被稱為「朱方」。吳王開鑿邗溝以溝通長江、淮河,於是鎮江成為溝通長江下游南北交通的主要渡口之一。

東漢末年,群雄崛起兵征不斷,原籍浙江富陽的孫鍾遷居丹陽司徒鍾離村,其子孫堅、孫子孫策、孫權先後統率江東兵馬。孫權遷都建業(今南京)以前,於東漢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北固山建造了堅固的防禦堡壘「京城」,俗稱鐵甕城,作為新都的東部屏障。孫權遷都建業後,鎮江被稱為「京口」。

西晉末年,中原發生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為避戰亂,豪族及世家舉族渡江南遷,東晉在江南各地設僑州、僑郡,安置流民。

鎮江雖為彈丸之地,卻留下大量人文典故。大漢宗室劉勰在此撰寫《文心雕龍》;梁武帝的太子蕭統召集文士編纂《昭明文選》;古曲《廣陵散》至今慨然迴盪;周敦頤於此留下《愛蓮說》的高潔和灑脫;蘇東坡則於鶴林竹院傳下玉帶的佳話;南宋大將韓世忠圍困十萬金兵,梁紅玉就在鎮江的金山寺妙高台上擂擊戰鼓,大戰金兵。

駐蹕金山   御賜《心經》

在鎮江的眾多歷史典故中,尤以康熙南巡為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六次南巡。每次經過鎮江,康熙帝會到金山、焦山、北固山,竹林寺(鶴林寺)等處,每次都會在金山江天寺居住,並在金山寺舉行法會為孝莊皇太后祝壽祈福。

 康熙南巡圖,局部(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康熙南巡圖》局部(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時,十月二十四日巡視金山寺,為金山寺題匾「江天一覽」,並撰寫《江天寺碑記》,賜給御筆《心經》手卷,並賜給金山寺下院紹隆寺「靈覺寶寺」的新名。之後去了焦山,此後南巡,康熙帝都把金山寺作為進入江南的第一站。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第二次南巡,正月二十九日駐蹕金山寺。此次南巡到過焦山和竹林寺,寫有《望焦山念己巳曾登其上》和《竹林禪院》詩。

金山寺的大雄寶殿前有一幅上聯「一輪明月珍珠傘普照書經樓」,因其構思精巧,多年無人能對出下聯。眾臣隨駕賞遊來到殿前,見殿前只有上聯,於是慫恿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來對下聯。

張玉書素來才思絕巧,但見他朗聲一笑,指著濤濤江水,說道:「萬頃碧波水晶盤托起金山寺」。上下珠聯璧合,眾人無不拍手稱妙。

御書「香林」  道氣為香

康熙南巡登臨焦山的細節,在清同治的《焦山志》中有完整記載。焦山定慧寺的住持是破有法師,時年二十多歲。他在北京聖感寺出家,這是康熙帝敕建的皇家寺院。破有曾見過康熙帝,還認識他身邊的侍衛。康熙來到焦山後看到破有法師,能於他鄉遇故知,康熙帝龍顏大悅,非常高興。破有法師引領康熙帝參觀寺院,並為他介紹寺院的建築結構、傳承法系和一些歷史典故。

康熙帝聽著破有的介紹,不時詢問一些寺院的歷史典故,破有法師如數家珍,一一奉答,且應答得非常得體,大帝欣賞他的才華,想把他帶回京城。但為了永鎮山門,破有法師懇請聖上能御賜一副匾額。康熙帝爽快地答應了,命他過幾天到金山去取。

康熙帝回到金山,御筆揮就「香林」二字,他說焦山以樹木為林,以道氣為香,所以賜法師「香林」二字作為匾額題名。事後,康熙帝又叮囑破有法師一定要到瓜洲去等他。破有想了半日,不解聖心,也不知何意。不過,破有還是如約前往瓜洲。康熙帝命侍衛取出300兩黃金,悄悄地對他說:「朕見你住的禪堂都很破舊了,這些錢你拿去修繕禪堂吧。再過兩年,你就回京來住,到朕身邊。」

破有法師沒有料到康熙帝會觀察得那麼仔細,待他一介禪僧又那麼慈厚,破有當即垂下兩行清淚。如今,康熙帝所賜的「香林」仍然保存在定慧寺大雄寶殿的正梁上。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第四次南巡,賜「動靜萬古」匾額於金山寺大雄寶殿,第二年賜給「定慧寺」匾額。定慧寺始建於東漢興平元年(194年),始名普濟庵,是中土最早的寺院之一。大唐高僧玄奘法師的弟子法寶重建了大雄寶殿。元朝時更名為「焦山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聖祖南巡登臨焦山,就取佛家由定生慧之意,賜名「定慧寺」,並親筆題匾,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鎮江金山江天寺(Gisling/維基百科)
鎮江金山江天寺(Gisling/維基百科)

由於焦山屹立於江心,猶如鎮海之石,驅逐水妖,故而能令海不揚波。因此,明朝書法家胡纘宗就在焦山寺寫下「海不揚波」四個大字,詠讚焦山的鎮江之功。

金山見龍行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第五次南巡,康熙來回兩次駐蹕金山寺。四月三十日那天沒有風雷,只有微微細雨一陣而過。但見西南方現出巨龍橫亙數十丈盤旋,又迅速進入雲端。康熙帝見此祥瑞異象,於是提筆寫成《見龍行》,展示給隨侍看。

《見龍行》:「在田在天連二五,純陽變化參吞吐。非如起蛟壞田廬,又非密霧傷園圃。雲端前後發祥光,逶迤上下行有矩。……首出庶物用精明,大哉龍德從其類,發揮純粹須經營。」

此次南巡,康熙帝在鎮江召見京口將軍,一等侯馬三奇,並對鎮江名人宗祠御賜題匾。康熙帝說:「天下兵馬,朕全都知道。而此地的兵將常稱無敵,朕也是有所耳聞。練兵之法,一進一退,有緩有急,自始至終,保持整肅有序,方為盡善。你們練兵向來簡練素精,朕就不必閱示了。現在傳諭兵丁,告訴他們。」

此後,康熙帝御賜「理明太極」匾額,令人掛在周敦頤的祠堂;御題「寶晉遺蹤」匾額,掛在米芾海岳庵;題「忠節不磨」,掛在陸秀夫的祠堂;又題「山高水長」,掛在焦公祠。

乾隆皇帝親筆御書的永佑寺碑文,稱康熙帝為轉輪聖王,無量壽佛的化身。在《庭訓格言》中,康熙帝稱他很喜歡練習書法,但在他六十多年的帝王生涯中,留給臣子的御書書法寥寥無幾。但在南巡期間卻留下大量筆墨。因此後世猜測,這位無量壽佛化身的大帝似乎在以書法布陣,永鎮鎮江,以保神州山河一片清明。

長江靜浪歌

千古以來,長江波濤洶湧翻騰,滾滾江水東流不息。自幼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康熙大帝登高望遠,面對長江感慨萬千,他御書《長江靜浪歌》,其歌言道:

「未若自然順天意,無怠無荒廣川濟。利涉須憑正剛柔,分理全賴作舟枻。仁者如斯稱水德,治人御事先光霽。最喜長江能容物,更美長江有寬歷。每度無險浪且平,登臨慷慨古今情。未卜始終概難信,願言永靜勿紛更。」

康熙帝稱讚仁者擁有水的德行,不懈怠,不荒嬉,順承天意以廣博利濟大川。他也讚美長江氣度寬闊,能容大眾,每次渡江都沒有險浪,非常平穩。身為帝王,他希望天下黎庶永遠安寧,永不紛爭。

歷史上,康熙南巡必經鎮江,登臨焦山鎮江之石鎮守風波,或許,這就是千古聖君在為後世萬民祈福,留下的永恆祝禱吧。@*#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