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趣聞】冰上肖像畫

作者:史多華
《滑冰者(威廉.葛蘭德肖像)》(Le Patineur (Portrait de William Grant))局部,吉伯特.史都華於1782年作。(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52
【字號】    
   標籤: tags: ,

十八世紀畫肖像家吉伯特.史都華,在倫敦發展得挺不錯,許多上流社會人士喜歡找他畫肖像。

這一天剛剛下過雪,來到畫室的是一位名叫威廉.葛蘭德(William Grant)的年輕律師,他是來為自己的肖像畫給畫家擺姿勢的。但是這位年輕人似乎沒有太大的耐性動也不動的坐在那裡,他看著窗外的雪景,喃喃念叨:「這種天氣用來滑冰比坐著被畫要有趣得多了!」

沒想到這話倒引起了畫家的興致。倫敦有個人造湖,是滑冰愛好者經常去的溜冰場所。史都華熱情邀請他的客人一起出去滑冰。在冰凍的湖面上,畫家充分展現了他掌握畫筆以外的才能,他來去如風,溜冰技術也是一級棒的!

但他的模特兒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律師葛蘭德,下場不久就笨手笨腳地緊抓著畫家的外套,只求能平安無事地回到岸邊。

這次冒險經驗倒是讓史都華腦中靈光一現。回到畫室後,畫家立刻動筆改變了原來肖像畫的構思。他放棄原先葛蘭德律師擺的靜態動作,把客戶描繪成正在溜冰的樣子。畫面呈現的情境與實情完全相反:葛蘭德在冰面上純熟地滑行著,表情一派輕鬆自在!

這也是英國繪畫史上第一幅運動中的肖像畫,而且還是個滑冰者!這個創舉可說大獲成功。

至於畫中人的兩臂交叉在胸前的奇怪方式,其實不奇怪,這可是十八世紀典型的溜冰姿勢喲!@

《滑冰者(威廉.葛蘭德肖像)》(Le Patineur (Portrait de William Grant)),吉伯特.史都華於1782年作。畫布油畫,2,45 x 1,47 m, 華盛頓國家畫廊收藏(National Gallery of Art,Washington)(公有領域)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今天的意大利北部,有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帕多瓦(Padova),這座城市之所以馳名歐洲,因為它擁有舉世聞名的聖安東尼奧教堂(Basilica di Sant'Antonio)以及著名的帕多瓦大學。中世紀時期,富庶的帕多瓦吸引了許多藝術家、文學家長期居住於此,從事創作。帕多瓦擁有濃厚的藝術氣息,曾被莎士比亞稱讚為「藝術的搖籃」。
  • 1822年,22歲的維克多.雨果和少女阿黛勒.芙雪定了婚約。對雨果而言,未婚妻幾乎是完美無缺,唯一令他擔憂的,是這女孩對畫素描的狂熱。
  • 這四個總統像在羅什摩爾峰(Mount Rushmore)上,由岩石切割而成,用以獻給這些在美國歷史上貢獻卓著的總統。然而,把他們刻在山頭上總是個比較奇特的想法。到底是誰的主意呢?
  • 梁武帝蕭衍幾次請他出來做官,他怕受拘束,就畫了兩條牛,掛在房裡,一條牛在水邊吃草,悠然自得;另一條牛嘴上帶著金籠頭,前面被人牽著籠頭走,後面被人用鞭子趕。牛的樣子,十分無奈。蕭衍知後,懂得其意,就不來勉強他出來做官了。
  • 凌煙閣原本皇宮內三清殿旁一座小樓,貞觀十七年二月,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之眾位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尚存者也多已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二十四位功臣圖像,褚遂良題字,皆真人大小,並時常前往懷舊。
  • 從熙豐新政到元祐更化,大宋朝在變革與反變革中迂迴動盪。然而,比之變法成敗更為重要的、令千載後世為之景仰的則是那一批宋士大夫們不為退轉的道德實踐與浩乎沛然的正大之氣。滿懷著那樣勢無可阻的正氣,他們無論在政壇上大有作為或是無所能為,他們注定都將在這裡,或者在那裡,大放異彩。
  • 唐肅宗寶應年間,官居侍郎之位的趙縱,請來當時者名的畫家周昉和韓幹,給自己分別畫像。兩位大手筆持筆著墨,各顯其能,都在一頓飯的時間之內,作完了畫像,而且都畫得形貌逼真,與真人無異。
  • 《匡廬圖》是一幅立軸,梁代(五代後梁)荊浩的作品。水墨畫,材質是絹,「絹本」就是畫在絹上的作品。是一幅尺寸很大的作品,稱得上是屏風式的「大中堂」。 荆浩畫像。(網絡圖片)荊浩在中國水墨、山水畫的演變史上是一個關鍵性人物,他的特色就是擅畫巨碑式的山水畫。就像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一樣,都是很標準的巨碑式山水。
  • 喜歡看漫畫的人,或多或少也會想畫一畫漫畫,至少對於自己鍾愛的漫畫人物是如此。但漫畫要如何畫,才能畫得好呢?日本專業漫畫家吉村拓也最近拍攝了一些漫畫教學視頻,指導人們如何在短時間內畫得像專業人士一樣好。
  • 文藝復興繪畫中出現的Cangiante(換色法)、Chiaroscuro(明暗對照法)、Sfumato(暈塗法)和Unione(統合法)這四種風格迥異的繪畫技法被後世廣為流傳,許多藝術巨匠都曾經出神入化地運用它們創造出輝煌而美麗的藝術珍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