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勝利油田退休員工曝「山東東營大案」

人氣 19821

【大紀元2017年0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梁博硅谷報導)2016年8月26日上午在山東東營,60歲的劉學敏被押上了從濱海看守所開往東營區法院的囚車。與此同時,不到40歲的青年女子陳茵被押上另一輛囚車。

一路上,數輛警車在前面呼嘯開道,救護車、消防車一應俱全,有些路段被封,便衣警察密布街頭,法院保安戒備森嚴。

「這不是可笑嘛!我們老的老、弱的弱,普普通通小老百姓,值得嗎?」劉學敏說,東營市公檢法擺出多年罕見的大陣勢,是為了顯示他們偵破了一個「大案要案」。據說,此案是備受公安部重視,由山東省公安廳副廳長畢寶文批示並督辦,東營濱海公安局具體實施,動用公安局下屬5個分局約百餘警力的「東營一號案」。

東營一號案,針對包括勝利油田在內的所有東營法輪功學員。

勝利油田是紅朝酷吏周永康的發跡之地,一直留有周的班底。自1999年7月20日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發動鎮壓法輪功以來,周永康積極參與,勝利油田這個龐大「石油帝國」的宣傳機器和暴力機器運轉得格外賣力。據明慧網報導,勝利油田濱海公安局及其下屬各分局,2000年10月1日在北京綁架了勝利油田去北京反映法輪功情況的三百多名法輪功學員,對這些人實施了抄家、綁架、拘留、勞教(2012年勞教制度被取消)、逮捕等多種形式的迫害。

但是,猶嫌不足,據知情人士透露,「上頭」不滿足於抓幾個「在街上發傳單資料的、掛條幅的、到天安門上訪的」,一定要「揪出幕後的重量級人物」。這個來自「上頭」的指令出現在江澤民下台、周永康落馬之後。劉學敏表示,迫害法輪功的中共機器還在慣性地運轉。

「東營一號案」專案組由濱海公安局主管國保的副局長張吉平任組長,濱海公安局國保支隊支隊長王學民、政委曹發亭任副組長,濱海公安局濱北分局副局長馬玉君任總調度,國保隊長董寧任材料組組長,當時的濱海公安局局長是趙永生。其中,常常參與直接迫害法輪功學員的濱北國保隊長董寧,其辦公室和家裡都赫然懸掛他與江澤民的合影,並時常在人前顯耀。

劉學敏和另外幾位法輪功學員是2015年7月21日被綁架的,此前專案組已經祕密布偵了七八個月。劉學敏從2003年開始修煉法輪功,以前一直不在當局的「黑名單上」。當天他被捕後隨即被抄家,被抄走2個存摺、1萬元人民幣、電腦、打印機、電視天線、刻錄機和法輪功書籍等,總共裝了兩車。

劉學敏說,他曾經被連續兩天兩夜疲勞審訊,公安還從外面找人來給他洗腦,逼迫他交代所謂的罪行。但是審訊結果令專案組大失所望,所有鎖定的目標都不是想像中的「重量級人物」,而是一群為信仰尋求真相的普通人、善良的好人。

劉學敏在勝利油田做過教師,也經營過公司,是公認的能人,但一直苦於找不到人生目標。他修煉法輪功後戒掉了煙酒,勤勉工作,不再迷茫。

「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們之間都推來推去的,誰都不願意管。」劉學敏說,檢察院曾於2016年7月6日向東營區法院提出撤訴,第二天獲得法院批准。但是油田的610不同意,說是山東省一名高層批示過「要嚴辦」,案子就又回到了檢察院。專案組獎金都已經發過,變得愈加騎虎難下。

最後,「為他人安裝衛星電視天線,用以收看法輪功內容的新唐人電視」,成為劉學敏的唯一罪狀,他被專案組定為「二號人物」,與「頭號人物」陳茵併案處理,其他人另外立案。陳茵是勝利油田員工,她的罪狀除了與劉學敏一起安裝電視天線,還包括上法輪功網站明慧網,製作法輪功真相幣和真相資料。

在法庭上,陳茵否認了對她的指控,堅決表示信仰法輪功無罪。劉學敏也質問檢察官:「官方公開認定的14種邪教中根本沒有法輪功,你憑啥按這一條定我的罪?」檢察官囁嚅之後說,這是他的個人看法。

庭審從當天上午9點一直持續到下午將近5點。劉學敏說,法院只給了兩個家屬座位,其餘都坐滿了當地政法系統和國保大隊的人。

一個月後,陳茵被判刑五年,目前仍被非法關押在山東省女子監獄。劉學敏被判刑一年半,於2017年1月從濱海看守所回家,3月初來到美國舊金山,與女兒幸福團聚。

劉學敏表示,在「東營一號案」被捕的法輪功學員中,他是被判刑最輕的,也是受折磨最少的,這要歸功於其女兒和海外法輪功學員的持續關注和營救,他們去中領館開新聞發布會,給勝利油田公檢法寫信、打電話,給他寄問候明信片。當時他聽說,有一段時間看守所的電話都被打爆了,只好換號。

劉學敏父女為獄中的陳茵和其他仍在遭受迫害的法輪功學員呼籲中共停止迫害。他的女兒劉丹青表示,中共是欺軟怕硬的,不要怕它,你越怕它它越強。「中共一天不停止迫害,我們就一天不停止曝光。」◇#

(此文發表於1124F期舊金山灣區新聞版)

要想定期快速瀏覽一週新聞集錦,請點這裡。

責任編輯:王洪生

相關新聞
丹麥健康博覽會 民眾喜見法輪功
今年1月份大陸412名法輪功學員遭綁架
獅子會會長:舞動身心靈的精緻演出!
中共迫害教師記錄(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