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唐伊 一個因條約而聞名的小鎮

人氣 125

【大紀元2017年03月14日訊】

李心然、安萍整理

從奧克蘭出發,沿1號國道向北行駛約3小時車程可到達懷唐伊條約簽署地,它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故事,是毛利酋長與英國王室最初簽訂新西蘭建國文獻——《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Te Tiriti of Waitangi)之地,是島嶼灣(Bay of Islands)不可錯過的觀光景點。那裡設有輪椅坡道,行動不便的遊客觀光起來也毫無障礙。

下面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懷唐伊條約簽署地那些高人氣的觀光點吧。

雕樑畫棟的毛利會堂(The Carved Meeting House)

雕樑畫棟的毛利會堂蒂華雷魯朗加(Te Whare Runanga)在傳統的毛利建築基礎上表現出獨特的建築特色。毛利會堂位於條約屋對面,兩棟建築象徵著毛利人和英國王室之間協議達成的夥伴關係,也是Aotearoa(毛利語,即長白雲之鄉)——新西蘭的發源地。

這一建築理念由北部地區的毛利裔國會議員陶.漢納雷(Tau Henare)和毛利事務部長阿皮拉納.恩加塔爵士(Sir Apirana Ngata)提出,以此作為毛利人對《懷唐伊條約》簽訂一百週年的紀念。會堂的雕刻工作於1934年在陶.漢納雷的故鄉莫塔陶(Motatau)開始,並在《懷唐伊條約》簽訂後的一百年——1940年2月6日落成開放。

毛利會堂是毛利部落威望的象徵,也被視為是祖先的身體。屋簷頂端立有毛利祖先的人面雕刻,會堂的主梁代表人的脊柱,人字形的封簷板代表雙臂,封簷板底部的分叉代表手指。建築內的椽子代表肋骨,內飾為祖先的胸部和腹部。

蒂華雷魯朗加按照傳統毛利會堂的建築風格進行修建,但並沒有將其特定為某個部落的祖先。它代表的是Aotearoa毛利族整體。該建築強調,將新西蘭所有毛利部落的雕刻風格彙集於一體,將其打造成一座非同凡響的毛利藝術館,同時也是毛利社會和文化生活中心的絕佳典範。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到毛利人傳統的禮節,還可觀賞到毛利人的音樂和舞蹈。

溫馨小提示:前去觀光的民眾可在前台諮詢表演時段,進入會堂前需把鞋子脫掉。表演可拍照但不可錄像。

旗桿

旗桿標誌著1840年2月6日《懷唐伊條約》簽署的地點。1934年,新西蘭皇家海軍首次將其豎起,並於1946年更換了新旗桿。旗桿高34米,現仍由皇家海軍對其進行維護管理。

旗桿上迎風飄揚的旗幟是新西蘭自1834年起使用的三面官方旗幟:新西蘭部落聯盟旗幟(最早),英國國旗(自1840年)和新西蘭國旗(自1902年)。

懷唐伊博物館

懷唐伊博物館通過多媒體和震撼的視覺展示打造出高品質的展覽,生動展示出懷唐伊當地和《懷唐伊條約》的歷史。許多分散在新西蘭各地的文物,包括《懷唐伊條約》留下來的殘件、毛利領袖曾用過的權杖、一些描述當時環境的畫作,還有條約屋的模型等如今都收藏在懷唐伊博物館裡,讓訪客更好地了解新西蘭的建國歷史。

博物館不遠還有觀光客中心(Visitor Centre),出售很多帶有毛利文化的手工藝品和新西蘭本土產品,可滿足大家購物留念的願望和需求。在進入觀光客中心之前,你還可以在它旁邊的手工製作房裡觀看毛利手工藝品的製作過程,如果你對其背後的含義很感興趣,可以詢問製作人員,他們非常樂於為你解答相關問題。

慶典用獨木舟戰船

這艘世界最大的毛利戰船名為Ngatokimatawhaorua,是Ngapuhi部落慶典用的獨木舟戰船,存放於霍布森海灘(Hobson Beach/Te Ana o Maikuku)。獨木舟長35米,需要至少76名槳手才能保證其在水上安全行進。獨木舟下水前重達6噸,浸水後船體重量可達12噸。

這艘戰船是Ngapuhi部落為紀念《懷唐伊條約》簽署一百週年而特別建造的。造船工作從1937年開始,並於1940年下水。這艘戰船在之後的三十四年都被存放於蒂華雷魯朗加毛利會堂一側的船篷內。

1974年,為迎接英國女王訪問懷唐伊,獨木舟戰船被重新修復,還在海灘附近修建了存放戰船的天篷Te Korowai o Maikuku。女王乘坐Ngatokimatawhaorua航行後,將其指定為「她的帝王之船」,使得這艘獨木舟戰船成為皇家海軍的成員之一。

在每年的2月6日懷唐伊日,戰舟都會下水,以示對這個重要節日的慶祝。

條約屋

條約屋原本被稱為「宅邸」。是英國第一任駐新西蘭政府代表詹姆斯.巴斯比(James Busby)處理大部分公務的場所,同時也是他與妻子艾格尼絲及六個子女的住處。

建條約屋所使用的硬木最初在澳大利亞的悉尼進行預切割,之後在1834年運至新西蘭進行組裝。1840年宅邸建成,由一間會客廳、一間大臥室、一個中廳和一間小更衣室組成。另外一棟獨立建築設有廚房、儲藏室和傭人房。1841年,巴斯比在宅邸背面加建了三間臥室。

宅邸及其農場由巴斯比一家擁有,是他們的家族財產,直到1882年售於他人。在之後的五十年,這所宅邸一直無人照看,幾乎被遺棄。直到1932年,前新西蘭總督貝勒蒂斯羅(Bledisloe)將其買入。隨後,宅邸建築在1933年經歷了首次大規模的重建並被命名為「條約屋」,之後於1990年再次進行了修復。

如今的宅邸建築忠實呈現出1840年的生活情景,可以在此參觀當時的臥室和會客廳。從其它房間的展覽可以觀賞到巴斯比一家在19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在島嶼灣農場的日常生活。條約屋的其它展覽向遊客展示了這處懷唐伊宅邸被捐贈給政府的歷史以及該建築的重建歷史。

責任編輯:易凡

 

相關新聞
跟著神韻遊世界——「風帆之都」奧克蘭
紐政府公佈憲法重審細節
新西蘭反毛利特權運動出師不利
毛利繼續爭水權 紐政府推遲國企出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