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訊息】「詩情意象」-黃東明攝影創作展

黃東明巨幅攝影的「山水觀」與東方情懷

作者:黃東明

黃東明作品《雲山煙樹》—100×227 > 120x247cm(黃東明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334
【字號】    
   標籤: tags: , ,

1976大學初畢業,我延續了在美術社的狂熱,捨棄自己喜歡的農學,一頭栽進家裡藝術品店生意,從此在中國古書畫、西方藝術、日本畫……視覺藝術裡翻滾了四十年,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近15年來又醉心陶瓷研究與攝影創作,一邊領略了古人融合實用與藝術的千年結晶-中國古陶瓷,令我驚嘆人類最原始也是最純粹的藝術表現!另一邊則是讓我日夜汲取的藝術養分悄悄地注入了自己的創作,逐漸茁壯,建立了風格。

身處「當代藝術」的波濤裡,沒有深厚的藝術論著力挺曾經讓我卻步,但就像塞尚一幅古典的真實意境畫「楓丹白露的岩石」與唐朝的張九齡的「靈山多秀色」相遇時令人感動一樣,自然滌蕩心靈的力量一次次佐證了純藝術真正的永恆價值!

在思考2016年底展覽內容時,有個主題常常浮在我腦海中,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美國藝評家,Dr. Booth曾經多次勉勵我的話,攝影在我手上呈現了不同的「山水觀」與東方獨特的情懷。

這十年來除了縱橫台灣,多次旅行大陸及東瀛攝影,我一直背著我的「谿山行旅」、「早春圖」、「萬壑松風」、「谿山清遠」……千百幅的圖畫記憶出門,有時看呆了日落山水靜,有時又陶醉於鳥與孤帆遠……

黃東明作品《雲山煙樹》—100x227 > 120x247cm(黃東明提供)
黃東明作品《雲山煙樹》—100×227 > 120x247cm(黃東明提供)

去年初,站在張家界沙岩峰林上等候七小時創作了這幅《雲山煙樹》,突然想到明末清初釋道畫家石濤的山水畫:「千山連彩翠,半壁障空冥」。

今天不累,我遇見了中國山水!

黑森林畫廊極富格調;空間設計、氛圍、待客均屬難得。尤其在此展出的攝影作品均是巨幅原稿,其張力螢幕上實在難以表達萬分之一;期待觀眾能夠親臨體會。以下與觀眾分享若干展覽作品。

《石城初曉》

黃東明作品《石城初曉》—93×220 > 109x236cm(黃東明提供)

江西婺源向為攝影人愛好,這是清早石城居民煮食的炊煙景色。恰巧旭日東昇,晨曦從樹林斜射而下,古舊的馬頭牆高低錯落,在雲霧飄渺裡若隱若現。早晨的徽式建築有如一幅山川美景,盡收眼底。

《香遠益清》

黃東明作品《香遠益清》—132×85 > 148x101cm(黃東明提供)

故宮旁邊的至德園初夏開了一些荷花,清晨來園,走動了幾個拍攝點,長得好看的花朵前面已經站滿了人。有朵被冷落的重瓣牡丹蓮亭亭玉立,玉潔冰清,絕塵脫俗;大白又亮眼,出淤泥而不染。聽說是雲南普者黑帶回來的品種,值得一拍。

《春江歸雁》

黃東明作品《春江歸雁》—93×124 > 109x140cm(黃東明提供)

2012年跟家母同遊福岡,在糸島海邊的一家小飯館便餐,從二樓瞥見近海處漁民養殖貝類的竿兒上停了幾隻鸕鶿,煙雨濛濛,海天一色。我攝影的地方是高速公路旁邊的小塊土方,兩旁不少汽車來往奔馳,驚險萬分,幫我撐傘的日本姐夫真是難為了。兩個嚇出冷汗的歐吉桑、滴滴答答的雨水跟這八隻怡然自得的水鳥景致,應該是滿有趣的畫面。

從螢幕上看,不是那麼動人,上頭還有點「爆掉」;原作一米多寬,事實上很清晰,還是原作感動!此幅作品是很有東方繪畫思維的作品,在我的創作裡算是個里程碑!

《渡頭夕照》

黃東明作品《渡頭夕照》—129×95 > 145x111cm(黃東明提供)

我的作品裡很少出現這種偏執的色調,一則不喜歡移山倒海,「破壞」大自然,二來風光明媚總是人的最愛。

此幅作品拍攝於2012年,一次驅車去拜訪家住淡水的畫家楊興生路上,天氣預報將有颱風來襲,本想兼程去漁人碼頭拍攝取景,讓自己的東西有點不同風貌。就在離畫家住處不遠的地方發現有個岔路,往前一看,真的是別有洞天!風雲變色,天空正瀰漫著山雨欲來的氣氛,不停翻滾、造型、變色……

選好了地點,架起相機,一看時間尚早,整個氛圍還不夠「神秘」。等待,盼望了約三小時,終於接近日落時刻,天空好似飛來一隻龐大的鳳凰,展翅飛舞,蓋滿了整個西邊海空;右邊的漁人碼頭夜燈初上,和諧靜謐的景緻宛如南宋馬遠、夏圭的一角半邊,清秀又空靈。令人陶醉的金黃色畫面此時此刻反而除卻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冷清。

《芒花之舞》

黃東明作品《芒花之舞》—93×124 > 140x109cm(黃東明提供)

甜根子草是芒花季裡最早出現在溪邊、河床的禾草植物。沒有山坡上的芒草壯盛,或像海邊蘆葦逆光的剔透,卻如羽衣蹁躚,凝視良久,難以捉摸。跟畫家張翛來到橋邊找景,俯瞰大片白花在綠叢裡,純潔可愛;輕風徐徐,搖曳生姿,煞是好看!本圖為多次拍攝,去蕪存菁;這是電影的montage還是PS裡的stitching?在長時間後製過程中其實很多創作靈感是應運而生的,沒有必然,只有熱情、專注、偶然與不斷發現的雀躍!

《遙山雪霽》

黃東明作品《遙山雪霽》—93×256 > 109x272cm(黃東明提供)

2010年初次旅行新疆,一個月跑一萬公里,帶著沈重的相機,從北到南,拍了不少秋景;沙塵黃葉,渺渺孤城,萬壑分煙,漠原無盡。哈薩克族轉場的壯闊至今依然停在腦海,漫山遍野的放牧風光也不曾磨滅。跟朋友多次說過,如果我是新疆人,大概一輩子就拍新疆了!

有天跟著司機(師傅)驅車經過帕米爾,路上看到一座高峰聳立,在風雪中微微露臉,一榻橫陳,頗為引人。我們分別背著相機和腳架緩緩爬山,在四千多公尺處,儘管喘促,感覺那是必得掀開的面紗。最後走不動了,也擔心氣候會突然變化,尋好了點,決定拍好一張就走。

半小時,一個小時在泠冽的天氣中等候,期盼微風慢慢把厚厚的雲推開,一寸一寸,終於雲開天日。霎那間看到幕士塔格峰朗朗峭立,感動莫名;非有縟麗,卻更冰清,那簡直是一座聖山!

忘卻了刺骨寒風,像王安石登飛來峰的興奮一樣,此時只緣身在最高層了。拍完我們及時下山,天空也開始飄起了雪。

攝影的樂趣常在等待,我獲得最大的回報就是把自然帶回家。

《煙浮遠岫》

黃東明作品《煙浮遠岫》—100×220 > 120x240cm(黃東明提供)

日本朦朧派山水巨匠橫山大觀擅長暈染及沒骨畫法,除了出名的歷史人物也喜愛創作「半在空虛半在山」的水墨山水,留下很多青山萬疊雲無盡之景,日人將之稱為A-O-Sumi,意即帶點青色的水墨畫;一般人總愛徜徉於青山三百里的景色,大觀跨越三朝,被尊稱為日本近代繪畫之父,影響後代甚鉅!

去過黃山幾次,看過很多攝影作品;雲煙彌漫,嵐氣隱峰已有許多典範,也是人人稱頌為「黃山歸來不看嶽」的代表景色。可惜我在操作大型相機(view camera) 時因為習慣接圖造景與組配緩慢,常常跟不上雲霧繚繞的速度,錯失良機。

2012年冬天第三度來到黃山,中午犧牲了用餐時間,一個人脫隊跑到光明頂。登高望遠,心曠神怡。不久,雲退了,霧也漸漸散去;日正當中,晴嵐疊色,感覺就像中國山水裡青山幾重的平遠層出不窮。

清朝四王之一的王翬有幅山水「青峰隱隱白雲間」,宋末禪僧牧谿在他傳世珍品《瀟湘八景》也表現了充滿東方哲思,意到筆不到的空靈。習影40年,因為數位技術的成熟,諸多意象的創意終於可以實現;想法有多遠你便可以多深多廣!

《煙浮遠岫》正在黑森林畫廊展出,我曾經過思考、嘗試、離開、疑惑,看山是山,不是山?現在它又是山了!

《春華幽徑》

黃東明作品《春華幽徑》—93×107 > 109x123cm(黃東明提供)

不見綠茵翠疊,也無遠嶼滄波;此寫「小草英華咲,春風絕世姿」。這是前年在FB上發表幾幅櫻花照寫的文字。跟其他山水比起來,我的靜物有點小巫見大巫;這回展覽卻有兩張荷花和一幅櫻花,都不是奇葩異卉,也無另闢蹊徑,但我極喜愛。因為攝影藝術不應該是非形勝之地不拍,也不一定每次都要開拔到世外桃源才開機。

「春華幽徑」就是在日本福岡最著名的賞櫻景點福岡城下。可能因為不在熱鬧的園區內,少有人會注意到有幾株優雅婀娜在外頭。「努力」站在城牆欄杆邊邊,修正方位,腳架撐牢,對好焦距,美景就在鏡頭裡了。

人的視覺很奇怪,既要欣賞大器也希望看到細微的東西,除了翱翔在天空的老鷹之外,我看也只有相機配上好的鏡頭才能滿足人類「貪得無厭」的視覺心理。Alpa精準穩固的機身,德國Shneider優異的鏡頭和億萬畫素的後背,拍下來的每瓣花朵晶瑩剔透,鉅細靡遺,不只可以遠觀,也能近看;許多參觀的朋友都注意到了吸睛的櫻花樹,還有兩位跟我年紀相若的因為太投入,竟然唱起「櫻花戀」的歌曲,絲毫沒有做作。

展覽我一向不喜歡搞成一般習見的貴族風,藝術是很生活化的東西,要能升堂入室,也可平易近人;像一首唐詩字字珠玉,更要芙蓉出水,走進民眾。

這次在黑森林藝術空間展出,負責人Sophie不遺餘力,透過FB,許多人都來共襄盛舉,吸引了難得一見的人潮,攝影人、藏家們也因此認識了什麼是藝術攝影。

《碧巖飛瀑》

黃東明作品《碧巖飛瀑》—93×274 > 109x290cm(黃東明提供)

2010年平溪的十分瀑布曾經因為私人產業在風景區內不當收費引起民眾反彈,在媒體上被廣泛報導,公權力也適時介入。我在那一年第二次去攝影,多方修葺,一個個人工造景被拆,荒蕪一片,整個園區拉著黃色的警戒線,形同關園。

是日四處無人,我帶著移軸相機走到下面,隔池遙望這個台灣最大的瀑布,天朗氣清,和風拂拂;不慌不忙地架起來享受大自然,悠哉游哉。想到不久之前,這裡還是一塊紛爭之地,「巖泉飛百尺,頃刻下重霄。多少機心者,閒觀意亦消。」

此幅《碧巖飛瀑》是分九張拍攝的,利用望遠鏡頭抓近我們眼前拼接而成,約兩億五千萬畫素;如果是廣角鏡一次拍攝會感覺景物離我而去,除了變形,影像品質略差,景物也會缺少臨場感。水的質感當然是速度決定一切,沒有一個準則,端看自己要的感覺。導覽的時候常常被問到這類問題,其實盯住水紋,注意色階圖就可找到此圖最好的數據,它不一定寫在書上,臨場反應往往更能捕捉佳趣。

平溪後來又去了幾趟,總感覺沒辦法再拍出這樣的氛圍。詩情水影兩悠悠,錦繡山河一畫中;它紀錄了我當時許多創作的想法,克服了這次的困難,在技術與藝術上也開始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十分瀑布此生大概拍這張就夠了。

日子過得很快,兩個月的展覽已近尾聲,這段時間除了短暫的出國,幾乎天天去站崗,破紀錄的近百場導覽,幾度失聲;多次看醫以修護身體,每天的運動仍沒間斷過,到最後還是有點累了。鐵打的身子難以始終神完氣足,但是跟大家分享藝術攝影的真諦與無私的賞析卻一直是小弟銘之座右的信條,也是此次展覽最大的樂趣。

五月上海個展完後,也許沈澱一下,思考下來的路。數位時代的攝影著重在對不同議題的反思,也講求融合身心靈於創作中。學如登山,攝影創作也須多師為吾師;你的想法有多遠,便有多大的發展!

謹向這陣子來訪的所有藝術愛好者及黑森林藝術空間的同仁致謝,沒有你們就不會有熱烈的激盪與美好的演出,下次見。@

展覽訊息﹕

「詩情意象」黃東明攝影創作展

「詩情意象」黃東明攝影創作展
「詩情意象」黃東明攝影創作展

地點:黑森林藝術空間(02)2795-2230,台北市民權東路六段216號,停車容易,公車站牌「民權東路六段(民權敦品)」。

因反應熱烈,展期延至4/10。週日休息,平日10:00-19:00。敬請參觀指教。(歡迎分享)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宇宙規律看,任何事物順應宇宙、自然的法則,才能長久。所謂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藝術作為宇宙中人類文化的產物,也應該符合自然,符合人性(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感受),才能長久,跨越時空感動不同時代的人。古代的美學原則(均衡、和諧、比例、節奏……)都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 多年從事巨幅攝影創作的黃東明,再度在新竹名冠藝術館個展中,展出比以往尺幅更大、氣勢更磅礡的作品。 當代攝影家黃東明繼去年底舉辦個展,展出長400公分、高 80公分的作品,創下國內最大噴墨輸出照片的紀錄後,再度以300公分* 150公分的作品,震撼了觀賞者的視覺與心靈。
  • 藝術攝影 Fine Art Photography 是指一個攝影者以嫻熟的技術,藝術家的視野高度創作出來的作品,作者能穿透物體的表象之外,開啟新猷,賦予作品思想、個性與生命,獨樹一格;從1839年攝影術被發明以來,某些具此天賦與企圖的創作者便與報導攝影、紀實及商業攝影分道揚鑣,嘗試以新的媒材建立自己的風格,與當時流行的繪畫藝術分庭抗禮。
  • 巡迴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的「真善忍國際美展」,四月三十日至五月八日來到台灣台東市的生活美學館展出。開幕式上,許多當地政要士紳藝文人士都親臨祝賀觀賞畫作,並一致表示對畫作的藝術價值和內涵十分震撼,而在展出期間,四十一幅經典畫作讓觀賞者無不動容,也有人感動落淚。
  • (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高級會士聯展」即日起至9月14日(日)止在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2樓東西文化藝廊隆重展出。
  • 年至少一次的展覽,以自然風格持續了9年,不算遠路,但路途上受到許多好友鼓勵,也不少人有不同聲音(嗆聲、丟鞋),總算下來,收穫仍豐;技術提昇不少,心靈也漸漸豐富。攝影,從創作手法上看來似乎是簡單的藝術,但也難在它的簡單已經在攝影標竿上立下了一定的門檻及高度,不想跟大夥兒同樂、玩玩,就要另闢蹊徑。多年在繪畫與攝影之間徘徊,發現在「喀嚓」的一瞬間,攝影其實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沒有歲月的淬鍊,沒有過人的體力、眼力,難臻高峰。於今有了數位的加持,千門萬戶,短短十數年,已然遍地開花;不同於傳統的過去,它沒有一盞明燈,也沒一個標準,孰優孰劣?難以立斷,或許百家爭鳴,各自靠岸也是一種答案。
  • 澳洲進入雨季經常出現如此壯觀景象,看圖片遠不及實景撼人千分之一,看到它只有心生對天地的敬畏了。
  • 陶美衣,號問心,中國知名女書家。自幼隨父學書,工楷、隸、篆、行多體,善長詩。長期從事書法創作、法帖編寫並兼任教育工作十餘年,榮獲國內外多項殊榮。著有《明師書訓》、《筆鑒》等多部經典詩集與系列法帖。
  • 以創作大幅水彩知名的年輕水彩畫家郭心漪,即日起在台中港區藝術中心展出80多幅水彩創作,題材從「易開罐」轉換到「池塘」探索,這是郭心漪從2009年從事畫作以來的創作全紀錄,她以不同方式呈現一方池塘奔放的生命力,欣賞者除了享受視覺的美感外,還可細細品味創作者對生命百態與四季更迭的詮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