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馬克龍對決勒龐 法國大選仍舊迷離

人氣 960

【大紀元2017年04月25日訊】2017年4月23日晚,激烈的法國總統第一輪選舉從11位候選人中選出了2位:39歲的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48歲的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雖然馬克龍和勒龐的得票率都沒超過25%,但第一輪被淘汰的候選人紛紛表態要自己的選民支持馬克龍,法國媒體乃至世界媒體也都認定,5月7日即將舉行的最後第二輪選舉,馬克龍一定會戰勝勒龐而成為法國新總統。然而這種判定,也許會像當初媒體認定英國公投不會脫歐、美國選舉川普不會得勝一樣,在瞬息萬變的現實面前成為歷史的笑柄。

這次大選是法國歷史上選情最最撲朔迷離的一次。與西方多數國家一樣,法國過去執政黨都是在左翼社會黨與右翼共和黨之間交替輪換,而這次卻冒出了兩個小黨派。5月7日無論誰獲勝,都將意味著60多年來法國政治格局中最重大的變革,而法國作為一個擁核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歐盟創始成員國,法國的重塑將給歐洲和全球政局帶來巨大影響。

現任左翼奧朗德總統由於執政無力而棄選,於是在第一輪競選中出現了以「四駕馬車」為主的多頭局面,他們是中間偏左的馬克龍,極右翼的瑪琳.勒龐,右翼的費永,以及極左翼的梅郎雄。這在法國競選歷史上從未出現。

大選初期,各界普遍看好右翼主流共和黨、曾兩度擔任總理的費永(François Fillon),但不久費永被曝光「空餉門」醜聞:他妻子沒有擔任議員助理的工作,卻總共拿了83萬歐元的工資,這種「變相貪汙」被司法機關立案調查。儘管費永公開承認政府高官中這種空餉現象普遍存在,是「合理」的,但民調一路下滑。

**馬克龍:愛情忠貞、政治變卦的年輕人

在這種情況下,中間派獨立候選人馬克龍抓住費永的軟當而異軍突起。馬克龍原來是社會黨人,是現任法國總統奧朗德一手提拔的接班人。儘管馬克龍學的不是經濟,卻被任命為法國經濟部長。然而為了自己獲勝,馬克龍卻「背棄」了奧朗德,於2016年4月退出社會黨,創立了新黨:前進黨,並在2016年8月辭去官職,獨立參選。此前馬克龍從來沒有當過議員,也未沒有參與過政治競選。

馬克龍1977年12月21日出生在法國一個小鎮亞眠。父親是神經學教授,母親也是醫學博士,馬克龍大部分時間與祖母在一起。他學過十年鋼琴,還得過獎。在亞眠上高中期間,他愛上了教他中學語文兼戲劇的女老師,父母得知此事後強烈反對,將他轉到巴黎的精英學校亨利四世讀完高中的最後一年。此後他在巴黎第十大學學習哲學,在2004年國家行政學院高級公務員服務載體培訓畢業後,他獲得了巴黎政治學院的公共事務學位。

他2004年在法國經濟部擔任財政督察,2008年後離職到羅斯柴爾德和席埃銀行任投資銀行家,2012年至2014年,他是奧朗德總統的副秘書長,2014年8月26日,他在第二瓦爾斯內閣中被任命為經濟、產業更新和資訊技術部長。

前進黨的觀點是:經濟上奉行自由主義,社會文化上奉行左翼進步主義,強烈支持與歐盟的深度融合。政黨支持者來自左中右不同陣營,但整合度有限。馬克龍自稱為「既不是親歐派、歐洲懷疑論者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聯邦制支持者」,而他的黨派自稱為「法國唯一的親歐洲政治力量」。馬克龍將法國殖民阿爾及利亞稱為「危害人類罪」,因此他學德國,對移民和難民保持開放態度。2017年3月3日,馬克龍在接受《巴黎人報》採訪時表示,自己是「毛主義者」,他還引用了鄧小平的話:「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馬克龍參選後,他那驚世駭俗的師生戀常常成為法國各大報紙的熱門話題。新書《馬克龍:一位完美的青年》的女記者富爾達說:「馬克龍想告訴大家,如果他在一個小城鎮能追到大自己二十四歲、育有三個孩子的女人……儘管受到抨擊和嘲笑,他也能征服法國」。不過很多傳統派並不這樣認為。

這位老師名叫特羅尼厄(Brigitte Trogneux)。據同學回憶,特羅尼厄很喜歡朗讀馬克龍的作文,「她被他的寫作技巧深深迷住了」,隨後兩人經常來一起。被父母送到巴黎之後,17歲的馬克龍與41歲的特羅尼厄經常在電話上一聊好幾小時,他對她說:「不管你做甚麼,我都會娶你為妻。」後來,特羅尼厄與丈夫離婚,13年後的2007年,兩人終於結婚。在巴黎一次競選集會上,馬克龍向支持者表示:「如果我們勝選,她會與我同在,扮演一個角色。我欠她很多,她幫助塑造現在的我。」有選民質疑,如此大膽的特羅尼厄將在法國政壇扮演怎樣的角色。

首輪選舉後,很多分析指出,非傳統政黨出身的馬克龍將如何確保6月在國會中的多數席位,右翼共和黨人敗選後必將復仇,並竭盡全力地保持在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中的席位,即使當選,馬克龍也無法再像過去總統那樣輕鬆執政。

勒龐:繼承父業又趕走父親的「危險女人」

1968年8月5日出生在塞納河畔的瑪琳‧勒龐,也有過2次婚姻,生了3個孩子。她是前民族陣線創辦人、老勒龐(Jean-Marie Le Pen)的小女兒。巴黎第二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後,她成為一名律師,1998年後她加入父親的民族陣線,主管其法律部。她被其他政黨譽為「法國最危險的女人」。與馬克龍震驚世界的奇特婚姻相比,瑪琳‧勒龐也有一段震驚全球的「父女反目」。

老勒龐1928年出生在一個海邊小鎮的漁民家庭,14歲父親就因魚雷爆炸身亡而不久成為孤兒。1947年他進入巴黎大學學習法律,1972年他建立了──民族陣線黨,從1974年開始,他就多次參選法國總統,2002年甚至擠進了第二輪選舉。不過,由於他極右的觀點而支持者不多,其參選也就只是當個陪襯。

2011年1月,老勒龐卸任,黨魁的職務由小女兒瑪琳繼任。2015年8月21日,老勒龐因堅持帶新納粹色彩的反猶太主義政治立場,被女兒開除黨籍。這段家庭糾紛的背後有著很深的政治背景,當時法國地方選舉2015年5月剛結束,總統奧朗德的左翼社會黨成為輸家,假如這趨勢延續到總統大選,右翼當選的可能性極高,但究竟是「溫和右翼」還是「激進右翼」代表,則充滿懸念。

瑪琳在2011年接手國民陣線後,決心改變父親給人們留下的極右而且沒有治理國家能力的負面形象,她刻意和黨內最右的一群割裂,以拉攏「右翼中間派」,她希望走一條新路線,就是在主張打擊非法移民、嚴選新移民、捍衛本土權益、在退出歐盟的同時,避免傳播種族主義,而單以社會經濟數據等「科學指標」為宣傳重心,以免失去中間派支持。

為確立新形象,她揚言會控告以「極右政黨」來形容國民陣線的傳媒,另外,她的經濟政策也有一定社會民主色彩,聲言要以自由市場把法國的「餅」做大,之後實行福利主義和偏向工人的政策,目的自然也是選票。在2014年的歐洲議會投票中國民陣線大勝,成為法國得票最高的大黨,他們得到了43%工人和37%失業者支持。

2015年瑪琳在互聯網上載了一張國民陣線的照片,並以「打倒法西斯」為題,作為新形象建構的一環。相片上載後,卻惹來老勒龐揶揄,回應指國民陣線會預備「一爐」,暗示納粹德國在二戰時用來焚燒屍體的熔爐。就是此事令父女二人公開決裂,瑪琳甚至逼使父親在剛結束的地方選舉退選,明擺著要通過終止他的政治生命,來為政黨重生。父親大怒下,說要和瑪琳脫離父女關係,女兒則揚言要撒銷其名譽主席之位,直指「父親不可以依仗名譽主席之位挾持國民陣線」。

為了阻止勒龐當選,法國很多黨派、包括執政黨和歐盟很多人提出了「 瑪琳之外的任何人都可當選」的共識。2017年2月20日,法國警方突擊搜查「民族陣線」總部,要調查該黨黨魁及歐洲議會議員瑪琳‧勒龐涉嫌挪用歐盟公款給自己黨派使用。2017年3月2日,歐洲議會經投票決定解除瑪琳的議員司法豁免權,使得法國司法部得以調查她散佈IS血腥圖片的行為。

**類似川普的勒龐與馬克龍針鋒相對

2017年2月勒龐發表競選綱領,發誓要向全球化和伊斯蘭極端主義宣戰。她認為全球化會導致法國工業衰落產業外移和失業,她將全球化比作讓社區慢慢憋死的元兇,她說全球化本質就是「外國奴隸生產、本國(法國)失業者消費」,她領導的國民陣線要發動一場由「睿智的保護主義和促進經濟的愛國主義引導的本地革命」。她堅決反對歐洲聯盟的聯邦主義和技術官僚,認為歐洲聯盟導致法國農業和漁業衰落,她稱歐盟不過是「從不信守諾言的敗筆」,她認為法國必須退出歐元和歐元區,她承諾將和歐盟完全徹底地重新就法國的歐盟成員國地位進行談判,如果談判一旦失敗,將在法國舉行脫歐全民公決。

勒龐提出「法國優先」的觀點,2015年8月她抱怨說:「法國大企業都將生產環節遷移至中國,它們讓中國崛起,卻讓法國沒落。」她首要的外交理念就是法國需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體而言,即反對歐盟、退出北約。她對俄國和普京有特殊好感,勒龐曾說普京的外交政策值得欽佩,俄羅斯銀行更曾撥出九百萬歐元貸款支持國民陣線。

法國目前居住著大約500萬穆斯林,伊斯蘭教成了法國第二大宗教。兩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急需勞動力,就從原來的北非殖民地如阿爾及利亞等招聘來很多工人,隨後這些移民的家屬、朋友等都相繼來到法國,加上他們的出生率高,等到了2000年,法國穆斯林已佔了人口的10%,很多地方儼然成了穆斯林鎮。近十多年法國發生了多次穆斯林恐怖分子製造的慘案,甚至在第一輪選舉的前兩天,香榭麗大街還發生了恐怖襲警案件。對此,更多的法國民眾支持勒龐嚴控非法移民。

不難發現,勒龐的很多觀點與美國的川普總統很一致,而與馬克龍的觀點正好相反。馬克龍主張自由貿易,強烈主張留在歐盟。

面對主流媒體一邊倒地支持馬克龍,勒龐不斷批評主流媒體對她抹黑,如同川普的社交媒體推廣團隊一樣,勒龐也注重民間媒體,她在推特上有138萬追隨者。有學者分析說,勒龐勝選唯一可能是選舉期間又發生大型恐襲,涉及穆斯林、新移民,現屆政府又被證明處理失當,屆時出現民意大逆轉,「這樣的劇情,絕對有可能發生;那時候,有主流候選人投機向勒龐效忠,換取一官半職,就像英國的約翰遜忽然走向『脫歐』陣營那樣,以繼續自己政治生命。」

從初選時人們的意願來看,支持右翼的比支持左翼的多,儘管馬克龍退出了左翼,宣佈自己是中間派,但經過英國脫歐、川普當選,沒人敢保證勒龐不能當選,而這樣的信念反過來也成為勒龐陣營振奮士氣、拉攏遊離選票的依據。然而,花落誰家,歷史到底青睞誰,還取決於法國人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法國大選出現「女川普」 移民政策強硬
史上最難預測的選舉 法國大選首輪投票開始
法國大選 6萬軍警維安 紐約領館傳炸彈威脅
美媒:法國大選或決定歐洲未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