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乃服第二卷‧擇繭

作者:宋應星 譯者:李淑芬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 ,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衣料第二‧選擇蠶繭

繅絲時必須用端正的獨頭繭,這樣絲的順序不會亂。如果有兩個蠶或四、五條蠶共同結的繭,需要挑選出來用作絲棉。如果用這種繭絲,繅絲會很粗。

原文

《天工開物》乃服第二卷‧擇繭

凡取絲必用圓蠶繭,則緒不亂。若雙繭並四五蠶共為繭,擇去取綿用。或以為絲則粗甚。#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蠶即害怕香味又害怕臭味,如果有掏廁所或燒骨頭的味道隨風而來,蠶聞到後會死亡,隔壁有煎鹹魚或不新鮮的油脂,也會使蠶死亡。燒煤炭或點燃沉香、檀香的煙味也會使蠶死亡。
  • 。餵幼蠶要將桑葉切成細條。切葉的墩子要用稻麥紮成,就不會損壞刀口。摘下的桑葉用甕壇盛放,不要讓風吹乾枯。
  • 欲葉便前剪摘,則樹至七八尺即斬截當頂,葉則婆娑可扳伐,不必乘梯緣木也。
  • 蠶要生病時,胸部發光,周身黃色,頭漸大而尾漸小。而且該入眠時遊走不眠,吃葉又不多,這都是病態。應當將其急速淘汰除去,勿使害群。健美的蠶必會眠在葉面上,壓在下面的蠶不是體弱,便是懶惰,結繭會薄。
  • 蠶吃足桑葉後,要儘快捉蠶作繭,不可以耽誤時間。蠶卵孵化一般在辰(上午七時至九時)、巳(上午九時至十一時)這兩個時辰,所以蠶的發育成熟結繭一般也多在這個時間。老熟的蠶喉下兩頰是透明的。
  • 凡蠶大眠以後,徑食濕葉。雨天摘來者,任從鋪地加飡;晴日摘來者,以水灑濕而飼之,則絲有光澤。未大眠時,雨天摘葉用繩懸掛透風檐下,時振其繩,待風吹乾。若用手掌拍乾,則葉焦而不滋潤,他時絲亦枯色。
  • 隱世2000年,在特殊的時代被重新發現,神祕的羊皮古卷,記載的是神的預言?為什麼教廷卻不敢承認它的存在?
  • 至今無解的神奇傳承,目不識丁卻能唱頌數百萬文字的英雄史詩。西藏說唱藝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興未艾,人類在力尋出路之餘,其實,還得回歸原點,重新審思自古以來瘟疫的真實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江浙一帶有一個人叫鄭夷甫。他少年有為,令人羡慕。嘉祐年間,在高郵做官。后來遇到了一個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時間,沒有不準的。鄭夷甫叫他一算,原來自己只能活35歲。他一下子就開始感傷起來。有人勸他學一學《老子》或是《庄子》來給自己寬寬心。后來听說有一個和尚,坐在那里和別人談笑中而圓寂。鄭夷甫听了感嘆說:「我不能長命百歲,那也要象這個和尚一樣,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到了那個日子前十天,他四處走親訪友道別。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來到屋外的一個亭子里,親自叫人打掃燒香。就在揮手指畫之中,突然就死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