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英雄】演繹忠義豪情的水滸傳奇

柳笛

由加拿大新境界影視公司和新唐人電視台聯合製作的大型系列穿越劇《雷人水滸》劇照。(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98
【字號】    
   標籤: tags: , , ,

是煞神還是天將,是群盜還是英雄?一百零八位星宿神君,隨一道黑氣自地底湧出,化作金光轉生人間,成為一眾梁山好漢,留下一段赤膽忠魂的傳奇。他們的殺伐行徑教人膽寒心悸,而他們的忠義豪情卻又教人擊節讚歎。

水滸故事,書寫的是人間俗事,依託的卻是天人合一的通神世界。因而,透過一場場交織著拳腳與刀劍的官民正邪之戰,我們似乎能走近它的主旨,那承載著天意與正義的豪俠精神,方不負這部傳世奇書的全稱——《忠義水滸傳》。

周文王體悟到,上古時期,三皇五帝皆是順天道而行,聖王之德猶如日月,協調運行映照世間,福澤大地九州萬民,善惠天地萬事萬物。(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周文王畫像。(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詩意寓說忠義文化

梁山好漢的故事,在明朝出現最多的題名是《忠義水滸傳》,而在更早的版本中僅題作《忠義傳》。可知這部文學巨著,本就以忠君報國、懲惡揚善為題旨而創作;增添「水滸」二字,則是遠追周文王忠於天子的典故,喻示那百餘位對抗朝廷的英雄,其真實身分乃是忠臣義士。

「水滸」即指河邊,最早見於《詩經·大雅》的詩歌《緜》:「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這是一首自古公亶父至周文王時期的周人史詩。周祖先率族人在岐山周原開國建基,至文王時,周國雖為殷商的諸侯國,然而地域廣大,強盛無匹,周文王若取天子而代之更是易如反掌。然而他繼承先人事業,恪守臣節,忠心事殷。孔子盛讚:「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矣!」

孔子所言的至德,亦是臣民的忠義之心。周人的忠義,早在其祖先於水滸、岐下建國時便已有之。而以宋江為首的豪傑們,武藝高強、意氣相投,海納百川一般聚義梁山,連朝廷也無法撼動分毫。這番霸業,若說叛君自立未嘗不成,然而宋江一心尋求招安贖罪之道,之後更是傾盡梁山力量護國安民,四處征戰,堅守大宋江山。

從出身來說,梁山英豪或為小吏、商販,只因官場黑暗、世道險惡才不得已落草為寇。儘管身在江湖,經營匪業,他們依然不忘路見不平、仗義相助的俠義信念,於朝綱、法紀之外維繫著人間正道。更何況,他們反惡官而不反帝君,心繫廟堂,成為宋臣後以禦戎平叛為己任,幾度捨生忘死。逼上梁山之路,有太多的無可奈何,而無論他們的身分如何變化,其節不改、正氣長存。

他們一生的事蹟,不正與強周事殷的忠義精神一脈相承嗎?或許「水滸」之題已將「忠義」二字蘊含其中,故後人去蕪存菁,以文王事殷彰顯梁山聚義的道德價值,更為其增添一份歷史的厚重感。

 

頤和園長廊彩繪〈魯智深倒拔垂楊柳〉(shizhao/維基百科)
頤和園長廊彩繪〈魯智深倒拔垂楊柳〉(shizhao/維基百科)

一部隱形的「石頭記」

一位洪姓太尉,掘開刻有「遇洪而開」的石碑,機緣巧合誤放封印多年的「星宿魔王」,引出宋廷一樁「災異」;一百零八位好漢聚首梁山,引一塊石碑從天而降,鐫刻眾人名號與次序——從此梁山泊忠義堂中,好漢們上應天星,下合人事,上演一代忠義傳奇。

水滸故事,竟與古老的石頭神蹟有著密切淵源。上古時期,先民使用石器作為生活工具。其實用性帶來的便利,使人類長久以來,對石頭懷有親近與感恩之情。而在更久遠的神話中,石頭更是作為一種聖物而存在:

盤古大神開天闢地之後,身體化生萬物,其中精髓變為珠石;天柱絕、天不覆地時,九州大地民不聊生,大地之母女媧冶煉五色石修補蒼天;洪水滔天,一塊能夠隨水而長的「息石息壤」足以填塞汪洋,解救黎民蒼生於危難……

歷經千年,石在中華文化中已發展為匡時救世、重振乾坤的象徵內涵。水滸一書更是「實話石說」,道出星將降世、除暴安良的天機。在那確定梁山好漢次序的石碑上,有八字箴言為證。「替天行道」,道出英雄們一生奉行的準則;「忠義雙全」,更傳達出英雄們行走世間的至善德行。

梁山諸英雄,來自不同階層、地域,彼此經歷各不相同,但他們皆意圖扭轉宋朝官場的奸邪環境,恢復政治清平、百姓安居的王道仁政,並為此百折不撓,不惜以身犯險。共同的心願與訴求讓他們從豪俠成長為義士,並形成固若金石的凝聚力,救國之志與兄弟之誼,被他們演繹得蕩氣迴腸。

隨石而出世,因石而定名,這樣的安排,似乎早已賦予他們磐石般堅毅果敢的性情,以及神石般拯世救民的特殊使命。神石,這條英雄敘事中的暗線,成為梁山好漢精神內核的物化表現。

 

宋江(公有領域)
宋江(公有領域)

承天意神明襄助

星將應劫而生,下世為人,既是天意,也代表了鋤強扶弱、懲惡揚善的正義天理。諸英雄生來武藝非凡,或持神力如武松醉酒打虎,魯智深倒拔楊柳;或懷神通如戴宗日行八百里,公孫勝祭風擺陣法。蓋世神功,既來自前世天賦,也是天意使然,保證他們在人間以一當十,完成懲奸除暴的使命。

不獨身世,英雄們的際遇也隨處可見「天」的影響。魯智深出家遭眾僧阻攔,長老入定得到神啟,知他根基非凡,便順天意堅持為他剃度;而其一生完全印證了兩首佛偈的預示,魯智深也在生命終結時坦然走向圓寂。

即使身處危難,英雄們也能吉人天相,遇難呈祥。首領宋江兩遇九天玄女的事蹟,便是最好的註解。第一次,他在家鄉被追兵圍捕,躲入古廟藏身,追兵數次搜尋,幾乎將他捉拿。結果,不是黑塵迷眼,便是怪風烏雲襲人,追兵以為衝撞了神明,最終落荒而逃。

宋江於睡夢中,魂遊天際,由仙童引路拜見玄女,不僅得知前世因果,並領受偈語與天書三卷。而第二次夢遇,更是在宋江攻遼無計可施時,玄女親授破陣之法,助其克敵。

在宋江的夢境中,玄女曾諄諄告誡,務要「輔國安民,去邪歸正」,此後方可順利重登天界。本就疏財濟貧、古道熱腸的宋江,自此心繫國運安危,時常勸導眾兄弟誠心歸順,實現忠君報國之志。這樣,綠林強盜才得以重返正途,轉世星將更可在百年後昇仙歸位。

當眾頭領齊聚梁山時,順天敬神的宋江又大做「羅天大醮」,報答神明庇佑之恩,並超度無辜被害之人。虔敬之心感動天界,引得天眼大開,一塊巨石從天而降,確立梁山好漢立身之本及尊卑次序。眾英雄亦順隨天意,遵循天賜的位次在群體中各司其職。

忠義之人自有神助。在神的指引下,梁山好漢保留了人之初的真性情,將懲惡揚善的正理發揚光大,最終匯聚成一支無堅不摧且神勇無敵的軍隊,實現了「替天行道」的鴻願。

縱觀水滸英雄的人生,大多數人過著殺人如麻、快意恩仇的日子,看似瀟灑無羈,實則命運常被「天」的氛圍籠罩,恰恰暗合著名的「天人合一」思想。或許《水滸傳》同其它古典小說一樣,都向後人含蓄述說著中華文明的精髓——神傳文化。#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他做提轄魯達的時候,他就是他;當他做和尚魯智深的時候,他還是他;當他成為梁山步軍統領,他一直是他。歷經人生的大起大落,幾度出生入死,幾度隨遇而安,魯智深攜塵世氣息走入佛門,又在佛門與塵世之間遊走徘徊,最終剝離了執念與樊籠,了悟正果大道。「今日方知我是我。」魯智深圓寂前如是說。
  • 潯陽江畔題酒書︰ 「敢笑黃巢不丈夫」。 一百零八聚梁山, 「替天行道」說水滸。
  • 三拳擊斃鎮關西的魯智深,付出的是安穩瀟灑的人生,面對的是亡命天涯的孤獨之旅。這一段旅途,魯智深出過家,亦破過戒;殺過人,亦救過人。他是個不在戒律之中的和尚,也是個志在名利之外的俠客,無論他說什麼,做什麼,以什麼樣的身分行走江湖,甚至看不透自己的本心,不變的都是他捨棄前塵的大勇和無私忘我的俠義。
  • 初讀魯智深,只覺他快意恩仇、粗豪仗義,每每在他杖殺惡徒、替天行道時喝一聲采。而當掩卷沉思,難以忘懷的卻是他不經意閃現的禪意,以及迷惘半生、回歸真我的人生際遇。
  • 頭上頂著新的「三座大山」;身旁發生著一件又一件「下崗」、「拆遷」的事情……你說,我有心情買一張票,坐到輝煌的大廳裡,去聽高雅的交響樂嗎?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