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傳統女德不是封建迷信

人氣 1394

【大紀元2017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蕭律生採訪報導)近日,中共黨媒喉舌借「女德班」否定傳統「女德」。旅澳學者李元華表示,傳統女德並不是像中共宣傳的一無是處,而是具有豐富內涵。

5月28日,中共喉舌 《人民日報》海外版「俠客島」及《北京青年報》,分別發布批評「女德」的文章;不僅用古代一段時間內纏腳的陋習否定有實質意義的女德,還為了抨擊現在的「女德班」,給傳統女德扣上一頂封建迷信的帽子。

旅澳、原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從事歷史教育的副教授李元華表示,中共提出的「男女平等」強調的是男女對立,不是教人如何去圓融家庭,而是雙方互相要爭搶家庭地位,甚至鬥到你死我活。這樣致使「男人沒有了承擔責任的意識,無陽剛可言,女人也丟棄了自己的賢惠,家庭無和諧可待」。

李元華說,在人們經常使用的成語中,依然不乏古人留下的和諧夫妻關係的詞語,諸如:「相敬如賓」「琴瑟和諧」「舉案齊眉」……這些成語不僅沒有歧視女性,反而強調夫妻之間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目標的和諧狀態。

「其實『夫唱婦隨』也不是現代人理解的歧視女性。他講的是一種男女配合關係,男人要有擔當,娶了別人要對別人負責,在培養男孩子時就已經教授了這種意識;女性要相夫教子,溫良賢淑。」他說。

另外,李元華認為,古人的「三從」「四德」同樣不是中共宣傳的封建迷信。「未嫁從父、即嫁從夫、夫死從子」,不是說女性沒有地位和價值,而是講女性在起著輔助作用,但是這個輔助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中國古代有名的人,都離不開他母親的教誨,像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

至於「四德」,他解釋說:「這是漢代有名女官班昭寫的《女誡》中提到的『德、容、言、功』,簡言之,女性要有道德,懂禮節儀容,規訓自己的言辭,同時擅長女紅,這些既沒有歧視或者貶低女性的意思,也不是什麼封建迷信。」

著名旅德學者仲維光表示,自己在海外生活了二十多年,發現中國傳統女性美德中對於子女、生命承擔的這種精神延續不同於西方國家,是中華文明的一大亮點,孕育了諸如班昭、卓文君、李清照這樣的才女,還撫育出孟子、岳飛這樣具有中華英魂的大丈夫。

但是中共一來,在一黨專制下,把中國人物質化。「女性被要求強制墮胎。所謂的『男女平等』,將女性像男性一樣對待,成為女強人;而男性享受物質化反應,中共的男性官員身上充斥著腐敗的享樂。」仲維光說。#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淑女心經
淑女心經 人氣 48
【典故】周朝三太母儀天下 「太太」稱呼的由來
班昭與女德規範《女戒》
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 (十) 男女陰陽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