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鐵變身藝術品 鄭炳和成回收業馬蓋先

鄭炳和與作品〈古代書生〉合影。(徐乃義/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57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鄭炳和原本是從事資源回收,曾因誤收疑似贓物而被警察拘留,戴手銬、腳鐐、拘禁了一晚,如何解釋都無法為自己洗冤,只能任人擺佈。當時心灰意冷而不想再經營回收場,幸好危機也是轉機,從事創作為自己另尋了一片新天地,而且應邀各地參展,還被人戲稱是資源回收業的「馬蓋先」,鄭炳和說:「我也會繼續創作下去,將更好的作品呈現給大家。」

出生低收入家庭  國小畢業當鐵工廠學徒

〈呆呆機器人〉更得到桃源美展雕塑類佳作。(鄭炳和/提供)
〈呆呆機器人〉更得到桃源美展雕塑類佳作。(鄭炳和/提供)

42年次的鄭炳和,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困,甚至連鞋子都沒得穿,吃的、用的都是別人多餘不要的,更別說是擁有玩具機器人;從桃園楊梅水美國小畢業後,他就來到機械工廠當學徒,從早到晚在機械廠摸索中,鄭炳和沒料到會把廢鐵變藝術品,親手打造機器人。除了是自己的天賦外,也是彌補童年的匱乏,在創作中找回失去的童年,這是他始料未及的。

鄭炳和尚未從事資源回收工作前,陸續作了二十多年的車床工,因為學習能力強,加上當兵後認為該創業養家,因而開設機械加工廠。原本希望事業能有所成,但人算不如天算,當時許多工廠外移,機械加工廠訂單越來越少,最後只能關廠。

屋漏偏逢連夜雨,工廠關門了,又遇到家庭變故,為了糊口,只好轉行做資源回收。當時「收破爛」的工作也讓許多人懷疑,但是或許冥冥中自有安排,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自己一直以來對回收物抱有極高興趣,更喜歡到別人開的資源回收場去尋寶。

鄭炳和發現,有些鐵椅的一個螺絲掉了,可以找一個螺絲鎖上去,或者是一個接著點掉了,就用焊接的方式把它焊上去,又可以再利用,這是後來所謂的「資源再生」。他說:「我可以花很少的錢學到很多的東西。」從事回收業多年的他,看盡了人生百態,許多弱勢家庭以回收維生,辛苦一天以換取微薄的生活費用,有句諺語說:「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鄭炳和強調,自己曾經苦過,懂得窮人的苦,因而期許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天馬行空想像力  變成環保藝術家

鄭炳和的作品〈謙卑〉,意在不言中。(徐乃義/大紀元)
鄭炳和的作品〈謙卑〉,意在不言中。(徐乃義/大紀元)

鄭炳和在楊梅經營資源回收場,發現資源回收物裡有很多寶藏,丟掉實在可惜,他把廢棄淨水器、冷媒管、排氣管、離合器、輪胎鋼圈等廢五金組合焊接成一座座機器人,也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加以彩繪,把冷硬的鐵材重新注入新生命。民國95年參與當時桃園縣政府環保局推動資源回收形象改造計畫,原本只是藉由工作之便,希望廢棄物可以再利用,美化環境,改造形象,沒料到造成始料未及的迴響,受到大眾矚目及肯定,報章媒體也很驚艷,包括:「素人藝術家」、「鄭炳和的異想世界」、「鋼鐵藝術家」、「素人藝術家」等,也鼓勵鄭炳和從此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鄭炳和探研,最初的創作概念是以讓觀賞者覺得好玩、有趣為出發點,因為他總認為,藝術應該是源自生活,不受拘束。

鄭炳和用收集到的儲水槽、耕耘機翻土刀和汽車避震器,做出第一個機器人─「呆呆機器人」,更得到桃源美展雕塑類佳作。他經營資源回收場10多年,對於回收的許多機器、汽機車廢料,總覺得佔地方又礙眼,但有一次到朋友家中看見以鏈條、螺絲等零件做成的機器人,決定花些心思將這些頗有份量的廢鐵進行形象改造。儘管沒有經驗,卻無師自通做出機器人,所有造型全都是自己憑空想像,利用電焊切割完成,而且似乎停不住似的連續做了許多。有一天,鄭炳和發現一根沒切割的偉士牌機車排氣管,後來竟在他的巧手下,完成了「鶴」此件作品,該作品目前正在農博客家工藝館展出中。

直到現在所創作的作品已有300多件,而且種類繁多,讓觀者稱奇不已。2016年時,他為桃園燈會量身打造三件大型作品:「炳哥環保再生能源電廠」、「午魚」、「西伯利亞白鶴」,鄭炳和想藉由作品傳達以下理念:「使用再生能源的迫切性」、「保育瀕臨絕種動物」、「守護美麗的海洋,期許能還給海洋一個潔淨的未來。」

「古代書生」與「低頭族」則是藉作品來為古今學子做對照:「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勿過度使用3C產品,以培養健全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這兩件作品於2016年,在十三行博物館首次展出,獲得很大的迴響。

作品為人生體驗  也是對世人的啟發

鄭炳和回憶,有一次回收到一個缺角的花瓶,想要填補缺口,卻補不起來,於是插上向日葵,卻意外地遮住缺口。後來有一天,他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也沒有看到那個缺角,還是很漂亮,鄭炳和就將它做成作品,叫做〈觀悟〉。〈觀悟〉中有四個用淨水槽製成的人頭,同時觀看著缺角花瓶,「每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當你人生遇到挫折的時候,你轉個角度去看就海闊天空了。」〈觀悟〉不只是對觀賞者訴說人生道理,也同時勉勵著創作者自己。只有國小畢業的鄭炳和領悟,過去學生的學習多是聽從老師教導,但設計與藝術創作這條路,卻得要靠自己努力,俗話說:「遍地黃金任你撿,也得要你彎下腰去撿」,多聽、多看、多問、多做,必能精益求精,共勉之。

另一個作品〈敘述〉是說:「人們為了滿足自我慾望,過度佔用地球的資源,地震是世紀大災難之一,它是反擊?還是對人類的懲罰呢?我們無權去批判,是該徹底反省了!保護唯一的地球,打從個人做起,減碳、環保、珍惜水資源…等。」

作品〈傳承〉描述:「地球只有一個,隨著科技發達,人們加速耗用資源,能源終會有用盡的一天,可回收利用的資源,到處丟棄造成重大汙染,怎不叫人唏噓!環保尖兵的我們,為了維護大自然的清淨,兢兢業業從事資源回收再利用,但個人力行有限,加上歲月的消逝,我已疲憊老矣,但願今日已過,還有明天,冀望未來能有人衣缽傳承。」

作品〈懷念〉則表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俗諺說「養兒育女防老,乃天下父母親的心願」,在當今世俗日漸淡泊遠離當下,「炳哥」常慎思報答父母親恩澤,要奉養親人,惟天有不如人願,親人已遠離而去。故勉勵世間兒女即時報答養育之恩。這些作品,皆是鄭炳和對人生非常深刻的體驗。

鄭炳和的作品〈敘述〉,呼籲大家保護唯一的地球。(鄭炳和/提供)
鄭炳和的作品〈敘述〉,呼籲大家保護唯一的地球。(鄭炳和/提供)

責任編輯:呂美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宜蘭市公所為鼓勵市民鄉親資源回收再利用,9月5日當天早上在宜蘭市志清堂舉辦「環保創意秀」競賽。本次活動吸引宜蘭市東村、泰山、七結、新生、中山、大道、新民、建業等8個社區發展協會報名參賽,宜蘭市公所也聘請專業人士擔任評審,評分以環保創意30%、環保素材及造型20%、團隊默契10%、效果10%、團隊精神30%為標準,獲得佳績之社區頒發獎盃及獎品做為獎勵。
  • 苗栗縣竹南鎮公所清潔隊員發揮巧思,將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物資,製作成堅固又實用的再生家具,10月4日在竹南博愛街拍賣展售,吸引許多民眾前往共襄盛舉;拍賣家具樣式豐富,有餐桌椅組、五斗櫃、茶几、書桌---等,立委陳超明率先以7800元拍賣取得優質餐桌椅;最後拍賣最高單價為檜木餐桌椅2件,每件單價為3萬3千元。
  • 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一年約有十四億個寶特瓶蓋不知去向。另外根據荒野保護協會統計2015年海灘垃圾瓶蓋位居第一名。這些瓶蓋不僅造成環境污染,甚至許多海洋生物誤食而死,成為可怕的生態殺手。
  • 臺灣元宵節提燈籠踩街逛燈會,已發展成國內慶祝元宵節的民俗活動。每年臺灣燈會最受小朋友青睞的是小提燈,今年臺灣各地區結合元宵節燈會活動,將發放逾126萬盞小提燈。
  • 農曆正月20日是「天穿日」,也是全國客家日,由女媧煉石補天傳說而來;2月27日下午頭份市公所在公所前廣場舉辦天穿日活動,邀請市民朋友帶著家人,一起來欣賞藝文演出、品嚐客家美食,並透過實際行動相挺公益、愛護地球。
  • 台中市僑泰高中連續7年響應世界展望會「飢餓三十」非洲救援行動。15日上午7時開始,有近900位學生透過體驗飢餓12小時、省下1天餐費,期待用匯集到的10萬多元幫助世界上身處天災、戰亂、糧荒、急難中的弱勢兒童。
  • 7月7日,南澳財長公布了南澳2016-2017年度財政預算案,並強調「這份預算案就是為刺激就業來的」。
  • 使用過的玻璃瓶回收後,除了重新煉製成玻璃瓶再利用外,也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材料,其中利用綠色回收玻璃做成的翠綠台灣紙鎮,更吸引民眾目光。
  • 台灣各縣市有不少溪谷、河床佈滿各類奇岩怪石,石頭玩家不少,彰化生活美學館舉辦「拓-2016醉石創意協會會員聯展」,展出該協會15名會員的55件創作,藉此推廣石藝美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