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國安民」金言錄(3)

作者:陸真

人氣 172

【原句】
與人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人共其安者,人必拯其危。(五代張昭遠等《舊唐書‧李百藥傳》)

【今譯】
能把自己的快樂與別人分享的人,有困難,別人就會分憂;和別人共享安定生活的人,有危難,別人就會來拯救。拯:救援。

貞觀二年,太宗初即位,將分封諸侯。禮部侍郎李百藥,上奏《封建論》,據理反對。他指出:中央政權的鞏固,不在於分封皇室成員以為屏藩,而在於與人民共同安樂。

【原句】
夫民,國之基也。五仞之牆,所以不毀,基厚也;所以毀,基薄也。故曰:百足不僵,則附者眾;流水不窮,則來者遠。(宋代宋祁《雜說》)

【今譯】
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八尺,漢七尺。百足:蟲名,即馬陸蟲,切斷它後,仍能蠕動。附者:指蟲身上附著的蟲腳。百姓是國家的基礎。五仞高的牆之所以不毀壞,是因為基礎深厚。其所以毀壞,則是因為基礎淺薄。平常所說「馬陸」死後仍然能動,是因為附著的腳眾多(喻根柢雄厚);流水不盡,是因為源頭深遠。也是這個道理。

【原句】
民為邦本,未有本搖而枝葉不動者。(宋代蘇舜卿《詣匭疏》)

【今譯】
邦:國家。本:根本。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沒有根本動搖了,而枝葉不動的事。

【原句】
國命在乎民,民命在乎食。(宋代邵雍《秋懷三十六首》之八)

【今譯】
民眾是國家的生命,飲食問題又是民眾的生命。

【原句】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宋代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今譯】
匹夫匹婦:指平民。依靠武力,可以奪得天下,卻無法獲得普通老百姓真心實意的擁護。

【原句】
人心之於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燈之有膏,如魚之有水,如農夫之有田,如商賈之有財。木無根則槁,燈無膏則滅,魚無水則死,農夫無田則饑,商賈無財則貧,人主失人心—則亡!(宋代蘇軾《上神宗皇帝書》)

【今譯】
膏:脂膏。商賈:泛指商人;行為商,坐為賈。槁:枯槁。人民的心意對於君主來說,就像樹木有樹根、燈有油膏、魚有水、農民有田土、商人有錢財一樣。樹木沒有根就要乾枯,燈沒有油就要熄滅,魚沒有水就要死亡,農民沒有地就要挨餓,商人沒有錢財就要貧窮,君主得不到人民的擁護—-就要滅亡!

【原句】
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宋代汪藻《奏論諸將無功狀》)

【今譯】
國君得到天下的原因,是因為獲得了人民的擁護。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這是因為人民心悅誠服。

【原句】
國之命,如人之命。人之命在元氣,國之命在人心。(宋代楊萬里《壬辰輪對第一劄子》)

【今譯】
國家的生命,就像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在於元氣,國家的生命在於民心。

【原句】
天下之所以服者,常生於不偏;而其不服也,常起於不平。(宋代楊萬里《馭吏》上)

【今譯】
偏:不公正。天下臣民之所以服從,常常是因為出於朝廷處事公正;而他們不服從,常常是由於朝廷處事不公正而引起的。

【原句】
與其得罪於百姓,寧得罪於上官。(元代歐陽玄等《宋史‧吳芾傳》)

【今譯】
與其引起百姓的不滿,寧可讓上級官員對自己不滿意。

這是南宋孝宗時龍圖閣直學士吳芾說的話。說明應該傾聽來自下面人民的聲音,不要只迎合上級。

【原句】
得土地易,得人心難。(元代歐陽玄《宋史‧楊簡傳》)

【今譯】
要獲得和佔有土地,是比較容易的。要獲得人民的擁護,卻是不容易的。

南宋寧宗時,北方金人控制區發生大饑荒,每天有大批人越境到南宋管轄區,守邊官吏拒不接納,「臨淮水射之。」楊簡針對這件事,說了這樣的話。用以說明,用武力強佔土地,並不能獲得人心。

【原句】
勾踐棲山中,國人能致死。(清代顧炎武《秋山二首》之二)

【今譯】
春秋時代,勾踐居住在山裡面,全國人民仍然願意為他去犧牲。這是因為他深得民心!

(據清代《淵鑒類函》)#

責任編輯:王愉悅

相關新聞
古代「治國安民」金言錄(1)
古代「治國安民」金言錄(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