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恒:「30萬的玉鐲」到底怎麼賠?

人氣 1273

【大紀元2017年06月29日訊】日前,江西女遊客在雲南瑞麗市一翡翠店試戴一塊玉鐲,聽到店家報價30萬,正想把玉鐲取下來,不料手一滑,玉鐲掉到瓷磚地上摔斷了,女子登時嚇暈過去。此事在網上傳開,影響不次於當年的青島天價大蝦,再一次引發人們圍繞旅遊商業亂象的議論。

然而,有別於大蝦價值容易評估的是,摔壞的玉鐲到底怎麼賠,人們爭議不下。有人用「黃金有價玉無價」的話做盾牌,認為該按進價賠償,至少10萬以上。而多數人認為30萬是唬人,多說了3,000元,說賠30、300的也大有人在。有些自稱玉器商的站出來拿行規說話;有些自稱民間收藏家的用各自的眼光標價;有些人雖不懂玉,僅用常識判斷——30萬的鐲子不可能像大白菜一樣擺在地攤上,等等等等,評論五花八門。女遊客一摔加一暈,引發全民驗玉,甚是熱鬧。爭來爭去,有人乾脆說:玉無價,人更無價,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事發第二天,瑞麗市寶玉石協會下設的評估專業委員會評估,被遊客摔斷的翡翠手鐲市場價值為18萬元。有趣的是,所謂的專業評估,不但沒有把「店家宰客論」壓制下去,反而更帶出一波「利益鏈論」。人們認為瑞麗當地的質檢部門來檢驗玉鐲不靠譜,他們是一夥的,整個市場都是擰成一股繩的欺詐,互為幫襯。輿論至此,玉器市場乃至當地旅遊業,無形中面臨一場公關危機。

摔斷的玉鐲,到底該怎麼賠?據悉,女遊客與店家協商不下,欲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留下一個懸念。生活就是這樣,不是戲劇卻比戲劇更賦有懸念。

莫泊桑的小說名篇《項鍊》情節,與今天的玉鐲事件有異曲同工之妙。故事講述了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加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戴在脖子上,裝點自己的美麗,晚會上出盡了風頭。不料,回家路上不慎將項鍊丟失。瑪蒂爾德咬牙借鉅款買了一條一摸一樣的鑽石項鍊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由一個貌美如花的少婦變成粗壯的大媽。最後,她偶然得知了她丟失的那條項鍊竟是假的,而她賠償的卻是一掛真鑽石項鍊。為了這條假項鍊的風光,她付出了太大的代價。記得高中課本選用過這篇小說,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分析:「這是揭露萬惡的資本主義對人民巧取豪奪」、暴露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必換來慘重代價」,云云。

時至今日,看到30萬的玉鐲被摔事件眾說紛紜,聯想起莫泊桑的《項鍊》,不禁莞爾。當今中國大陸旅遊業雖然歷經「整改」,依舊亂象叢生,一點也不遜於「萬惡的資本主義」。這塊玉鐲到底值多少錢,該怎麼賠,尚是個未知數。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從輿論普遍傾向來看,很多人認為摔碎的玉鐲不值得賠高價,這是近年來各種天價商品受害者頻出結下的後果,也就是說,人們對旅遊景點的商業誠信度評估過低。

玉為什麼價格難以評估?「黃金有價玉無價」是怎麼來的?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于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留下各種典故、傳說。古人把玉做為高尚、美好的象徵佩戴在身上。儒家思想中,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之說。孔子認為,玉所以貴是因為玉的屬性,如玉的溫潤、細密、敦厚、純潔,同君子的品德非常接近——仁、智、義、禮、樂、忠、信、德、道等。

在當今商品經濟大潮中,很少人論及德,連基本的誠信都不講了。「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就是對漫天要價最恰當的描述。商家不講誠信,遊客也在混亂中也容易迷失方向。遊客不買東西要被導遊刁難和羞辱,或者出於無奈,或者出於虛榮,或者僅出於好奇,有人勉強以試一試商品為由,到處摸一摸試一試,於是就發生了類似摔玉的糾紛。其實,這都是失德的表現。君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除非真心想買,模棱兩可的心態下,最好不要去動貨架上物品,特別是貴重物品。公眾場合,管不住自己的手,是不自律的表現。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最近一位老人給飛機發動機撒了一把硬幣,祈福飛行平安。

至於商家,提升信譽是當務之急。欺行霸市,強買強賣,急功近利的做法,失去的不僅是德,更是長遠的利益。厚德載物,有誠信才有源源不斷的顧客緣。各種手段,看似巧妙,實則斷了財路。

摔斷的玉鐲到底怎麼賠,網上出現不同的推測版本。最有力的一種版本是,為了「維穩」當地利益,官方出錢表面上平息這場風波,使女遊客和店家都不吃太大的虧。這樣既可以保住當地旅遊業不陷入被衝擊的危機,又避免了事件第二次發酵,牽出一些「背景」。這是一個最符合國情的版本,也道破了一個治標不治本的套路。說到底,不從道德人心上整治,類似的糾紛還會層出不窮。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體制導致誠信差 中國企業每年損失6000億
賣玉器河南女人教給我的真知灼見(一)
網曝假冒「高檔翡翠玉鐲」製作黑幕 高致癌!(組圖)
皇甫容:玉的本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