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黑石拿走中投30億美元 只用了八天

文|徐雲

人氣 10081

【大紀元2017年06月08日訊】彭博社在星期二(6月6日)發表一篇採訪黑石集團CEO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的文章,題為「問答蘇世民:金融界沒有勇敢的老人」,裡面還原了十年前(2007年)黑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從中國政府獲得30億投資的往事。

僅用八天時間、就從中國拿走30億美元外匯儲備,這筆震驚國際投資領域的大手筆,背後卻有點兒無厘頭、或者說令人不可思議。

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達1萬億美元,擬成立一家機構、更積極地管理部分外匯儲備。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當時的報導,這一消息正受到國際投資銀行以及私募基金的密切關注,誰能贏得中國的重大授權,誰就能幫助中國在海外的證券市場、掌管這些巨額資金。

而作為世界上四大私募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於此同時,黑石也正在準備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籌資目標是40億美元。

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Antony Leung)剛加入黑石、成為大中華地區主席不久,作為中國通,他有很廣的人脈,此時也頻繁地出現在北京。

第一天 聽聞中國要投資黑石 CEO覺得在開玩笑

2007年春,蘇接到梁的電話。當時正值紐約夜晚,蘇在家看電視劇《法律與秩序》(Law & Order),順帶處理一些辦公室事務。

電話響起之後,那端傳來梁興奮的聲音:「史蒂夫(蘇的英文名),我在北京跟中國工商銀行(ICBC)座談——這是中國最大的銀行——銀行行長說有兩個(中國)人想要見我。然後我見了他們,他們說想要在我們的40億美元的首次發行中投資30億。」

這可是件很大的事,蘇來了興致,接著調低了他最喜歡的電視《法律與秩序》的音量。「你怎麼說的呢?這些人是誰,在哪兒工作?」

梁回答說:「他們沒有工作。」

蘇順著說:「有意思。如果他們能寫這麼大額的支票,我得說他們非常富有。」但梁回答:「不,他們不是富人。」

這下讓蘇覺得梁有點兒開玩笑了:「所以,他們是不受僱用(Unemployed)、也沒有錢的人,但能給我們30億美元?」

「是的,正確。」梁回答。

蘇有點兒不耐煩了:「你為這個打電話給我有別的原因嗎?」

梁意識到玩笑開得有點過頭,於是認真答到:「因為他們想要投資30億美元。」

蘇反問說:「先別往前扯,但是他們上哪兒拿30億美元,這些人過去是做什麼的?」

梁說:「他們中的一個是中國的財政部副部長,另一個是中國央行的副行長。」

蘇明白了一些,但還有一絲不解,他想知道更準確的錢從哪兒來:「阿哈。那他們從哪兒拿到錢?」

梁回答說:「從中國。」蘇簡直不敢相信耳朵,反問到「中國?」「中國政府想要購買我們IPO中的30億」,梁重複道。

「如果他們想要40億美元中的30億,(我們)沒有理由還要去上市。」蘇說:「讓我今晚再想想,我再給你打電話。」

第二天 黑石再現華爾街本性 把40億IPO目標調到70億

第二天,蘇去辦公室上班,跟黑石的主席詹姆士(Tony James)討論:「我昨晚接到梁的電話,絕對是最瘋狂的電話。他要從中國政府兩個不受僱用的人手上拿到30億美元。你會怎麼做?」

詹姆士回答說,「為什麼不拿這筆錢,把上市目標變成70億美元呢?我們可以在公司再投入10億、給退休合作人再投入10億,然後(剩下的)10億,我們可以買回合夥人手中的業務、把他們變成第二位。」

蘇覺得詹姆士的說法很對味,但仍有些疑慮。因為按照西方慣例,誰投資、誰就有經營決策投票權,尤其是大股東。「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些人是誰。我不想我們有一個大股東出現,那樣我們需要他們跟我們一起投票。我也不想我們的董事會上有一個外國政府的人。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在跟誰打交道。」

這一天可說是漫長的等待。這件事究竟辦得如何,40億美元能否成功變成70億、因為中美之間的時差,諸多問題要足足等上12個小時才知道。等到梁辦完手上的活兒,已是美國時間晚上,蘇在等待中、再次打開《法律與秩序》電視觀看,但是這一次他已經不再像昨天那麼淡定和悠閒。

當鈴聲響起,他立刻抓起來,聽到對面傳來梁的聲音,似乎比上一次更有勁:「我跟中國(高官)談過了,他們不想就具體事務投票。他們說那太繁瑣了。他們不投票、拿非投票的股份怎麼樣?他們也不要成為董事會成員。」(註:中投是主權財富基金,按照國際慣例,如果要取得美國公司的控股權,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限制以及披露企業信息,所以選擇財務投資、放棄控股權能更實際、快速地達成交易。這可能才是中投當時不願要投票權的重要原因。不過換句話說,這麼大筆的投資,卻不要投票權,也只有在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才可能發生。在民主國家這樣的主權基金投資,早被質疑有內幕交易,因為實在是擺明了讓人占便宜。)

蘇聽到這個消息,嘴角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覺得很好,然後他停頓了一下,說到:「還有一件事:我希望他們五年內不能出售,五年後也只能以三分之一、三分之一這樣出售。」

但他沒料到對面的梁脫口而出:「這主意不好。」

「為什麼?」蘇問道。

梁:「我想在中國那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來商量這個條款)。」

但蘇仍然堅持:「往前走,試一下」。

第三天 討價還價 雙方同意頭四年不出售

第二天晚上,梁再次帶來好消息:「他們願意三年(不出售),然後每次出售三分之一。」

在金融領域滾爬多年的蘇,對談判非常在行的他卻回答說:「聽起來他們真的想要做這筆生意,只是還要回到五年。」梁當時立刻回應到,「那很不明智。」

「為什麼不明智?」蘇問,蘇是猶太人後裔,非常擅於談判。

梁回答說:「如果他們想要做什麼,當你駁他們面子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喜歡你。最好的答案是四年——取中——然後之後每次出售控制在三分之一。」

蘇堅持說:「我知道我能拿到五年。」

梁勸他說,「是,但那不是重點。重點是跟互相尊重的人建立長期的關係。所以你應當選四年。」

最後蘇決定採用梁的建議,「好吧,四年。」

第四~八天 國務院批准30億中投資金買黑石股份

次日(第四天),梁傳來事情已談妥的消息。蘇問梁接下來還要做什麼。他說要等(中國)國務院投票。

當聽到國務院這個詞的時候,蘇完全不了解中國國務院是什麼?「像我們的內閣嗎?」他問梁這個中國通。他不無擔憂地說:「如果是,就不用再接觸、做什麼了,我們(還是)下個月上市。」

但是梁卻安慰說:「不,國務院每週碰頭,我們能夠非常快地拿到決定。」

「你如何知道這些?」蘇問道。

「跟我接觸的這兩人當中,有一個兼任國務院祕書。」梁回答。

經過一個週末的假期後,第七天,梁打來電話說國務院批准了。

(註:中國的官僚主義居然沒有在30億的巨無霸級投資中起作用,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看到這,反而覺得美國的國會更正常,雖然爭爭吵吵,但是總有不同的意見發出來,至少在這種重大決策上,會讓決策者更三思而行。而且老百姓也有知情權,C-Spam每天都在直播國會的重要會議,而且事後都會及時發出通訊稿,媒體也會跟進。在中國這麼快且安靜地完成巨額投資,但這些卻跟老百姓彷彿都沒有關係,也不用給老百姓交代,因為中共說了算。)

到了第8天,蘇以為交易已經完全辦妥、結束了,結果梁說還沒有。但還有最後一步,總理簽字。

「總理的臨時祕書會把它放到處理文件的最上面。」梁說。一天後,梁告知蘇,總理已簽字批准。

前後一共八天時間,其中還有一個週末。

(註:這30億政府主權基金投資,在八天內到位,在外人看來,簡直匪夷所思。但是在中國卻能真的發生。)

對這筆30億美元的投資,反正是爭議沒斷過。再回顧一下十年前發生的事實:2007年6月22日,黑石集團在紐交所掛牌交易,開盤價36.45美元,較31美元的發行價高出17.5%。同年5月,尚在籌建中的中國外匯投資公司(中投公司)以30億美元認購了黑石1.01億普通股(持股比例9.37%、無董事會席位、無投票權,頭四年不可賣出),以黑石上市當日收盤價計算中國外匯投資公司浮贏達5.4億美元。不料隨後遭遇金融危機,黑石股價一度跌至3.4美元,中投公司虧損幅度超過88%。

2008年10月,中投公司又追加2.5億美元,以9~10美元的價格增持黑石股票,以圖攤低成本,但仍受股市拖累。直到2014年才出現轉機。

事後記

有人說中投投資黑石是大虧,也有人說不要只看帳面。至於這筆交易究竟如何,也許當事人雙方比誰都清楚。

我們能看到的是黑石與中投十年後再次聯手,2017年6月5日,中投以122.5億歐元(138.1億美元)再次從黑石集團手中收購歐洲倉儲公司Logicor。

我們看到的是黑石CEO蘇世民與中國政府高層建立了長期且互相依賴的聯繫,被視為能跟中美現任兩國領導人說得上話、搭得上線的人物。除了他本人是超級富豪(2017年個人資產估價是100億美元,福布斯排名第113位),他還在中國清華大學設立「蘇世民學者項目」,已向校方捐贈3億美元(1億美元自己出資、2億籌款)。

十年間,他在中國取得的影響力或者慈善捐助,遠非其他知名慈善富豪能比。因為通常中國政府對這些外國捐助並不熱心,但彷彿蘇世民的比較例外。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蘇表示他的成功:「歸功於中國,而不是我們(Credit to China, not to us)。」這話很耐人尋味。

而另一位當事人梁錦松,曾是花旗銀行以及摩根的大中華地區代表,然後也當過香港的財政司司長,之後進入黑石、成為大中華區主任。在2013年退出黑石。目前,梁在香港的身家也已近三億港幣。根據蘋果日報旗下的《壹周Plus》2014年報導,這還是只計物業的收益。對當年這筆黑石與中投的30億美元交易,梁說:「當年中投同黑石簽署合作戰略備忘錄,黑石為中投提供技術協助和培訓,所以中投都講過,投資黑石是項好投資。」

我們也知道,受黑石以及摩根士丹利股價下跌的影響,2009年中投公司時任董事長樓繼偉表示,他不敢投資金融機構,但是為何在決策前期,不進行風險評估或技術分析呢?總之一句話,這種八天從國家主權基金中拿走30億投資的事,只有中國、也只有那個年代能發生。#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中國龐大外匯儲備 損失知多少
中投入股黑石虧損近七成 被批:有黑幕
中投在黑石巨虧 黑石在中國大賺
【網聞】嚇死人!國企投資巨虧名單一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