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有玉德 人有品德

臺灣故宮古玉權威那志良老師的衣缽傳人周述蓉研究玉20年,她表示,中國人和玉相似,含富內斂含蓄的特質。 (袁玫/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7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自古以來,玉石文化深深影響中華民族。古人愛玉,重其內涵,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臺灣故宮古玉權威那志良老師的衣缽傳人周述蓉表示,中國人和玉相似,含富內斂含蓄的特質。

玉器是一種品德的象徵

周述蓉表示,玉器是一種品德的象徵,玉與古代君子品德相提並論,孔子曾說玉有玉德──「仁、義、禮、知、信、樂、忠、天、地、德、道」──玉跟人的品德一樣,君子以玉為貴,中國人內斂含蓄,和玉的特質非常相像,玉不像其他的寶石那麼絢麗,但是越戴、它越漂亮,很像中國人耐磨,潤性強,而且玉潤度為所有礦物質中最高,與中國人特性非常接近。

玉有玉德,跟君子品德說法一樣,所以凡君子必佩玉來節制自己的行止,無論是站是坐都要有節有度,時刻提醒自己的言行不要越規出格。

踏進奧秘世界20年

周述蓉研究玉有20年,非常喜愛玉器,從小對玉器喜愛,師事那老師後,越學越有趣味,覺得永遠學不完。她說,自己所收藏,用於一般教學的古玉是距今約3500年的「齊家文化玉璧」,齊家文化玉璧在考古出土量並不是非常多,看起來有些粗糙,是當時玉工匠功藝製作的特徵,如果做的很精緻那就不是齊家時代的玉。

「春秋晚期戰國早期的龍紋玉玏」

君子配戴來節度行為舉止之用,上面密密麻麻的花紋是簡化的龍紋,上面有眼睛、耳朵、頭上的角、嘴巴,甚至有吐舌頭的。

「清代雙獸玉雕」

在新疆和闐地區白玉,其他地區也有白玉,但質感不太一樣,油潤度沒那麼好。新疆和闐玉分山料、水料,山料就是山區原生礦場取下的料,水料是經過自然現象,被風或者雨水衝到河裏,不斷的在河裏滾動,把疏鬆不好的剝離,剩下最好最精純的部分,新疆白天很熱晚上很冷,在冷縮熱漲之下,慢慢受氣,該玉就形成皮殼皮色,假如水料又有棗紅色或金黃色皮色,那是非常不得了的價錢。

古代帝王與玉

周述蓉表示,清代有很多玉器在八國聯軍時輾轉到歐美國家,或是在戰亂時,歐美人士在中國收集,因此,在美國好多博物館有中國的玉器珍藏,當時乾隆皇帝最喜歡收集玉器,歷代皇帝他最有鑑賞力,在臺北故宮可以看到很多玉器上有他所題寫的玉器詩。

但是,周述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時乾隆請玉工匠刻的詩上面的文字和古代玉器的花紋是顛倒的,或是放置的位置顛倒。究其因,乃當時出土的玉器很少,致使他對古代玉器認識不夠。

有關幾經琢磨成為光華四射的和氏璧,有個膾炙人口的說法:「凡得傳國璽者乃真龍天子」,所以當時群王爭之,歷代帝王皆欲得之。

根據文獻記載,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獲得和氏璧,將它改刻成一個傳國璽,秦滅輾轉流傳,據說最後元朝被明朝打敗往北遁時被帶走,無從可考。但是,周述蓉就曾經看過所謂的「傳國璽」不下二、三十個,對方要求她來鑑定,但都不是真品。周述蓉的老師那教授曾說:「在蔣經國時代,有人說找到該傳國璽,但到目前尚未發現任何真正的」。

玉器鑑定

周述蓉表示,不同時代的玉器有它不同現象及使用材料,如傳國璽正面側面看顏色不同,它的造型、特徵、文字,而在秦始皇時代秦國玉器有其一定的特徵,風格,2千多年的風化現象,特殊雕刻方法,玉料等,透過這樣可做鑑定依據。

玉和考古材料與當時的科技發展相關,現代人用現代的機器,古代多用古代機器或用手工做,古玉面向多,高古玉幾乎為出土玉,在明清後才有傳世的玉,傳宗接代傳到這一輩。無論傳世或出土的,都會有風化現象,所以在從事鑑定時要看玉雕刻時間,年代,藝術風格,技巧,風化現象,土壤成分等依照特徵來鑑定。

而玉之價值在於時代,功力,材質,稀少量及當時貴族對待的等級等等都會影響該玉現在的價值。

最近幾年,國際拍賣市場好的白玉價格不菲,現在古玉市場,尤其對高古玉可能是個起漲點,如果有機會碰到認為好的不妨收藏,但她提醒,有些翡翠被造假,不肖商人將翡翠掏空再灌些樹脂類的物質或加上顏色,翡翠材質本身被破壞,有人覺得越戴,它的顏色越不好,懷疑是不是自己身體不好所致,周述蓉笑說:「那是翡翠被破壞生病了」。

玉石奧秘無窮

周述蓉說,玉石奧秘無窮盡,考古不斷有新發現。考察中國安徽凌家灘遺址時,在由出土玉器中居然發現5000多年前硬度很高的「矽化碳」,還做為製作玉器的工具,此是歷史中最早出現的人工合成材料。

周述蓉做成分分析、及做顯微鏡照片,並發表英文論文,而近代直到1893年美國人在實驗室中才研究出來人工合成材料,還去申請專利。但是5千多年中國人已經合成出來,可見人類歷史在遠古時代科技很發達。

她說,很多考古出土現象,會推翻原來的記載,如海昏侯墓中挖出一個有孔子生辰的屏風,推翻原來孔子生辰的文獻記載,諸如此類,可知考古不斷有新的東西,不斷更新人類現有的知識,如她找到的合成材料,當時大家都傻眼,怎麼可能在5千多年前就使用了。

周述蓉表示,研究玉器最有趣是要學很多相關學問,如考古環境、當時的科學,知識,儀器,綜合所研究的做出一小部分答案,那個過程很吸引她。

研究開始至今,已經由表面物質面轉到內心深處,現在已經沒有想買的慾望,因玉的世界何其廣大,何其深邃,美的東西何其多,因此變成一個欣賞的角度去看,去欣賞,而不想去擁有。

研究的越多,越深入越覺得自己懂的少,越研究越有新的發現,有可能推翻原來的研究。學者如周述蓉,不用既有的觀念自我限定而能開拓更廣大領域,玉為一個龐大的體系,不是單純的東西,可研究面向太廣,目前的對玉沒有一個完整的研究體系,玉的領域是非常值得去研究。

責任編輯:吳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出借大量館藏玉器,提供給法國巴黎國立吉美博物館舉辦的「玉:從帝王尊榮到裝飾風藝術」展展出,為期3個月,其中故宮收藏就占所有展品約1/3。
  •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策劃規模罕見的玉器展,台灣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出借清乾隆時期多寶格等96組件珍藏;故宮上次出借大批文物到巴黎展出,已是1998年。
  • 「玉:從帝王尊榮到裝飾風的藝術」玉器特展,國立故宮精選的96件珍貴器物占總展品的1/3,時代跨越新石器時代至清代,完整呈現玉器在華夏文化發展之脈絡,以及不同時代帝王的審美品味,其中包括2件國寶級文物「北宋 真宗禪地祇玉冊玉匱嵌片」、「宋、遼 玉龍紋盤」。
  • 玉琮是人間獻給神的最高敬意,是祭祀天地的禮器,承載著天人合一的文化。五千年前的玉琮蘊藏著「密碼」更是與眾不同。
  • 在中國,珍珠出現於大禹時代,大禹治水後劃分九州,確定各地的稅貝賦和貢品,珍珠就被劃為貢品之一,秦漢以後珍珠飾品日漸普遍。據載周文王曾用珍珠裝飾髮髻,在中國古代飾物中,珍珠常與璧玉並重,用作帝皇冠冕袞服上的寶珠,或后妃的首飾,象徵權威與尊貴。
  • 玉,其實是一種石頭,卻有水的溫潤。八千多年前,中國人的祖先就開始崇尚玉了,最初的玉,是人與神進行溝通的媒介。玉的象形字,就是三塊美玉用一根絲繩貫穿起來,稱「三玉之連」,指玉通天、地、人。古人認為,玉可通神,神的旨意會通過玉來傳達,順應天意者也可通過玉與神溝通,得到神的護佑。
  • 「肉形石」和「東坡肉」異曲同工有妙合,看一眼「肉形石」,對東坡肉的相思就落到實處了,而且不受時光的腐敗摧毀,因為「肉形石」是一塊碧玉巧雕精品。
  • 一般所說的「巧雕」要符合三個條件:材質出自天然,加以巧妙的創作,展現天人契合之妙,「翠玉白菜」就是這些條件攜手之下造出的極品巧雕。「翠玉白菜」的「出身」和一位平民貴妃連繫在一起。
  • 七千多年前玉璧就現蹤了,它在中國大陸的先民文化中表現了一種普遍的共通性。為什麼說玉璧在中華文化中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玉璧這種玉器具有怎樣的高格地位呢?玉璧的工藝技術有哪些精湛高超的展現呢?
  • 從這兩件史前玉圭——人面紋圭和鷹紋圭中,你可以發現驚人的史前玉雕藝術水準太亮眼了,令人驚歎的中華用玉文化,你知道多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