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捷克經典】(9)

近代歐洲的音樂搖籃──捷克(一)

作者:高嵩明
布拉格城堡區聖維特大教堂。(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22
【字號】    
   標籤: tags: , ,

捷克對世界文化的眾多貢獻中,有一項跨越時空的產物,那就是「音樂」!捷克的音樂隨著基督信仰傳入摩拉維亞和波希米亞而開始發展,受到葛利果聖歌的影響所及,布拉格的第一任大主教阿諾許特(1297~1364)在1363年下令編纂數冊《素歌集》。波希米亞的教會也允許很多以本土語言演唱的聖歌,例如在卡爾四世的加冕典禮上演唱的古斯拉夫語聖歌《上帝憐憫眾生》,同時期著名的捷克語聖歌還有《聖瓦茨拉夫,捷克領土的大公》、《全能的上帝》、《耶穌基督─慷慨的王子》等。

布拉格的第一任大主教阿諾許特的砂岩半身像。(維基百科)
布拉格的第一任大主教阿諾許特的砂岩半身像。(公有領域)

從古斯拉夫語版的聖歌開始

在十三、十四世紀間,為數可觀的日耳曼「愛情歌手」紛紛前來波希米亞的宮廷演唱創作,例如Reinmar von Zwetter、Neidhardt von Reuenthal、Heinrich von Meissen等人,法國著名的詩人兼作曲家馬修也曾經在盧森堡王朝任職。

複音音樂大約在十三世紀末期出現在波希米亞地區,十四世紀時受到法國「新藝術」樂風的影響,複音音樂也開始在布拉格大學等知識分子的文化圈內流傳。捷克的音樂在胡斯戰爭期間因為戰亂的緣故而停滯發展,唯一顯著的成就是將葛利果聖歌翻譯成捷克語,以及因戰爭而衍生的許多軍歌,例如《奮起!奮起!偉大的布拉格城》以及最著名的《上帝的戰士們》,這首名曲後來也被史梅塔納先後援用到歌劇《李布謝》的壯麗結尾和《塔波城》、《勃拉尼克山》這兩個樂章的主題中。

揚. 胡斯是捷克宗教思想家、哲學家、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學校長,是宗教改革的先驅,認為一切應該以《聖經》為唯一的依歸,否定教皇的權威性,更是反對贖罪券,故被天主教視為異端,將他處以破門律,又將他誘捕燒死。他的追隨者被稱為胡斯信徒,胡斯信徒導致了胡斯戰爭的爆發。(維基百科)
揚. 胡斯是捷克宗教思想家、哲學家、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學校長,是宗教改革的先驅,認為一切應該以《聖經》為唯一的依歸,否定教宗的權威性,更是反對贖罪券,故被天主教視為異端,將他處以破門律,又將他誘捕燒死。他的追隨者被稱為胡斯信徒,胡斯信徒導致了胡斯戰爭的爆發。(公有領域)

文藝復興時期:走向多元化

文藝復興時期受到耶穌會的影響,波希米亞地區增建了許多新的管風琴,也因此帶動了宗教音樂裡樂器運用的多元化,最著名的是1567年布拉格城堡區聖維特大教堂內由名師魯德納所裝設的管風琴。

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大公除了在1555年將耶穌會教士引進布拉格之外,也成立了以兩部管風琴搭配歌者的宮廷樂團;他的兒子麥克西米連二世帝王則對科學、藝術和音樂都非常重視,下令將宮廷樂團予以擴編,添增了許多樂器。波希米亞的宮廷樂團在魯道夫二世的主導之下更加地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樂師和作曲家大部分都來自於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和日耳曼地區,捷克人並不多。此時宮廷樂團的指揮是來自荷蘭的菲利普(1521~1603),他一共創作了40部彌撒曲、260首經文歌和宗教短歌,還有1100多首世俗歌曲,深深地影響了早期巴洛克的樂風;魯道夫二世的宮廷樂團還有一位波希米亞的音樂家溫察列克(1598~?),擅長以魯特琴伴奏歌唱。

魯道夫二世(Rudolf II.,1552年7月18日-1612年1月20日,生於維也納,卒於布拉格)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76年—1612年在位)。他也是匈牙利國王(稱「魯道夫」,1576年—1608年在位)、波希米亞國王(稱「魯道夫二世」,1576年—1611年在位)和奧地利大公(稱「魯道夫五世」,1576年—1608年)。(維基百科)
魯道夫二世(Rudolf II.,1552年7月18日-1612年1月20日,生於維也納,卒於布拉格)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帝王(1576年—1612年在位)。他也是匈牙利國王(稱「魯道夫」,1576年—1608年在位)、波希米亞國王(稱「魯道夫二世」,1576年—1611年在位)和奧地利大公(稱「魯道夫五世」,1576年—1608年)。(公有領域)

來自荷蘭的宮廷樂團指揮菲利普。(維基百科)
來自荷蘭的宮廷樂團指揮菲利普。(公有領域)

斐迪南一世(1503年3月10日-1564年7月25日)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大公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56年起;1558年加冕)。他也是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國王(1526年起)。
斐迪南一世(1503年3月10日-1564年7月25日)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大公和神聖羅馬帝國帝王(1556年起;1558年加冕)。他也是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國王(1526年起)。(公有領域)
File:Michelangelo Caravaggio 020.jpg
《魯特琴奏者》,卡拉瓦喬,1595年,油畫,布,Hermitage Museum藏。(公有領域)

封邑位於波希米亞南部以切斯基庫倫洛夫為中心的羅森堡家族,除了掌握該地區的經濟實權之外,也極力贊助藝文活動。該家族的兩兄弟威廉(1535~1592)和彼得(1539~1611)也成立了一個室內樂團,企圖在藝文活動與建築上和魯道夫二世的宮廷一別苗頭。另外,十六世紀的捷克音樂史上還有一項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大量民謠歌曲的出現!

文藝復興時期波希米亞的音樂家可以克利雪多夫‧哈蘭特(1564~1621)為代表,他本身是魯道夫二世的廷臣,除了是一位傑出的外交人才之外,還從事寫作和音樂的創作;他更是一位人權主義者,在魯道夫二世去世之後投向新教的陣營以和遷回維也納的哈布斯堡政權相抗衡。在白山戰役爆發、波希米亞新教陣營潰敗之後,1621年6月21日他和其餘26名波希米亞領袖在布拉格舊城廣場上被殘酷地斬首。雖然他的創作大多隨著主人被處決而亡佚,所幸他根據意大利音樂家馬連吉歐所寫的彌撒曲以及少數的經文歌《Maria Kron》還流傳至今,其中所運用的作曲法十分地精妙,標示著文藝復興時期波希米亞的音樂成就。@#(未完,待續)

文藝復興時期波希米亞的音樂家,克利雪多夫‧哈蘭特。(維基百科)
文藝復興時期波希米亞的音樂家,克利雪多夫‧哈蘭特。(公有領域)

──節錄自《捷克經典》近代歐洲的音樂搖籃/柿子文化

(點閱【捷克經典】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傳李布謝不但聰穎過人,而且還具有預言未來的特異功能,她成功地弭平國人的歧見並且團結部眾開創了捷克這個國家。雖然李布謝的傳說不足以構成信史,但是她卻早已成為捷克民族起源的象徵。
  • 歐塔卡二世擁有當時中歐地區最強大的鐵騎兵團,幾乎每次戰役都傳出捷報,被稱為「鐵金國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但丁在傳世大作《神曲》中尊稱他是「當代的偉人之一」。
  • 卡爾國王創立的「布拉格卡爾大學」,在創校的章程中強調:「我們這個國度的忠貞國民們,對於知識十分地渴求,因此我們不應該再向外人乞討知識的果實!」
  • 庫特納霍拉的地名在捷克語的意思就是「挖掘寶物的山」,此地挖掘銀礦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世紀,在十三世紀一躍成為歐洲的金融重鎮。
  • 聖芭芭拉大教堂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由著名的建築師楊.帕列馹於1388年設計監工,他的父親就是布拉格最著名的聖維特大教堂與卡爾大橋的建築師彼得.帕列馹。
  • 卡爾大橋是布拉格的地標與捷克的首要映象表徵,更博得「歐洲最美麗橋樑」的美譽!橋面兩側合計有30尊精美的聖徒雕像,是一條長達516公尺、寬10公尺的巴洛克藝術大道。
  • 卡爾四世在1378年因為中風而去世,他遺留給捷克子孫許多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至今仍然獲得捷克人的景仰與尊崇,因此被尊奉為捷克的「國家之父」!
  • 人骨教堂在全聖修道院墓園的正下方,František Rint木雕家設計,將堆積如山的四萬具枯骨徹底消毒之後,做成教堂的裝飾。現在的人骨教堂遊客如織。
  • 希臘獨立之後,為了感念拜倫的熱血奉獻,不但把他的忌日訂為國定紀念日,還在幾個地方建立了他的雕像。
  • Parthenon裡面藝術價值最高的部分是雕塑,特別是神殿頂蓋東、西兩端下方的三角地帶、建築學上稱為Pediment或Tympanum的地方的雕像,以及內部房間圍牆上半部的浮雕,堪稱古典希臘最精美的雕像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