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捷克經典】(11)

近代歐洲的音樂搖籃──捷克(三)

捷克作曲家 史梅塔納
作者:高嵩明
捷克伏拉塔瓦河查理大橋。(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48
【字號】    
   標籤: tags: , ,

史梅塔納和布拉格之春音樂節

隨著十九世紀歐洲民族主義運動的勃興,波西米亞地區漸漸在史學、文學和語言學上突顯出捷克民族的獨特性。例如,有「民族之父」美譽的歷史學者兼政治家帕拉斯基(1798~1876)以及文學史家榮曼(1773~1847);同一時期,波西米亞的藝術創作也積極和政治活動相結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史梅塔納的民族史詩歌劇、交響詩以及慕夏的民族繪畫。

File:Bedrich Smetana.jpg
史梅塔納,生於波希米亞利托米什爾,卒於布拉格,捷克作曲家。他的音樂成功發揚了捷克民族文化,和捷克的獨立密不可分,因此被譽為捷克音樂之父。(公有領域)

史梅塔納是一位「天才兒童型的素人音樂家」,西元1824年3月2日出生於波希米亞的小鎮麗托彌秀一個釀造啤酒的家庭,五歲的時候就能夠擔任四重奏裡的小提琴手,六歲時更是已經彈得一手好鋼琴,八歲開始作曲;他曾經說過:「我希望在作曲上能夠效法莫札特,演奏技巧能夠追上李斯特。」雖然史梅塔納是如此地聰穎早慧,但是他卻始終未曾進入過音樂學院,一直到19歲才開始接受系統化的樂理訓練。他曾經在寫給李斯特的信中提到,直到17歲,他都還分不清楚升C與降D的差別在那裡,對於和聲的原理法則更是一竅不通,然而他卻依然能夠樂思泉湧地不斷作曲。1848年史梅塔納在李斯特的贊助之下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學院。

西元1848年是歐洲所謂的「革命年」,由於先前全歐糧食的收成不佳,導致了各國的經濟危機,再加上各地壓抑已久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使得在法國爆發的「二月革命」如野火般地延燒,並迅速地遍及了全歐各地。1848年的革命雖然讓各地的革命分子獲得了初步的勝利,例如波希米亞和匈牙利都從奧地利執政當局爭取到了自治權,但是由於各地領導分子意見上的諸多歧異,使得保守勢力得以再度復辟,這一場革命對於自由與民主的訴求因此紛紛化成了泡影,而參與革命的人士也再度遭到了保守勢力的迫害。史梅塔納因為創作了《自由之歌》、《布拉格學生進行曲》等樂曲,並表態認同參加革命的愛國志士,而被奧地利當局「關切」了好一陣子,再加上喪女之痛,他索性在1856至1862年間遠走瑞典以避開這許多無謂的紛擾。待在瑞典期間,他除了擔任哥特堡管弦樂團的指揮之外也兼任教職,而且在這段期間創作了大量的鋼琴曲和三首交響詩,分別是《理查三世》、《華倫斯坦的軍營》、《哈孔伯爵》。

史梅塔納返回布拉格之後致力於創作捷克歌劇,這段期間他一共完成了九部歌劇,其中完成於1864年的《交易新娘》和1872年的《李布謝》一樣,至今仍然是十分受到歡迎的名劇。他參酌了許多波希米亞的傳統舞曲,然後再依此創作出新的旋律,使得《交易新娘》一劇充滿了活潑趣味、生氣盎然的音符;至於《李布謝》,除了基本架構在述說捷克建國的傳說故事之外,更重要的是劇中所一再強調的主題「愛」─《李布謝》以極大的愛和包容心,成功地化解了國內兩大陣營的敵對與仇恨,讓眾人能夠及時體悟愛與包容的真諦;《李布謝》也為史梅塔納隨後所創作的民族交響詩《我的祖國》奠下了基礎,劇中的許多主題後來在《我的祖國》中也都一一再度躍然於樂譜之間。

史梅塔納在1874年9月開始創作《我的祖國》,但是這時候和貝多芬一樣的命運試煉,竟然也發生在他的身上─史梅塔納耳聾了!不過史梅塔納卻也像貝多芬一樣,勇敢地面對這個殘酷的挑戰;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多次提到,每當他開始構思樂章的時候,耳疾的疼痛就會加劇,但是他卻能夠強忍住陣痛,逐一將腦中的樂思鋪陳在樂譜上。每當想到這種命運的無情試煉,總是令我們對藝術家執著於真、善、美的不朽精神感佩萬分。

File:Bedrich-Smetana-Litomisl.jpg
利托米什爾的史梅塔納紀念碑。(公有領域)

終於,《我的祖國》在西元1879年3月完工了,整首樂曲由六段樂章所組成,前面四段主要在描寫捷克的歷史傳說與山川景色,後面兩段則是以胡斯戰爭為主題,發抒捷克的民族愛國心聲。然而,隨著病情的逐步惡化,史梅塔納漸漸失去了記憶力,病情後來甚至嚴重到令他無法言語。最後,他在西元1884年5月12日病逝於療養院內,除了捷克舉國哀悼之外,世人也非常惋惜失去了這一位波希米亞音樂的代言人。後人由於十分感念史梅塔納對於捷克文化的貢獻,不但在伏拉塔瓦河畔設立史梅塔納紀念館,捷克政府當局也從西元1946年開始舉行第一屆「布拉格之春音樂節」,並且選定以每年的5月12日史梅塔納逝世紀念日為音樂節的開幕日,大多是由捷克愛樂管弦樂團演奏交響詩《我的祖國》為音樂節揭開序幕,音樂節為期大約三週,而且大都以貝多芬的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作為閉幕曲式。整個「布拉格之春音樂節」除了吸引外國音樂家前來捷克從事文化交流,並且彰顯捷克的民族音樂特色之外,更重要的是呼應席勒和貝多芬以藝術表現對全人類之愛與包容的普世價值觀。@#(未完,待續)

──節錄自《捷克經典》近代歐洲的音樂搖籃/柿子文化

File:Má vlast - plakát k prvnímu představení.jpg
《我的祖國》第一次公演的海報。(公有領域)

(點閱【捷克經典】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傳李布謝不但聰穎過人,而且還具有預言未來的特異功能,她成功地弭平國人的歧見並且團結部眾開創了捷克這個國家。雖然李布謝的傳說不足以構成信史,但是她卻早已成為捷克民族起源的象徵。
  • 歐塔卡二世擁有當時中歐地區最強大的鐵騎兵團,幾乎每次戰役都傳出捷報,被稱為「鐵金國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但丁在傳世大作《神曲》中尊稱他是「當代的偉人之一」。
  • 卡爾國王創立的「布拉格卡爾大學」,在創校的章程中強調:「我們這個國度的忠貞國民們,對於知識十分地渴求,因此我們不應該再向外人乞討知識的果實!」
  • 庫特納霍拉的地名在捷克語的意思就是「挖掘寶物的山」,此地挖掘銀礦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世紀,在十三世紀一躍成為歐洲的金融重鎮。
  • 聖芭芭拉大教堂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由著名的建築師楊.帕列馹於1388年設計監工,他的父親就是布拉格最著名的聖維特大教堂與卡爾大橋的建築師彼得.帕列馹。
  • 卡爾大橋是布拉格的地標與捷克的首要映象表徵,更博得「歐洲最美麗橋樑」的美譽!橋面兩側合計有30尊精美的聖徒雕像,是一條長達516公尺、寬10公尺的巴洛克藝術大道。
  • 卡爾四世在1378年因為中風而去世,他遺留給捷克子孫許多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至今仍然獲得捷克人的景仰與尊崇,因此被尊奉為捷克的「國家之父」!
  • 人骨教堂在全聖修道院墓園的正下方,František Rint木雕家設計,將堆積如山的四萬具枯骨徹底消毒之後,做成教堂的裝飾。現在的人骨教堂遊客如織。
  • 邊達音樂家族影響了所謂的「柏林樂派」和德國北部的樂風,其家族成員至今遍佈歐洲與中南美洲等地,現在仍然音樂家輩出,實在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項奇蹟!
  • 誰拿走了絕密文件?令美國總統害怕的懸案,至今無解,卻終結了兩位美國高層人士的政治生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