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捷克經典】(15)

近代歐洲的音樂搖籃──捷克(七)

作者:高嵩明
楊納傑克是二十世紀的音樂風格創新者與重要的音樂家之一。(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84
【字號】    
   標籤: tags: , ,

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楊納傑克

楊納傑克(1854~1928)出生在摩拉維亞,父親是一位鄉間的教師。他於1865年在布爾諾聖湯瑪士教堂擔任合唱團的一員,並且負責演奏管風琴,1874年就以音樂教師的身份來到布拉格管風琴學校進修學習,後來又結識了德弗乍克。在1879~1890年間,他還陸續前往萊比錫和維也納等地進修,並於1881年回到布爾諾擔任剛成立的管風琴學校校長。

File:Janacek with wife.jpg
1881年的楊納傑克和妻子。(公有領域)

1904年楊納傑克從師範音樂教師一職退休並且發表了著名的歌劇《養女─顏奴花》,分別於1916年和1918年在布拉格和維也納上演時造成轟動,現在也成為全球歌劇院裏的經典戲碼。1924年所發表的《狡猾的小母狐》,則是以民間故事為題材,蘊含自然界生息循環的定律,也潛藏了他的哲學觀。

接下來,他在1926年完成了兩部重要的作品─他將《小交響曲》題獻給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軍隊,對剛成立於1918年的新國家表達禮讚。開頭明亮歡愉的《信號曲》中號角聲代表著新國家成立的喜悅,隨後的《史匹柏城堡》、《皇后修道院》、《通往城堡的街道》三段樂章則描述捷克被殖民統治期間的晦暗歷程,然而終樂章《市政大廳》又再度恢復了燦爛歡愉的曲風,標誌著捷克民族的心靈之美與新國家的新希望!另外一部《捷克語彌撒》則是根據九世紀的古老斯拉夫彌撒經文所創作的,他特別著重在捷克母語的音韻和樂曲節奏的密切搭配。

楊納傑克一生致力於發揚祖國的音樂文化,他長年收集故鄉的民謠,在他的許多作品當中,都融合了傳統的摩拉維亞地方民謠旋律,並且結合極具現代感的音樂風格,成為二十世紀初期相當獨特的捷克音樂。當您有空造訪布爾諾城時,千萬不要忘記參訪楊納傑克紀念館,裏面除了依舊保持當年的家具陳設之外,還有楊納傑克的手稿以及歌劇海報等珍貴館藏的陳列展出,非常值得愛樂者前往一遊!@#(未完,待續)

──節錄自《捷克經典》近代歐洲的音樂搖籃/柿子文化

(點閱【捷克經典】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傳李布謝不但聰穎過人,而且還具有預言未來的特異功能,她成功地弭平國人的歧見並且團結部眾開創了捷克這個國家。雖然李布謝的傳說不足以構成信史,但是她卻早已成為捷克民族起源的象徵。
  • 歐塔卡二世擁有當時中歐地區最強大的鐵騎兵團,幾乎每次戰役都傳出捷報,被稱為「鐵金國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但丁在傳世大作《神曲》中尊稱他是「當代的偉人之一」。
  • 卡爾國王創立的「布拉格卡爾大學」,在創校的章程中強調:「我們這個國度的忠貞國民們,對於知識十分地渴求,因此我們不應該再向外人乞討知識的果實!」
  • 庫特納霍拉的地名在捷克語的意思就是「挖掘寶物的山」,此地挖掘銀礦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世紀,在十三世紀一躍成為歐洲的金融重鎮。
  • 聖芭芭拉大教堂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由著名的建築師楊.帕列馹於1388年設計監工,他的父親就是布拉格最著名的聖維特大教堂與卡爾大橋的建築師彼得.帕列馹。
  • 卡爾大橋是布拉格的地標與捷克的首要映象表徵,更博得「歐洲最美麗橋樑」的美譽!橋面兩側合計有30尊精美的聖徒雕像,是一條長達516公尺、寬10公尺的巴洛克藝術大道。
  • 卡爾四世在1378年因為中風而去世,他遺留給捷克子孫許多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至今仍然獲得捷克人的景仰與尊崇,因此被尊奉為捷克的「國家之父」!
  • 克利雪多夫‧哈蘭特,根據義大利音樂家馬連吉歐所寫的彌撒曲以及少數的經文歌《Maria Kron》還流傳至今,其中所運用的作曲法十分地精妙,標示著文藝復興時期波希米亞的音樂成就。
  • 邊達音樂家族影響了所謂的「柏林樂派」和德國北部的樂風,其家族成員至今遍佈歐洲與中南美洲等地,現在仍然音樂家輩出,實在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項奇蹟!
  • 1886年,德弗乍克再接再勵地出版了《斯拉夫舞曲第二集》,此時他已經成為史梅塔納去世之後,國際間所一致推崇的捷克音樂代言人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