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中元目犍連神通第一 蓋不過亡母業力

作者:懷荏荏

目犍連用廣大的神通也救不了自己的母親。(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72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目犍連神通 救不了亡母

目犍連(Maudgalyayana)是釋迦牟尼佛身邊的十大弟子之一,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連在修成神通之後,第一刻就是想要回報親恩,那時他的生母已經往生,就發生了一段「目犍連地獄救母」的故事。然而目犍連用他的廣大的神通也救不了自己的母親!他的神通蓋不過他的母親的業力!後來目犍連的母親是怎樣得救的呢?到底是什麼力量做到的?從佛經記載的故事中有值得深思之處。

盂蘭盆

在佛教中,七月十五日這天,稱為佛歡喜日、佛自恣日,同時也是今人所稱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據南宋僧人釋誌磐《佛祖統紀》記載,中國最早設盂蘭盆齋始於南北朝時代大同四年(公元538年),當時梁武帝在同泰寺(即現在南京雞鳴寺)設盂蘭盆齋供佛僧,其後每年七月十五又普施到其他寺院。到了唐代,盂蘭盆會更是盛大。這個盂蘭盆會起源於目犍連救母。

在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所譯《佛說盂蘭盆經》中有目犍連(Maudgalyayana)救母的故事。(*「盂蘭盆」,梵語音Ullambana,唐代《玄應音義》卷十三,音譯為烏藍婆挐(挐,音:拿),意義是「救倒懸」。「倒懸」形容人墮入餓鬼道、地獄的痛苦。)

盂蘭盆節在日本各地熱熱鬧鬧。(吳麗/大紀元)
盂蘭盆節在日本各地熱熱鬧鬧。(吳麗/大紀元)

目犍連亡母墮入餓鬼道

目犍連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神通第一。他在修成神通時,即想要報答母親生育之恩。他以天眼通功能看到了自己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因償還生前的罪業而遭受折磨、不得吃喝,渾身只剩皮連骨了。目犍連的母親在世時到底犯了什麼嚴重的罪業?她在生前糟蹋了很多食物,貪心、易怒、惡念很重,不修口、不修為,待人刻薄而且又毀謗三寶。

目犍連是一個孝子,看到母親受苦,他用神通化出一缽食物送到母親面前。目犍連的母親得到食物,深怕其他惡鬼搶食,連忙以皮搭骨的左手護缽、右手急急要撥食,卻見食物到她嘴邊就化成紅火炭,怎麼也吃不了,而當火炭落到地面卻又變回食物。目犍連非常傷悲!雖然自己有廣大的神通,卻救不了自己的母親。

目犍連於是前去請教佛陀如何才能從地獄中救出自己的母親。佛陀說,他的母親罪業深重,不是一人救度得了的,須要合十方眾僧的神威才能辦到,並指示他,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是個時機。以現代人的話說,這一天有很強的能量。怎麼個說法?

黃曆七月十五日,出家僧尼完成夏安居修行(從春季到夏季的修行),並在這一天要發露懺悔自己的罪業(稱「自恣日」)結束夏安居,所以這一天善能量最強。佛陀囑咐目犍連,在這一天準備五果、百味美饌和衣物、各種用具,裝入盆中,在佛前供養十方眾僧,得眾僧人共發善願,祝願七代父母,他的母親才能脫離餓鬼道。

目犍連遵從佛祖的教導,在七月十五日以盆齋供十方眾僧。在佛陀的善允下,目犍連的善念,凝聚十方眾僧的善能量,終得以救出墮餓鬼道的母親脫離苦海。

善惡有報 神目如電

在《佛說盂蘭盆經》中的目犍連救母的故事精神,和中國儒家的「孝道」思想有相通,這個故事流傳在中國的佛經說唱變文、雜劇和後來的明清戲劇中,成了中國人熟知的《目連救母》(目蓮救母),情節也深入古代中國社會人心。在宋代,中元節的游藝活動中,《目連救母》一連搬演好幾天;明代京劇《目連救母》也很有名。

《目連救母》展現一層普世的文化概念--善惡有報,自己造的業就要自己還。即使是具足神通有如目犍連也無法代償別人的罪業,即便是父母的罪業。造業者只有自己受苦了、改過向善了,才有脫離苦海的希望。目犍連的母親生前造業深重,到了地獄中一旦得到食物就深怕其他惡鬼搶食以手護缽,可見她的自私的執念還很深重,沒有悟道。怎麼「食物撥到嘴邊就化成火炭」怎麼也吃不了?古人不是講「神目如電」嘛!可見心底細細微微的一絲一念都逃不了神眼,心中一點善念,一點遷善的微光,神佛都知道,反之,不也是一樣。

從《目連救母》這個佛經故事的廣傳,並和中國社會結合,黃曆七月十五日也成了慈悲喜捨融天地、普渡報恩度人心的日子,佛教盂蘭盆會和中國民俗合為中元節俗,在其中告誡後代,因果報應的天理一直沒有改變。修行在自己,己身所造業力不是他人的神通可以救贖得了的。神目如電在考察,造了業,就得還。

奇妙的是,這個故事中,也展現了殊勝的一面--當世間多的善能量凝聚齊發的時候,也能感動神佛,也能拯救倒懸的世界。@*#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幾日是日本入夏以來最熱的天氣了,一年一度的夏季傳統──盂蘭盆節在各地也是熱熱鬧鬧。8月1號和2號兩天,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東京都江東區綠之團地內的大公園內,燈火通明,聚集了近5百人社區的男女老少。他們不畏汗流浹背的悶熱,身穿夏季傳統服裝,盡興地歡度盂蘭盆節。
  • 日本盂蘭盆節(日語:お盆、おぼん)是日本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起源很早,在日本飛鳥時代(跨西元七世紀)崇尚中華文化,由中國隋、唐時代傳入,後來與當地民俗結合,成為獨特的祭典形式。
  • 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叫目犍連,他在修鍊中擁有很大的神通。釋迦牟尼佛講法時,不光有人類這個空間的弟子們在聽,就是另外空間也有許多生命在聽。佛陀說法的法音,在一定範圍的宇宙空間中的生命們都能聽到。
  • 古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由此可見,任何一個人隨意說過的話,都將產生不同的後果。激勵他人的良言會為說話的人積德,傷害他人的惡語則會使說話的人得到惡報。
  • (shown)勝生夢中見到的佛像,很像當年那座舊佛像。於是就到佛像前,面對佛像磕頭作禮......
  • 像目犍連的母親那樣,縱有食物送到嘴邊,也會化成猛火焦炭。縱然有佛菩薩的大神通力,也奈何不了本身的業力啊!
  • 中元節的起源為何?黃曆七月半有什麼文化特色?不管是佛教的盂蘭盆會、道教的中元節祭拜都落在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中華文化圈尤其是閩南、台灣還有黃曆七月是鬼節、黃曆七月鬼門開的俗諺和「中元普渡」風俗。古人怎樣過七月中元…中元節文化節俗和救贖倒懸、慈悲赦罪、超度亡靈孤魂有關…代代形成渾厚的中華文化內涵
  • 明朝时期,河北武安市午汲镇午汲村一户李姓財主昧了一老和尚化缘來準備建庙银两,致使老和尚气急之下竟一命归西。後來,李財主生了個兒子取名小和尚。这个公子从小到大就知道花钱,不会挣钱。在李财主死后把家业陆续卖了个精光。这个真实故事传了几百年,目的是为了告诉后人善恶终有报。做人要心正,做了亏心事终要遭报应的。
  • 在中國歷代正史中,因擔任武將而喜好殺戮,從而受到冥冥中的果報和懲罰,記載得很多,幾乎已成定律。看歷史上的實錄:明將徐達和常遇春不同的果報,秦國大將軍白起的業報,漢朝名將李廣的業報和中共將領林彪的業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