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被抹黑的「自由市場」

人氣 423

【大紀元2017年07月04日訊】有「20世紀最偉大經濟學家」之稱的凱因斯(J. M. Keynes,1883~1946),在其經典之作《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最後一章的結語:「……政治狂人只不過是一些死去了的經濟學者的思想奴隸……」所揭示的「思想觀念」威力強大的話語,最被津津樂道。而一九三零年代之後政府站上經濟舞台干預、調節整體經濟,並以政策「強力創造有效需求」就成為常態,正可印證凱因斯的鐵口直斷。

自從凱因斯的《一般理論》出現,經濟學成為顯學,總體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大行其道,數理化、圖形化和大型計量模式成為主流,古典傳統經濟學被打入冷宮,而政府拚經濟、救經濟也受到肯定,並被殷殷期盼。同時,經濟學也成為一門專業,只有專家們才能懂,市井小民仰之彌高,只能靠邊站,政客和經濟專家們壟斷話語權。市井小民只能聽訓,並祈求政客和專家們救命。

當代經濟學並非「真經濟學」

不過,奧國學派第三代掌門人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早在其一九四九年出版的巨著《人的行為》(Human Action)第二三五頁中就這樣寫著:「當今多數大學裡,以經濟學為名所傳授的東西,實際上是在否定經濟學。」因為當代經濟學屬於技術層面的分析工具,愈來愈多,早已欠缺清醒的社會哲學作為基礎,對人性以及人的社會欠缺基本的正確認識。

當前的主流經濟學,完全摒棄人的修養或倫理道德(或將它們束諸高閣),而以「總體經濟學」剖析政府角色和制度。而現代總體經濟學可說一脈相承凱因斯,利用Y(GDP)=C+I+G+X-M這個等式來教學,強調等式右邊的需求面(即民間消費和投資〔C和I〕、政府支出〔G,包括消費和投資〕、出口〔X〕和進口〔M〕),並藉由政府政策來促進C、I、G、X的增加,以使國內生產毛額(Y或GDP)增加,進而提升經濟成長率。當供給過剩,市場中沒有需求時,政府就充當「創造有效需求」的角色,而創造需求就是「大印鈔票」的同義詞。

還是「供給創造需求」實在

這種「需求創造供給」的理論一直以來所向批靡,不但將古典的「賽伊法則」(Say´s Law,供給創造需求)打趴在地,而且提供政府掌權、擴權的理論基礎,在權力與金錢兩相結合下,「政府萬能」不知不覺深入人心。至於鈔票(貨幣)是什麼、政府為何能「獨占」印鈔機、狂印鈔票的後果是什麼等等,又有一些數理分析充當合理化基礎來塗脂抹粉,到頭來演變成「消費是王道,節約儲蓄是錯誤的」,「舉債是高貴的」說法及做法大行其道,而私債、公債滿天飛的「大債時代」於焉來到,「以債養債」也被換成「以債療債」,甚至賴債也可免受大眾譴責,甚至被當「有辦法」看待呢!

遺憾的是,當今主流經濟學雖標榜人,但那是「機器人、沒靈魂的行屍走肉」,真正將人當人來分析「人的行為」的奧地利學派,卻被掃進歷史的灰燼。

俗話說:「人者心之器。」心者受觀念帶動也,傳導正確觀念且植根、生根可說是現時崩壞時代的大事。而將奧國學派思想觀念散布就是正事,這是非常困難的工作,這本《到處都能學經濟》(Popular Economics)卻做到了。

當今「政府企圖讓我們相信,自由市場是危險的」,廣大民眾還真的相信這套論調,於是對現實視若無睹,忘了自己的責任,而許多專業經濟學家還設法幫我們矇住眼睛。是的!這本《到處都能學經濟》,可讓你我他也可以當經濟學家,而且當得比你想像的更好。#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吳惠林:沒有明天的負利率政策
吳惠林:「看不見的」更要重視
吳惠林:救經濟沒有特效葯
【談股論金】似曾相似的1970年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