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不理「歸去來辭」的官!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294
【字號】    
   標籤: tags: , ,

想奉承找關係的人緊緊張張地,豎著耳朵放不下,聽到「臨清流而賦詩」都有很特別的「聯想」……

不理「歸去來辭」的官

某君偶讀古文,口中念誦著:「臨清流而賦詩。」
他旁邊人急忙問道:「何處臨清劉副使?」為何不早些對我說?讓我好奉承奉承結交他。」
某君回答:「這乃是《歸去來辭》啊!」
聽了某君的回答,旁邊人臉色轉為鬆緩,說道:「我只道他是個現任的官兒,若是這個歸去來辭的官兒,我就不理他了。」

石老*評語:「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真可浩嘆!」

奉承無格、惹人嫌,然而,奉承與愛被奉承又有相因相生的關係,因循相生化作一道黑氣,造成系統性的社會偏差。結果,可能看面相的相士也相不準了喔。

相法怎不準?

有人問相命的說:「你向來相法十分靈驗,為什麼現在有時相不準了?」

相命的蹙著額頭說:「現在和以前的面相有所不同啊:以前的人凡是遇到方面大頭的,必定是富貴的人;現在呢遇到方面大頭的,反倒是落寞的;反而是那些尖頭尖嘴的,因為他們專會鑽刺卻得了富貴,叫我如何相得準呢?」

石老*評語:「主試者若非鐵面冰心,巴不得人人會來鑽刺。」

歪邪者得鑽空子,和「上者不正」豈能沒有關係 ?!

*《笑得好》作者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共二集約二百則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認為人性本善,是因為物慾昏蔽了善性、敗壞的風氣墮落了人心,沾染成痼疾,醫藥也難痊。所以他以「笑話」為針砭。他希望聽到他的笑話的人,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這就是《笑得好》的人,這一來,「人性之天良頓復,遍地無不好之人」。

石成金在近三百年前已經意識到:世道人心敗壞已經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世人了!他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過了近三百年後的今天來看《笑得好》,猶然是笑話中的奇寶,博君一笑、醒世頓悟。@*#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百歲的老人,別人看他富貴滿門、子孫滿堂,真是羨煞人了。可是富貴十全的老人卻還有樁憂愁事兒,猜猜,他為何攢眉不樂?在百歲壽辰那天……這是選譯中國十八世紀,清代石成金的度世笑話集《笑得好》。現代人,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今昔比一比,也能「笑得好」,笑出自省、回復善性嗎?
  • 百蟲之長「龍」有一天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蟲輩中有三個名字的都要治罪。蚯蚓和蛆雙雙去避難。蛆問蚯蚓:「你怎麼有三個名字?」蚯蚓答說:「那識字的叫我為蚯蚓;不識字的叫我為曲蟺;鄉下沒知識的人,又叫我做寒現;這不就三個名了?」……三百年的毒笑話清代石成金《笑得好》選譯,笑得好笑出醒悟、笑回善性。
  • 《笑得好》表面是笑話,內蘊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樣「笑得好」?將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剩個窮花子與我混混!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