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史說加拿大》系列(39)——英國殖民地?不完全是

英國女王向陣亡將士紀念碑獻花環。(Carl Court/Getty Image)

人氣: 23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8月13日訊】英國女王是權力、威望的象徵,是大英帝國統治全球的基石。1897年,加拿大新任總理勞瑞爾(Wilfrid Laurier)越過大西洋,參加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周年慶典。

加拿大在1867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因此維多利亞女王也是加拿大的女王。加拿大的政府機構設置遵循英國模式。百分之六十的加拿大人祖先是於上世紀自英倫三島來到加拿大。英國保留了對加拿大的外交和國內事務的廣泛權力。加拿大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在它建國後許多年內仍是英國的殖民地。

當然,加拿大不僅僅是一個英國的簡單複製版本。有很大一部分加拿大人說法語,加拿大政府是建立在一個共識上:講法語的加拿大人和講英語的加拿大人將通過一個聯邦政府系統來解決問題。勞瑞爾是第一個來自魁北克講法語的加拿大總理,他的政治目標是:「讓長期疏遠的民眾逐漸組成一個國家。」

勞瑞爾也是英國思想和制度的忠實崇拜者。在政治思想上,他以英國為方向,而不是法國,也極少顧及他和其他講法語加拿大人的利益。1897年,維多利亞女皇授予他爵士勳章,勞瑞爾爵士則以對大英帝國的崇高讚譽作為回報。不過,他明確向英國表示,加拿大有他自身的國家利益和重點,他將盡可能地與英國合作,但這種合作是有限度的。

對勞瑞爾忠誠度的第一次考驗發生在1899年,當時英國發動南非戰爭,並期望得到加拿大的支持。講英語的加拿大人想支持英國,但講法語的加拿大人則不願支持。勞瑞爾不願意看到僅因為一場發生在遙遠帝國角落的小戰爭,使得加拿大民眾分成兩派,因此他提出一個折中解決方案:派出一支小部隊支援英國,但是每一個加拿大士兵都是志願者。

直到1911年他提出加強與美國的經濟關係前,勞瑞爾總理的折中策略一直是成功的。在該年的競選活動中,他被描繪成太親美,卻對英國及其皇室沒有足夠的忠誠。同時,他又因建立了用於支持英國的加拿大海軍而被講法語的加拿大人批評,魁省批評他過於英國化。

「在魁北克我被標榜成一個帝國主義者。」 勞瑞爾在1911年告訴選民, 「在安大略我則是一個反帝國主義者。其實,我兩者都不是,我是一個加拿大人。」

因為沒有足夠多的選民相信他,在大選中他被完全擊敗,由親大英帝國的保守黨領袖波頓(Robert Borden)接替他成為加拿大總理。

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加拿大就沒有妥協或折中的必要。英國這個眾多加拿大人的故鄉,受到了威脅。時任總理波頓和反對黨領袖勞瑞爾義無反顧的領導他們的國家站在英國一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時只有800萬人口的加拿大,有60萬男人被征軍,而陣亡人數超過6萬人。在戰爭的最後一年,加拿大的精壯部隊發起了對敵人的最終進攻。

在1914~1918年的戰爭中,渥太華政府一而再地給予大英帝國支持,但也是有代價的。在波頓的要求下,加拿大獲得了重要盟友的新地位,即具有制定戰爭政策、參與和平談判、以及國際聯盟(聯合國的前身)的會員資格。

第一次世界大戰減少了加拿大的殖民地色彩,但也損害了講英語加拿大人和講法語加拿大人之間的微妙平衡。 1917年,波頓政府頒布強制入伍徵兵政策。對於這場由講英語的加拿大人主導的政府所發動的戰爭,講法語的加拿大人被極大地疏遠了。

勞瑞爾對徵兵政策感到非常難過,這與他的加拿大聯合體信念背道而馳。他拒絕了波頓邀請他加入聯合政府的要求,但勞瑞爾並沒有背棄英國。他努力幫助「癒合」國家內部的嚴重分歧。

在領導了自由黨30多年後,文雅而雄辯的勞瑞爾於1919年去世。他比任何人更懂得加拿大和英國之間的牢固紐帶關係,同時加拿大還需要在世界上開創自己國家道路的需要和決心。

下一主題:加拿大的英國世界

http://www.epochtimes.com/b5/ncid1143302.htm

註:《史說加拿大》系列將通過52篇文章,向所有加拿大人系統地介紹我們的國家。本系列由Multimedia Nova Corporation、Diversity Media Services/ Lingua Ads及《大紀元時報》聯合贊助推出,所有專題文章均由不同領域內的著名歷史學家完成。《史說加拿大》系列版權歸Multimedia Nova Corporation 2010-2011所有。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