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美弗州集會衝突的不是雕塑而是人(上)

人氣 1714

【大紀元2017年08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弗州集會爆發的暴力衝突,表面上是圍繞移除與保留李將軍雕塑起爭執,實質反映的是美國社會在種族問題上的長期裂痕。在媒體集體聚焦「白右」的時候,很少人提及此事的前因後果——肇事的不是雕塑,而是人。

此事最早可推溯到2016年3月,故事的主角有兩個:當地網絡博主、「團結右翼」組織人凱斯勒(Jason Kessler);但真正男一號是夏洛特鎮(Charlottesville)的副市長——民主黨人貝拉米(Wes Bellamy),目前頻繁出現在鏡頭裡、用代號來稱呼川普的那位。

上週六(8月12日),在弗州夏洛特鎮,「團結右翼」(Unite the Right)組織集會,抗議該市的決定——移除市中心公園的李將軍(Confederate General Robert E. Lee)雕像。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大聲叫囂與互嗆,並扔水瓶、噴化學劑等攻擊行為,隨後一名極右派分子駕駛汽車撞進抗議人群裡,造成一人死亡,數十人受傷;還有兩名警察在執行任務時,因直昇機墜毀而喪生,此暴力衝突震驚全美。

百年前,美國的南北戰爭,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北方每12個成年男性戰死1人,而南方則每4個成年男性戰死1人)。但是戰爭後,北方釋放的寬容,在一定程度上消融了南方的敵意並促成南方逐步回歸美國系統。

百年後,在更加自由、包容的今天,弗州集會衝突暴露了對李將軍形象的不同認知,充分反映了美國人在種族、民族和解方面的長期裂痕。支持者把他視作南北和解的象徵,反對者認為他是種族主義和美國蓄奴史的代表。

但是刻意挑動激化種族對立是否合適?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週二(8月15日)召開記者會,再次譴責針對上週六弗吉尼亞集會的暴力衝突事件,指當事雙方團體都應為此事負責。而週四(8月17日),再次面對媒體提問時,他重申「我們不能改變歷史,只能從中汲取教訓」。

有人說,極左和極右是相輔相成,但是放任這種撕裂,最後受損的必然是中間的老百姓。在弗州集會暴力衝突爆發後,美國各大媒體集體聚焦「白右」,卻鮮少有報導講述此事的前因後果。或許了解整個事件的始末,能讓人明白更多。

8月12日,一名白人至上主義者在弗州夏洛特鎮的「團結右翼」集會中駕駛汽車衝擊抗議人群,造成32歲的希瑟.海爾(Heather Heyer)遇難,19人受傷。另有兩名警員在執行任務時,不幸墜機殉職。(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8月12日,一名白人至上主義者在弗州夏洛特鎮的「團結右翼」集會中駕駛汽車衝擊抗議人群,造成32歲的希瑟.海爾(Heather Heyer)遇難,19人受傷。另有兩名警員在執行任務時,不幸墜機殉職。(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一、非裔議員力挺移除李將軍雕塑案

2016年3月,非裔貝拉米——剛上任的夏鎮市新議員兼副市長——提出要把李將軍的雕塑從市中心以李將軍命名的公園(Lee Park)裡移除,此處靠近購物中心。

貝拉米說:「這尊雕塑讓當地部分居民覺得不舒服,這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不願去這座公園。」

他在聲明中寫道:「李司令跟夏鎮沒有歷史聯繫。有居民表示他們認為雕塑被當成了心理暗示工具——用來顯示以多勝少的霸主地位。」

據悉,這尊李將軍雕塑建於1924年,由當地出生的傑出商人馬克林泰瑞(Paul Mclntire)捐贈,迄今已有93年的歷史。

當然,貝拉米不是第一個提出要移除雕塑的人,這是2012年由白人市議員薩柯斯(Kristin Szakos)提出的,但當時遭到民眾激烈的反對而擱淺。但是他卻是後來的主導人之一。

2015年11月,貝拉米通過選舉首次進入市議會;2016年1月,貝拉米當選副市長。隨後,貝拉米再提移除雕塑的事,表示現在的立法動向讓當地政府有機會決定紀念碑的去留,並表示要重新給公園命名。

此舉一出,反對的公眾就在臉書(Facebook)上創建「保留李將軍雕塑」組,有近7,000人選喜歡(liked)。在臉書主頁中,有這麼一段話:「學習過去、不犯同樣的錯誤,是前進的唯一途徑。(移除雕塑)沒有什麼用,只會煽動更大的裂痕。」同時,還有民眾發起網上請願,呼籲不要移除雕塑。

二、非裔民權組織夏鎮演講生插曲

2016年10月4日,在夏鎮帕蒙特劇院舉行「(司法)不公正」系列演講,其中一位演講者是「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的創始人加爾薩(Alica Garza),她談及白人權利、非裔美國人抗爭以及BLM運動。

「黑人命也是命」組織於2015年前後成立,在密蘇里州的弗格森、紐約和其它城市有非裔被警察槍殺後引發抗議中形成的。根據一份統計數據,「黑人命也是命」組織近年來在美國各地發起抗議活動,並經常爆發與警察或反對者的暴力衝突。

「『黑人命也是命』旨在為所有人結束國家制裁的暴力。我們爭取我們所有人的尊嚴,不僅僅是黑人男人。我們為黑人婦女、黑人同性戀、黑人變性人、黑人移民和殘疾人戰鬥。」加爾薩的這番發言內容隨後被一名聽眾發到臉書上。

這時男配角穆爾(Douglas Muir)開始出場。他當時在工程學院與達登商學院任教,看到該則發言後跟帖說:「『黑人命也是命』是從三K黨以來,最大的種族歧視組織。開什麼玩笑,噁心!」

結果穆爾的言論一出,立刻遭到各方譴責。先是學校表示不支持他的言論,然後他被迫向學校請假離職,並出來為不當的言論道歉。

此期間,市議員男一號貝拉米是先到社交媒體上找穆爾對陣,然後再在社區呼籲當地人抵制穆爾家的餐廳生意。

8天後(10月12日),穆爾就此事發表公開道歉聲明,他寫道:「不管我貼文時的本意是什麼,現在它已被那些真的被冒犯以及那些想用我的話來進一步分裂社區的人士所利用。我的言論引起如此大的混亂,絕非我本意。」

「我沒想到我的言論會讓我的家庭以及員工受威脅。他們沒有錯,希望聲明能讓那些人明白:話是我說的,責任在我,而不是其他人。」很快,穆爾的聲明傳遍了整個夏鎮和網絡,男配角下場,男二號登場。

弗州夏鎮的市議員貝科米(Wes Bellamy)無疑成為此事的最大焦點人物。暴力衝突事件後,他成為各大媒體追先採訪的對象,並拒絕稱呼川普名字、以代號替代。(Charlottesville官方網站)
弗州夏鎮的市議員貝拉米(Wes Bellamy)無疑成為此事的最大焦點人物。暴力衝突事件後,他成為各大媒體爭先採訪的對象,並拒絕稱呼川普的名字,而是以代號替代。(Charlottesville官方網站)

三、角色逆轉 市議員原來也歧視白人

穆爾的聲明激起千層浪,開始有人去翻市議員貝拉米的推特,發現他幾年前發表的推文與他現在的正面形象完全判若兩人。於是上演了一個翻版的穆爾故事,貝拉米沒想到自己陰溝裡翻船。

最早爆料此事的是男二號凱斯勒(Jason Kessler),他的職業是職業博主,為數家媒體供稿,同時也是「團結右翼」──這次弗州暴力衝突活動的組織人。

爆料內容是2009年~2014年間,貝拉米數次使用侮辱性的詞彙評論白人,尤其是白人女性,其中一條推文是:「我不喜歡白人,所以我討厭白雪。」貝拉米出生在亞特蘭大,2009年才搬到夏鎮,擔任當地一所高中學校的計算機老師。也就是說,這些推文都是他到夏鎮後發表的。

在推文內容被公開後,貝拉米將他的推特用戶屬性調為「私密」。對公眾質疑他歧視白人,並且採用雙重標準,貝拉米反駁說:「我不是黑人至上主義者、種族主義者,也沒有討厭女性,所有凱斯勒指責我的都不是。」

隨後,他改用臉書帳號發言說:「對我數年前在社交媒體上的不當發言誠摯道歉。被選舉上來的官員應當有更高的標準,但當時我並不在位。」他並辯解說,那時候自己還不成熟。

顯然他的說法並未完全得到認同。貝拉米任教的高中在調查他的推文後,認為他過去的言論有損學校的價值,於是貝拉米也開始被放長假。

隨後,反對移除公園李將軍雕塑的團體弗吉尼亞標幟(Virginia Flaggers)公開呼籲貝拉米從市議會中離職,但貝拉米最終成功保住了他的市議員位置。但男一號與男二號之間已經結下了梁子。(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張憲義

相關新聞
決定2016美國大選命運的11個州
川普西維州集會 州長從民主黨轉成共和黨
維州集會爆衝突一死 川普譴責暴力籲團結
維州集會再傳意外 警用直昇機墜毀2警殉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