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筆記(五)

作者:曾錚

清初蕭雲從《女媧》。(選自《離騷圖》,刊印於順治二年)(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56
【字號】    
   標籤: tags: ,

神話即歷史

在印象中,以前看史書,討論中華民族的歷史,大約最早也就是從「三皇五帝」開始,對應的史觀,當然是將人作爲宇宙中「孤立」或「獨立」的存在,來「單獨」考察。

在大紀元的【中國歷史正述】系列中,我第一次看到,討論歷史,是從「傳說」和「神話」中的「開天闢地」開始。細細想來,這也不奇怪,因爲此篇「創世紀」之前的「導論」中,作者已經明確表示,本系列的史觀是「神傳文化史觀」,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礎上看待歷史。

如果將「天」與「人」視爲一體,那麼「開天闢地」,當然才是歷史的開始。

「創世紀」的首篇,也探討了神話的來源,指出神話其實就是人類在有文字之前的記載和傳承歷史的方式。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

記得第一次在《轉法輪》這本書中看到「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這個說法時,就覺得無比震撼。哲學界爭論了多少年的「物質是第一性的,還是精神是第一性」的問題,到了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這裡,這麼容易就解決了。他不但震撼性地提出了「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還用短短的幾句話,就舉重若輕講清了爲什麼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讓人一下子覺得:對呀,是這樣呀!很在理呀!以前爲什麼沒從這個角度想過呢?

如果「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那麼從理論上講,神話、人的大腦中知道的很多事情,包括人所「發明」的東西,都可能不是人憑空「想」出來的,它們一定對應著宇宙空間的物質存在。只是有時候,這些物質存在於與人所生存的空間不同的宇宙範圍,是人肉眼不可見的地方(想想可見光在光譜中才佔了多麼少的一點點比例!),人就會覺得它們是「憑空」想出來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於「神話」,我們應該更加嚴肅地對待,因爲它們很可能就是遠古時期留下來的真實歷史。

與此同時,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看待世界,正如《【中國歷史正述】創世記之二:開天闢地》所說,人這個個體的小生命,與「我們所在的這個巨大無邊的宇宙,會不會是一個巨大神明的身體,而我們的世界都在他的體內存在?我們的地球和太陽系、銀河系等會不會只是他巨大身體的一個粒子,如同構成人體的一個分子或原子一樣?」

只有從這個角度看人類、看世界、看宇宙,我們才不會「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也才能夠在巨大無極的宇宙與神明面前,懷有敬畏與謙卑。

造人的傳說與人真正生命的來源

上帝用泥土造人,女媧用泥土造人,這是我們已經多次聽過的「故事」。但大紀元這篇《【中國歷史正述】創世記之三:造人的傳說》非常詳細地列舉了至少十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類似「傳說」,並提出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

「世界上所有的人種與民族幾乎都流傳著自己的造人傳說。遠古人類交通不便,各大陸都被海洋、沙漠等相隔,無法相通,文化隔絕、無法交流,在這種情況下,流傳於世界各地的造人傳說內涵卻都驚人地相似。人類的想像是隨機的,其重合相似的幾率非常小,但在全球所有民族和語言區域中,關於造人傳說的內涵都是如此相似,如出自同一個模板,若非真實的歷史,又是誰在冥冥中作了這統一安排?」

的確,「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可說是人類千古以來第一「天問」。人生於世間,完全不去思考這些問題的可能很少。就算是完全不相信靈魂和天國的人,大約至少也或多或少想過「死」或死後去處的問題。

記得第一次在《轉法輪》中看到作者以不容質疑的口氣談到人真正生命的來源時,真是一下子就被牢牢抓住了,除了一次次被震撼外,剩下的,就是全盤接受和信服了。真理的力量一下就穿透、洗淨了我,並讓我脫胎換骨,似乎瞬間就已成爲一個全新的生命。

成爲全新的生命後,對許多問題的認知自然也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再反過頭來看「神話」、看造人的「傳說」,看人真正生命的來源,也就有了全新的視野,不再迷茫或疑惑,一切都很清楚明白。@#

──轉自作者博客

(點閱讀史筆記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是禮義之邦,自古以來,中華文化中,最大的禮莫過於祭拜天地。盤古在天為神,在地為聖人,與天地一體,為自然之靈,他開闢天地,化身為自然萬物。古人認為天地就是神靈的化身,他們在冥冥中主宰著一切,呵護著人類子民。古人祭拜天地,其實就是對天地神明的崇敬與感恩,同時也是與神明溝通的一種古老方式。
  • 傳說女媧是一位偉大的女神,天地開劈後,女媧以神的形象,降臨大地。她先用黃土仿照自己的樣子捏出人類,後來覺得這樣太慢了,便用藤條沾上泥漿,揮舞起來,泥漿灑落在地上都變成人類。人類造出後,女媧又讓男女自由婚配,繁衍後代,使人類生生不息,所以女媧被尊為「始祖母神」。
  • 武德年間,面對上萬名強悍的突厥騎兵來襲,唐軍將領非常恐懼。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只以百騎及威武凜然的王者之姿,智退突厥。武德九年,太宗剛即位,突厥再犯,再次曉以大義,讓突厥首領膜拜於太宗的威德之下。
  • 北京紫禁城裡,多位清代皇帝勵精圖治,其勤勉和付出超乎後人想像。特別是史稱「康乾盛世」的近140年中,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最以自律和奉獻精神為後人銘記。
  • 人類萬古不變的濃烈的刻骨鄉愁,其實是「被造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記憶深處」的,「那至高無上的天,才是我們的歸宿。」
  • 我們能否有機會衝破『成、住、壞、滅』的輪迴圏,跳出『滅』的過往宿命而得以與天地同在,生生不息?
  • 文化的根本源頭是天理至道,即神傳。文化,是上天與神的系統安排與教化過程及其成就與展現。
  • 宮中爭權奪位的可怕,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想必體會最深,一方面要讓自己坐穩、一方面也要阻止別人竄位,透過頒詔的總動員儀式,將皇帝對自己的期許、對政權的看法布告天下。
  • 岳飛帶著岳家軍留下了「忠」的文化,成了後世愛國志士永恆追尋的目標,文天祥自年少之時也是追尋這目標:發憤讀書考取狀元,組織義軍抵抗蒙古。
  • 打了九個世代的攤子,傳到了陽甲的弟弟手裡,商朝的第十九世王盤庚上任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