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都是為你好」?別再以愛為名「情緒勒索」

作者/林耕新

人氣: 737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之所以會有母親病或父親病的狀況,其實是因為來自童年的經歷,究竟父母出了什麼問題? 曾經有一位媽媽哭著對著七歲的小孩喊:「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去死了!」 沒想到這孩子竟然回答:「媽媽,如果妳不能愛妳自己,妳就沒資格愛我。」

誰才是心智成熟的人,高下立判。 利用罪惡感操控他人 家庭中最有智慧的人,到底是誰?誰才是家裡的「大人」? 媽媽主觀認為自己的犧牲與付出全是為了孩子,所以才說出「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去死了。」這種充滿情緒的話。

但對孩子來說,這句話就像是一種控訴。心靈脆弱的孩子,甚至會產生「媽媽都是為了我,才會這麼不快樂。」「因為我不夠好,才會讓媽媽生氣。」的罪惡感,造成一種「都是我的錯」的認知扭曲,因而開始向對方屈服。

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家庭成員、情侶或是關係緊密的人身上。這種隱藏操控他人的「好意」,就是著名精神科醫師卡倫.霍妮所說的「虐待的愛」。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表面上是以他人為出發點的關愛,但其實是一種情緒勒索,為的是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沒有照著他人的意思去做,就是壞人、就是背叛他人的好意。這樣的言語霸凌往往對接收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甚至開始懷疑、認為自己真的就是這麼糟糕。 受到情緒勒索的人,一方面不想按照他人的意思去做,一方面又不想成為「壞人」。當長期在兩種情緒的拉扯、因為怎麼做都不對的煎熬下,人就會漸漸地失去自信。

有許多家庭會訂立所謂的生活規範,與孩子之間的相處也有所謂的標準或規則。然而,這些規範和標準的成效如何呢? 我想通常是只有在大家心情好的時候,才比較有可能去遵循。

跟小孩或先生訂遊戲規則,即使訂得再好,只要雙方有一方鬧脾氣,規則一下就打破了。只要有一方生氣或耍賴,規則立刻變得一點用都沒有。當關係緊張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有人說出「不然我去死好了。」這類近似威脅與自暴自棄的話。不少接受心理治療的個案與家人間的互動就是如此。

缺乏理性思考與面對挫折的勇氣,也不願意進行溝通。動不動就說要去死,其實就是一種懶惰與情感的勒索。

藉由死亡要脅來讓對方產生同情與罪惡感,迫使對方讓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以獲得關係上的勝利。 這些人雖然總是以生命要脅,卻從沒真的尋死過。不論是以為對方好,或是以死相逼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不顧對方的感受,就是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

擺脫情緒勒索的惡性循環

shutterstock_480799444
關係如果不好,你希望孩子做什麼,都只會得到反抗。(Shutterstock)

所有講出「我是為你好」的人都是真心的,因為他們本身並沒有察覺到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惡意。然而這股真心無形中卻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關係如果不好,你希望孩子做什麼,都只會得到反抗。 關係如果好,即使只是叫孩子吃飯這種簡單的小事,也能從中感受到父母的愛,覺得父母是真的關心自己。

曾有位醫師從小的功課就很好。但在他的想法裡,他只是剛好成績不錯,並不代表就此要把當醫生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但他最後還是為了父母那句「我是為你好」而妥協,因而經歷了七年痛苦的醫學院生涯。

這位醫師因為個性好勝,所以小時候並沒有特別感覺到被父母或老師壓榨。直到後來長大成人,回想過往才漸漸醒悟,覺得這其實是一種情緒勒索。 由於當時年紀還小,再加上好勝的心態與父母的期望相符,正好成為彼此利用的關係。

決定是否結婚時也是一樣。有些人會選擇父母覺得「都是為你好」的對象結婚。倘若最後婚姻不幸福,那要誰負責? 最後往往變成家人間互相責怪與怨恨,倒不如一開始就尊重自己的意願,選擇與自己喜歡的人結婚,就算最後離婚收場,也是自己的選擇,並且自己負責。

職場上也有許多明著「壓榨」,卻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員工的未來著想的老闆。

「都是為你好」,說穿了其實並不是真的為你好,而是企圖利用罪惡感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從小被情緒勒索的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成為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的大人。因為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渴望得到認同,因此無法為自己做決定、為自己而活。

心理隨時都處在警戒的狀態下,當然無法信任他人。長期受到情緒勒索的人,生活是充滿不安與痛苦的。加藤諦三在《道德騷擾》一書中提到:「施虐者雖然是出自於好意,但藏在他潛意識底層的,卻是想要霸凌他人的心。」 從小受到情緒騷擾的孩子因為沒有安全感,經常會為了證明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而拚命念書、要求完美、展現強烈的企圖心。然而他們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之所以這麼努力,其實都是為了得到肯定與認同。

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是出於自願,但潛意識早已被綁架。在人際關係上,也會不自覺的想要與他人比較與競爭,很難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有些人正是靠著這樣的企圖心一路向上爬,成為了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但其實內心非常不快樂,因為缺乏安全感而無法踏實地過日子。

情緒勒索經常發生在家人之間,而且多數人對此幾乎不知不覺,一旦察覺受到這種負面情緒的騷擾,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對方。然而,家人間的關係不容易說斷就斷,就算躲避不了也要想辦法增強自己的意志,不讓自己輕易被他人負面的情緒所影響。

無論心裡有什麼想法,即使會吵架,也應該明白地表達出來,這才是正常的溝通方式。

曾飽受情緒勒索之苦的個案說:「如果你運氣好,有一天也許你會感謝這段經歷,因為這件事就是注定要來磨練你的。」

關係愈緊密的人,所產生的控制與扭曲的力道往往也愈加強烈。但也許正因彼此關係緊密,一旦加害者或受害者一方有了自覺,而且能增強彼此的溝通,就有機會打破情緒勒索的惡性循環。

◎信心補帖:下決心擺脫以愛為名的騷擾,重建自信與自在的人生。病態的嫉妒與懲罰。

有位太太的LINE上有男性友人的留言。這件事引起先生的不滿,甚至威脅要給那位男性友人好看。 我看了留言後,完全相信太太沒有出軌。無奈她怎麼跟她先生解釋都沒用,一口咬定有問題。

因自己想像出來的困境而產生攻擊行為,正是病態嫉妒的可怕之處。 當時我強烈建議這位太太要盡快通知那些遭到懷疑的男性友人,千萬注意人身安全。半個月後,這位太太的兩位男性友人的車子都被砸爛了,甚至還接到斷手斷腳的威脅。 太太得知後驚恐至極,害怕先生再度進行報復。

先生從小家境不好,大概是因為如此,婚前兩人交往時便存在著某種程度的自卑傾向。即使結婚後,也無法抹除心中的那股不安全感,因此時時刻刻都擔心太太會背叛自己,最後演變成失控傷害周遭的人。

自己的幸福,自己決定 你是否曾問過自己:「我是不是不配擁有幸福?」 追求幸福快樂是人類的本能,但是有些人卻會因為罪惡感而認定自己不配擁有幸福。 我經常看到男女朋友或是夫妻中的一方,因為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害怕對方跑掉,而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對方身上。只要一見面就是在數落對方的不是、哪裡令人不滿意、懷疑對方的行蹤,對方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自己的情緒,變得疑神疑鬼。

他們心裡很想牢牢地抓緊對方,但表現出來的行為反而讓對方更想離開他們。這些不顧對方感受的行為只會讓相處變得不舒服,對方當然會更想要逃走。

也許你會問,既然如此,為什麼不離開呢? 對長期受到精神施虐的人而言,守住「痛苦的現狀」反而比跳脫還令人安心。像這位妻子就是因為不安全感所產生的依賴,而寧可繼續陷在扭曲的關係中也不願意逃開。

如果身旁的人不在適當的時機提醒、提升受害者的自我意識,這個在潛意識裡運作的惡魔,將會無情地摧毀個案的生活,包括工作、婚姻和家庭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 從自我察覺並願意改變無能為力的想法,為自己的幸福挺身而出,才是轉變的開始。

◎信心補帖:勇於離開帶給自己不幸的人,自己決定自己的幸福。◇

5cd85f0ca718bbe0f35e0edc49aed4d0-e1503843420637摘自《解憂相談室》/如何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顏靜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