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皇帝要當總編的昭明太子(五)

作者:佟仁
font print 人氣: 50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題記:梁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之長子。他在三十一年的人生中,似乎從沒想去繼承皇位,而是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匯集古今3萬卷書籍,全神貫注地編撰了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

時至北宋年間,民間尚傳曰:「《文選》爛,秀才半。」一千四百多年後的今天,也有文人慨歎:如果在中國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這部《文選》,古代的秀才們該用什麼來做科舉考試的「教材」?

(接前文:不當皇帝要當總編的昭明太子(四)

中國人說到佛,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南朝的佛教繁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是後代詩人描繪的一種風景,更是一種驚世的文化在南朝紮根的標誌。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享壽86歲,是秦始皇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長壽的皇帝,僅次於清朝的乾隆。他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武精專的帝王,而且為推動佛教的興盛,勤修不輟,引領了世道人心。

Liang_Wudi
梁武帝蕭衍(公有領域)

從那時開始,中國的智者們開始漸漸了悟,有一種境界牽連著人的生命本根。而貢獻卓著的一脈就是昭明太子崇雅黜靡编纂的《文選》,漸漸引出了心境平和、氣韻高華的唐詩宋詞。

太子主持编纂了多種文集,「總集」的代表作是《文選》,「別集」的代表作是《陶淵明集》。如果說文學創作依賴於生活、閱歷和激情,那麼编纂文集則主要靠學問與見識。

太子在文學領域備受頌揚的業績,就是他慧眼獨運地發現並收入了一些在當時被冷落的作品,使它們最後沒有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如陶淵明的《歸去辭來》,就是因《文選》的選錄,才被後世文人看到,繼而得到文人們的尊重和喜愛。

太子因鍾愛山水,與崇尚平淡自然、志趣高遠的晉代文人陶淵明成為隔世知音。他的《陶淵明集序》是千百年來準確評價陶淵明(又名陶潛)的開山之作,使陶淵明成為「不假良史之詞,不託飛馳之勢,而名聲自傳於後」的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對陶淵明其人其詩的評論完全可視為自述懷抱。

太子在序中寫道:有人懷疑陶淵明的每首詩都有酒,我認為他本意不在酒,而是把自己的情趣寄託在酒中。他讚陶淵明的詩文「卓爾不群,言辭精采,跌宕豪邁,抑揚爽朗」,或意境恬靜婉約如小橋流水,或氣勢磅礴直衝雲霄。即便詩歌談時事也引人深思,論抱負也遠大而真切。

在太子看來,陶公安於道義,恪守節操。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窮困為意。他感歎:「倘若不是聖賢,如果沒有篤定的志向,怎麼能達到如此的境界?」太子直呼自己喜歡陶潛的詩文,達到了愛不釋手的程度;也崇尚陶潛的品德,遺憾自己沒有和他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晉代詩人陶淵明像(公有領域)

追求完美的太子只對陶公的一個作品給出了負面評價:「白璧微瑕,唯在《閒情》一賦。」對少有瑕疵的《閒情賦》扼腕嘆息: 「如果沒有勸諫世人的作用,何必寫出來呢?可惜啊,如果不寫這篇就更好了!」

當然,太子眼中的這一「瑕疵」並沒有妨礙他對陶淵明人品文品的格外賞識。他說,總體而言,能理解陶淵明詩文的人,追逐名利的心思就會消散,粗鄙吝嗇的想法就會祛除;而一旦達到了能理解陶淵明詩文的境界,那麼,貪婪的人就能清廉,懦弱的人就能自立,即使不強求也能奉行仁義,官爵俸祿也能捨棄,也就不必到皇帝身邊任職以求名留青史了。

《文選》作為第一部詩文總集,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史載《文選》誕生後,很快便傳到北方的北齊;南朝結束之後,又傳到隋唐,尤其在唐朝擁有了很多超級粉絲。

由於唐朝開始以詩賦取士,《文選》成為文人們的必讀書籍。民間有一句諺語:「《文選》爛,秀才半;《文選》熟,秀才足。」

「詩仙」李白以鐵杵磨成針的毅力學習《文選》,將它當成是學習詩文的範本。文學史顯示,李白所敬佩的陶淵明、謝靈運和鮑照等詩人,都是詩文收入在《文選》中的作者。

李白畫像(大紀元製圖)
唐代詩仙李白畫像(大紀元製圖)

李白從模仿庾信、鮑照的詩歌起步,「詩聖」杜甫曾以詩作評: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在杜甫看來,李白寫的詩天下無敵,那高超的才思超出了所有人。清新自然的詞句可與庾信比美,豪放飄逸的風格能與鮑照並論。如著名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中的「人生在世不稱意」就是出自鮑照的「人生不得常稱意」: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杜甫對《文選》也著實下了狠功夫,最後取其精髓,去其形式。雖有摹仿,但不著痕跡。杜甫不光自己學,還教育兒子也跟著學,他在《宗武生日》一詩中寫道: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
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
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

宗武是杜甫的幼子,聰慧多才,杜甫曾在多首詩中提到並稱讚他。回想愛子呱呱墜地之時,正是秋高氣爽之際。回想昔日寫詩讚兒子懂事乖巧,兒子也隨著詩文的傳播而被人熟知。杜甫的字裡行間透著些許自豪。

唐代詩人杜甫像(大紀元製圖)
唐代詩聖杜甫像(大紀元製圖)

杜甫的遠祖杜恕、杜預是漢、晉時的名臣名儒,祖父杜審言更是初唐著名詩人,杜甫自己更是以詩著稱於世,因此,他勖勉兒子宗武:詩是我家祖輩相傳的事業,要繼承和發揚,不僅是一般的世間親情。他特意諄諄教導兒子:「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因為杜甫自己受惠於《文選》,所以勉勵兒子要熟讀精研,繼承父志。

初唐著名詩人陳子昂,精心鑽研了《文選》中的名篇《古詩十九首》,對其用詞的節奏感和韻律美進行了吸收,寫下了多首膾炙人口的詩句:

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感遇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王維作為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正是從《文選》中汲取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山水詩的營養,寫出了《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太子編篡完《文選》這樣一部彪炳文學史冊的工程,時間定格在了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四月。太子在輾轉床榻數月之後,終於不治。

2006119132520
昭明太子畫像(公有領域)

那一刻,他望著窗外自然的鬱勃,多少有些傷感。面對死亡,他肯定會想起他曾為陶淵明的文集所作的序中的句子:「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隙,寄寓謂之逆旅。」太子很受陶淵明的影響,將生視為逆旅,將死看作大歸。

太子一生都在尋求一種適合他自己的活法,即便逍遙於山水之間,也是「樂則樂也,憂也隨之」,無法排解生之惆悵。他以香蘭自比,以「蘭生於谷,無人自芳」自勵。也許,他只有這樣離去,才沒有留下他那31歲短暫人生的遺憾。

參考資料:《梁書‧武帝紀》、《梁書‧列傳》、《全唐詩》

(全文完)@*#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梁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之長子。他在31年的人生中,似乎從沒想去繼承皇位,而是殫精竭慮、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匯集古今三萬卷書籍,全神貫注地編選了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時至北宋年間,民間尚傳曰:「文選爛,秀才半。」1400多年後的今天,也有文人慨歎:如果在中國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這部《文選》,古代的秀才們該用什麼來做科舉考試的「教材」?
  •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之長子。他在31年的人生中,似乎從沒想去繼承皇位,而是殫精竭慮、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匯集古今三萬卷書籍,全神貫注地編選了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時至北宋年間,民間尚傳曰:「文選爛,秀才半。」1400多年後的今天,也有文人慨歎:如果在中國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這部《文選》,古代的秀才們該用什麼來做科舉考試的「教材」?
  •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之長子。他在31年的人生中,似乎從沒想去繼承皇位,而是殫精竭慮、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匯集古今三萬卷書籍,全神貫注地編選了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時至北宋年間,民間尚傳曰:「文選爛,秀才半。」1400多年後的今天,也有文人慨歎:如果在中國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這部《文選》,古代的秀才們該用什麼來做科舉考試的「教材」?
  •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之長子。他在31年的人生中,似乎從沒想去繼承皇位,而是殫精竭慮、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匯集古今三萬卷書籍,全神貫注地編選了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時至北宋年間,民間尚傳曰:「文選爛,秀才半。」1400多年後的今天,也有文人慨歎:如果在中國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這部《文選》,古代的秀才們該用什麼來做科舉考試的「教材」?
  • 白米飯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可作為主食適當的吃。(Shutterstock)
    現代人說,幽默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而對蘇軾而言,應該也是心態樂觀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古韻流芳》提供)
  • 當大唐進入鼎盛階段,樂舞藝術也達到了中華歷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給大詩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經過五十年之久,他永遠銘記著觀者如山、一舞動四方的盛況。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劉庭式堅持娶了盲女做妻子,兩人一直白頭到老,後來盲妻去世,劉庭式十分的悲傷,一直都不肯再娶。
  • 隱士陶淵明的真實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煙火氣息,也蘊含超然境界。歸隱田園是他的人生歸宿,他固守之,吟詠之,將其打造成充滿詩意的精神樂園,並開創了自成一派的隱逸田園詩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