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康熙帝刻苦好學 知識廣博

作者:林川
清聖祖.康熙皇帝。(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419
【字號】    
   標籤: tags: , ,

一.康熙一生勤勉好學 寒暑無間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嗜好學習的帝王。他從五歲入書房起,一生中手不釋卷,寒暑無間。康熙少年時,祖母孝莊太后見他讀書廢寢忘食,就勸他說,別人讀書是為了考功名,你又不需要功名,為什麼還這麼刻苦念書呢?

康熙親政之後,百忙之餘,依然不忘學習。他說,「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誦讀。日暮理事稍暇,復講論琢磨。」甚至在南巡途中,他也把書帶到船上,邊走邊讀。

康熙在《庭訓格言》中說,「凡事可論貴賤老少,唯讀書不問貴賤老少。讀書一卷,則有一卷之益,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發憤忘食,學如不及也。」

康熙還愛好書法,「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他一生臨帖一萬多份,「凡古名人之墨跡、石刻,無不細心臨摹。積今三十餘年,實亦性之所好。」(《清聖祖實錄》)

康熙皇帝不但學識淵博,而且謙虛聽取他人的意見。在視察治理黃河工程時,他虛心向當地人員了解情況,學習水利知識。他不但勤於學習,還善於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他在中南海豐澤園開闢農田,種植水稻和蔬果。當他見到長勢超過其他的稻穗,就保留種子繼續培養。最終形成了早熟而且米粒色澤微紅的「御稻米」。康熙南巡乘坐的船,也是他自己設計,並監督製造的。他還把書中的哲理應用於治國,嚴於律己。這些素質,都為他成為一代明君,奠定了基礎。

康熙皇帝吸收了中華多民族的文化,以及西方國家的文化。他一方面承傳了悠久的文化傳統,另一方面又敢於吸收新的技術,達到了當時最高的文化素養。

File:Kangxi Emperor.jpg
1699年康熙帝讀書像(45歲)。(公有領域)

二.康熙胸懷寬廣 弘揚中華文化

康熙的父親是滿洲人,祖母是蒙古人,母親是漢族人。他幼年深受祖母的教誨,又向蘇麻喇姑(蘇墨爾,孝莊皇后隨嫁貼身侍女)學習蒙古語,向滿洲師傅學習騎射,跟漢族師傅接受儒家教育。

清軍於1644年入關,康熙於1669年親政( 1661年繼位)。因此康熙親政時,清朝在中原的統治只有25年。在穩固政權的階段,是推行滿族文化,還是繼承中華文化?這是擺在他面前的一個抉擇。事實證明,康熙不但敬重和推崇中華文化,而且在位期間,主持編纂了多部史籍,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弘揚了中華文化。

1684年,康熙南巡經過曲阜,特意祭拜孔廟,行三拜九叩大禮,而以前的皇帝大多只行二拜六叩之禮。他在祝文中讚揚孔子道:「仰惟先師,得侔元化,聖集大成。開萬世之文明,樹百王之儀範;永言光烈,罔不欽崇。」

康熙皇帝重視史籍,下令編纂《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以及測繪《皇輿全覽圖》。這些書籍都由康熙親自主持編纂,並時常過問進展。

其中《康熙字典》收錄47035字,字數超過以往歷代的字典。直到1915年的《中華大字典》出版,字數才超過了《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的每個字條下包括了讀音、字義和例句。其中例句儘量採用最早例句,因而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這部字典歷時6年編成,康熙親自命名為《康熙字典》並為其寫序。

康熙喜好唐詩,出行時經常攜帶唐詩閱讀。他委派曹寅(曹雪芹的祖父)編纂《全唐詩》,不但囊括了過去的詩集,還收錄了許多碑文。《全唐詩》歷時一年編成,收錄48900餘首詩,作者2200餘人。

康熙委派三皇子胤祉和陳夢雷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前後歷時五十年編成。這部類書包括了曆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這六個類別,總計一萬卷,分訂為五千冊,字數達一億字,成為流傳至今最為完整的一部類書。清朝的梁章鉅評價《古今圖書集成》說:「能貫穿古今,匯合經史,天文地理,皆有圖記。下至山川草木,百工製造,海西密法,靡不具備,洵為典籍之大觀。」

File:Imperial Encyclopaedia - Canonical and other Literature - pic029 - 連山易圖書卦位合一圖.svg
本圖題為「連山易圖書卦位合一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五十二卷》。《古今圖書集成》原名《古今圖書匯編》,是清康熙時期由福建侯官人陳夢雷所編輯的大型類書。(公有領域)

康熙還著有《御製文集》(三集)、《御製詩集》、《幾暇格物編》等傳世,留下1147首詩詞。他一生弘揚中華文化,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三.兼收並蓄 對西方科技有濃厚的興趣

康熙皇帝對西學也很有興趣。他之所以勤奮學習西學,和他一次親身經歷有關。在他繼位不久, 欽天監主管楊光先等大臣和西洋教士南懷仁就曆法發生爭論。由於庭上辯論沒有結果,康熙命六部九卿到東城觀象台實地觀測,又命各大臣到紫禁城的午門觀測日影。最後他得出結論,發現南懷仁的計算和觀測相符。在測驗過程中,六部九卿大臣都看不懂。對於這件事,康熙後來回憶道,「奈九卿中,無一知其法。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

文件:Ferdinand Verbiest,耶穌會(1623-1666).jpg
南懷仁神父(荷蘭語: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字敦伯,一字勛卿。弗拉芒人,天主教耶穌會修士、神父,清康熙朝來華傳教士。(公有領域)

康熙後來任命南懷仁為欽天監主管,並支持他製作了五十多件天文儀器。其中一些儀器,至今還保留在北京東城的古觀象台。

File:VerbiestBeijingObservatory.jpg
圖顯示康熙時期北京天文台的設備,許多設備由南懷仁所監造。(公有領域)

康熙身邊有幾位西洋教師,其中法國人張誠、白晉把平面幾何翻譯成滿文,並向康熙皇帝講解。這些內容,在當時的數學中,已經是很高深的內容。

康熙早上4點鐘就起來,在西洋教師到達之前,已經完成了前一日的功課,預習了本日的內容,等老師到來,便提出問題。白晉在《中國康熙皇帝傳》中寫道,「康熙帶著極大的興趣學習西方科學,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同我們在一起。」康熙當年習練代數的草稿,至今還有保留。

康熙還製作儀器,利用幾何原理,親自實地測量,例如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尺寸。他自己定位,調整各種儀器,精確地計算,然後他再讓別人測量距離。當他看到他計算的結果和別人測量的數據相符合,他就十分高興。

康熙在暢春園內成立了蒙養齋,是專門致力於算學的機構,被西方教士稱之為「中國科學院」。蒙養齋編纂了《數理精蘊》、《曆象考成》、《律呂正義》、《律曆淵源》等四部書。

康熙在40歲時曾罹患瘧疾。他身邊的西洋教師找來奎寧(金雞納),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康熙服用幾天後就康復了。此後,康熙便對西藥發生興趣,命在京城內煉製西藥,還在宮中設立實驗室,試製藥品,親自臨觀。後來有大臣患瘧疾,康熙也賜予他們奎寧,其中包括曹寅。

康熙還破除因循,推廣種痘,命先給自己子女及宮中女子種痘,還給蒙古49旗及喀爾喀蒙古部民種痘,這就使千萬人因種痘而免去患天花的痛苦。

在當時,由於缺乏準確和詳細的地圖,給治理黃河和抵禦侵犯帶來了不便。因此康熙萌發了繪製全國地圖的想法。在繪製《皇輿全覽圖》的過程中,既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測繪方法,也吸收了西洋測繪技術。這項工程歷時三十多年,先分省測繪,最後再匯總成全國地圖。測繪初期,還在北京郊區小範圍實驗,確認方法有效後,才派人前往各省實施。

File:China Map 1717 Shandong.jpg
康熙《皇輿全覽圖》,該圖有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及朝鮮半島。(公有領域)

全圖繪製成後,康熙把大臣們找來。他說,你們在座的各省份的都有,你們看看地圖如果和當地不符,請即便指出。這次地理大測繪,對中國和世界地理學的貢獻不容低估。

2003年法國凡爾賽宮舉辦了「康熙大帝展」,展出故宮珍藏的康熙年間西洋科學儀器。這些儀器至今依然運轉自如,光彩耀人。主要展品有:(1)手搖計算機:是康熙年間製作,通過裡面的齒輪進行計算, 能進行加減乘除運算。(2)銅鍍金比例規:除了乘、除、開平方等各種計算之外,康熙的比例規還增加了平分、正弦等不同的計算。(3)康熙角尺:尺上鐫刻有「康熙御製」四個字。(4)平面和立體幾何模型:全部由楠木精製,是清宮造辦處為康熙學習幾何學所製作的教具。(5)繪圖儀:是康熙時期清宮造辦處仿照西洋繪圖儀器製作的,用於野外繪圖。(6)御製簡平地平合璧儀:它是攜帶方便,適合野外作業的多功能測量儀,由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製造。

時光稍縱即逝,不過往日的輝煌,卻依然歷歷在目。

──原載《新紀元》周刊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皇帝.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
    滿清之最【二】

  • 康熙重視子孫的教育,在中國歷代帝王裏是非常特殊的。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傳身教,讓他的子孫跟他行圍打獵,跟他巡視,甚至作戰的時候,也帶著他們,就是在實踐當中來進行培養教育。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學校教育。
  •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崇儒重道,不僅引導著大清帝國擺脫明清之際的混亂與動盪,而且開啟康乾盛世,經過其治理,到康熙中葉以後,清朝社會呈現一派盛世景象。
  • 在教士們離去後,康熙還會自己複習講過的知識,重看那些圖解,有時還叫來幾個皇子,親自給他們講解。如果他對所學的東西沒有弄明白,就一定會一直鑽研到弄明白為止。康熙帝就這樣一直勤奮學習了四五年,期間沒有一天耽誤上朝,沒有絲毫怠政。他並不滿足於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把所學應用到實踐中。
  • 黃帝也是中國傳統醫學的奠基人。據《帝王世紀》等文獻記載:黃帝與大臣岐伯(或另包括鬼叟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等談論醫學,並記錄下來,整理成書,就是《黃帝內經》。
  • 北京紫禁城裡,多位清代皇帝勵精圖治,其勤勉和付出超乎後人想像。特別是史稱「康乾盛世」的近140年中,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最以自律和奉獻精神為後人銘記。
  • 如果您閱讀過《大清皇帝一日起居的三點啟示》一文,可能有一點會讓您覺得意外,就是除非需要,康熙皇帝處理政務都在清晨和上午,和現代上班族相比,工作時間實在很少,而作為一國之君,聖祖竟能如此高效,憑藉文治武功開創彪炳史冊的康乾盛世。
  • 宮中爭權奪位的可怕,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想必體會最深,一方面要讓自己坐穩、一方面也要阻止別人竄位,透過頒詔的總動員儀式,將皇帝對自己的期許、對政權的看法布告天下。
  • 因應路程遠近不同,康熙四十二年 ( 1703 ) 時曾明確訂定齎詔官赴各地頒詔往返的時限,例如從京師到河南、山西一帶往返限 30 天。
  • 在皇帝頒布天下的詔書中,最重要者是兩種:即位之初的「登極恩詔」、賓天之際的「大行遺詔」,是皇帝的第一道和最後一道命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