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粹精第四卷穀物加工——攻麥

《天工開物》揚麥磨麵法 自然風水最好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88
【字號】    
   標籤: tags: , , ,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穀物加工——小麥加工

揚麥

小麥是麵粉原料。稻穀加工後最精者是舂過兩次的精米,小麥加工後最上品是重複羅過的細白麵粉。收穫小麥時,手握一把麥稈擊取,其法如同擊稻。去麥秕,在北方用揚場的方法,因為風車沒有遍布全國各她。揚麥不能在屋檐下,必待風至而後為之。風不來、雨不停都不能揚麥。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小麥揚過之後,以水將塵垢淘洗凈盡,再晒乾,然後入磨。

小麥有紫、黃兩種,紫勝於黃。好麥每石得麵一百二十斤,劣者少得三分之一。

磨的大小沒有固定形制。大磨用閹過的肥壯牛拉。牛拉磨時,用桐殼遮眼,不然會眩暈。牛腹下繫桶以盛糞便,不然則不潔。小磨重量稍輕,用驢拉。再小的磨則只用人推。

用牛一日加工二石麥,用驢則加工一石.用人則強者一日加工三斗.弱者半之。水磨之法已詳載《攻稻.水碓》節中,結構相同,其功效又三倍於牛犢。牛馬拉的磨與水磨,都在磨上懸以上寬下窄的袋子,內裝麥數斗,漓入磨眼。人力推動的磨則不必如此。

原文

《天工開物》粹精第四——攻麥

凡小麥,其質為麵。蓋精之至者,稻中再舂之米;碎之至者,麥中重羅之麵也。

小麥收穫時,束稿擊取,如擊稻法。其去秕法,北土用揚,蓋風扇流傳未遍率土。凡揚,不在宇下,必待風至而後為。風不至,雨不收,皆不可為也。

凡小麥有紫、黃二種,紫勝於黃。凡佳者每石得麵一百二十斤,劣者損三分之一也。

凡小麥既揚之後,以水淘洗,塵垢凈盡,又復晒乾,然後入磨。

凡磨大小無定形。大者用肥犍力牛曳轉。其牛曳磨時用桐殼掩眸,不然則眩暈;其腹繫桶以盛遺,不然則穢也。次者用驢磨,斤兩稍輕。又次小磨,則止用人推挨者。凡力牛一日攻麥二石,驢半之,人則強者攻三斗,弱者半之。若水磨之法,其詳已載《攻稻.水碓》中,制度相同,其便利又三倍於牛犢也。凡牛、馬與水磨,皆懸袋磨上,上寬下窄,貯麥數斗於中,溜入磨眼。人力所挨則不必也。#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子說,天上的雲霞五顏六色,地上的花葉千姿百態。大自然呈現如此色彩繽紛的景象,古代的聖人便跟著學習,用染料把衣服染成青、黃、赤、白、黑等顏色穿在身上。虞舜當初就是如此用心的。
  • 大紅色。(其質紅花餅一味,用烏梅水煎出,又用鹼水澄數次。或稻稿灰代鹼,功用亦同。澄得多次。色則鮮甚。染房計便宜者先染蘆木打腳。凡紅花最忌沉、麝,袍服與衣香共收,旬月之間,其色即毀。凡紅花染帛之後,若欲退轉,但浸濕所染帛,以鹼水、稻灰水滴上數十點,其紅一毫收傳,仍還原質。所收之水藏於綠豆粉內,放出染紅,半滴不耗。染家以為秘訣,不以告人。)
  • 造藍澱時,要是葉與莖很多,便放在窖裡,少的放入桶內或缸內。用水浸泡七天,自然會浸出藍液。每一石藍液放入石灰五升,攪動數十下,藍澱很快就會結成。靜放後,藍澱便沉於底部。近來所生產的藍澱,多是用福建人在山上遍種的茶藍製得,其數量比其他各種藍的總和還要多好幾倍。他們在山上將茶藍裝入竹簍內,由船運到外地出售。製造藍澱時,將漂在上面的浮沫取出曬乾,名為「靛花」。放在缸內的藍澱,必須先和以稻灰水,每天手持竹棍不計次數地攪動,其中最好的叫作「標缸」。
  • 紅花是在園圃中用種子種的,二月初下種。如果種得太早,待苗高一尺時,就會有黑螞蟻般的蟲子將根吃掉,使苗死亡。種紅花的土地肥沃時,苗可長到二、三尺高。這就要在每行打樁,綁上繩子,將苗橫攔起來,以防狂風折斷。如土地不肥沃,苗只長到一尺五寸以下時,就不必這樣作了。
  • 宋子說,自然界生長五穀以養育人類,穀粒包藏在黃色的穀殼裡,像身披「黃裳」一樣美。稻以糠為殼,麥以麩為皮,粟、粱、黍、稷的籽實也都隱藏在帶毛的硬殼裡面。去掉雜物取得其精華來食用,這種道理是顯而易見的。講求飲食美味的人,食不嫌精緻。加工穀物所用的杵臼,有益於萬民,系取自「小過」(上雷下山)上動下靜的卦形而製造。發明這類技術的人,怎能是一般人而不是天才呢?
  • 將帶着露水摘取的紅花搗爛,放入布袋中用水淘洗,絞去黃色液體,然後取出來再搗,放入布袋中用發酸的淘米水再次淘冼,再絞去汁液。用青蒿(菊科)在上面蓋一夜,捏成薄餅,陰乾後收藏起來。
  • 稻穀去殼用礱(礱讀龍,狀如石磨,下臼固定,上臼旋轉,藉由上下臼齒搓擦使稻殼裂脫),去皮用舂(讀沖)、用碾。用水碓(讀對)舂穀,則兼有礱的功用:乾燥的稻用碾加工也可不用礱。
  • 江南廣信府(今江西上饒地區)造水碓之法巧絕。因為水碓就怕埋臼的地勢低會為洪水所淹,太高則水流不到。廣信府的造法是以一條船當地,打樁將船圍住,船中填土埋臼。要是在河的中流填石築壩,則安裝水碓便無須打樁圍堤了。更有一身三用的水碓,激水轉動輪軸,水碓的第一節轉磨成面,第二節帶動水碓舂米,第三節引水灌於稻田。這是考慮得十分周密的人製造出來的。
  • 隱世2000年,在特殊的時代被重新發現,神祕的羊皮古卷,記載的是神的預言?為什麼教廷卻不敢承認它的存在?
  • 至今無解的神奇傳承,目不識丁卻能唱頌數百萬文字的英雄史詩。西藏說唱藝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神力相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