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晚上,樂評家夏爾克觀賞神韻交響樂團在台灣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的演出。(梁淑菁/大紀元)

樂評家:神韻觸動華人心靈深處的記憶

2017年09月22日 | 05:18 AM

【大紀元2017年09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龍芳台灣新竹報導 )2017年9月21日晚,神韻交響樂團在台灣巡迴的第二站──科技城新竹演出。觀眾熱情的掌聲迎來四首安可曲,當最後一首《台灣原住民舞曲》響起時,觀眾更隨著指揮的拍點擊掌,台上台下融成一片。鑽研西方古典音樂的樂評夏爾克說,西方音樂會上沒看過這樣的氣氛,他相信,這是因為神韻觸動了華人心靈深處那湮滅許久的文化記憶。

夏爾克是第一次聆聽結合東西方樂器,並且由神韻藝術團原創的中國音樂曲目。工作之餘,他鑽研西洋古典音樂,並於博客(部落格)分享聽交響樂、歌劇的心得,隨著讀者群擴大,他也受邀寫音樂會導聆、評論及演說。

神韻音樂勾勒出神話傳說、歷史朝代及廣袤疆域上的少數民族。十多首曲目聽下來,夏爾克發現神韻的中國韻味「很濃厚、根本上很中國的味道」,勾起了小時候關於年節、關於節慶的記憶,還有對藏族、蒙族這些塞外民族的想像。

他感嘆,在政治氛圍、西風東漸、工商業忙碌生活的種種衝擊下,台灣的景象越來越單一化,「走到哪兒看起來都差不多,那種民俗的氣氛已沒有」,但神韻「保有了以前文化的特色」,讓人感受到差異性,「喚起對傳統文化的嚮往、感受」。

精心調配的東西方樂器

神韻交響樂團的最大特色,是以西方的管弦樂與中國傳統樂器完美結合,演繹出東方的旋律。

神韻是怎麼做到的呢?雖然很難解釋,但耳尖的夏爾克試著說明:「西方就是西方的東西,可是神韻是很中國式的,她不會用西方的曲式;此外,還包括她用五聲音階、中國樂器為主奏,以及韻律的調配,能明顯讓人感覺到中國的味道。」

夏爾克也注意到,神韻透過西方樂器演奏東方樂曲時,其技巧也有所轉換。他舉例:「像二胡跟長笛的聲音要合在一起,那麼長笛的吹奏方法就不像西方樂曲,而是要像東方的笛子,吹出那樣的聲響,這樣才會有東方味道。我覺得東西方樂器要融合不簡單,需要精心去調配。」

再例如小提琴的撥奏,「她的方法我覺得跟西方樂器撥奏方法也不太一樣。都是有特別的安排,她才會展現出那種味道。這是比較難的。」夏爾克表示。

以音樂傳承文化

親身體驗神韻將中華五千年文化融入音樂之中,身為父親的夏爾克說,他的小孩現在都接觸不到這些東西了。即使長期聽西方古典音樂,夏爾克仍深有感觸:「古典音樂再怎麼樣好,畢竟是西方的東西,畢竟她無法代表你成長的環境、你的血統,這是沒辦法代表的。因為我們有我們的東西,中國就是有中國的東西。 」

因此傳承是很重要的,「就是要傳承!不然的話,可能到下一代中華文化大概都湮滅了。」身為樂評與音樂愛好者,夏爾克相信,比起書本或其他形式,音樂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媒界。

「聽(神韻)你就會感受到以前的文化。」夏爾克娓媚道來:「她這樣編排,就會傳達出那種畫面,讓我們感受到中國,不管是漢民族,或是其他民族在古代的生活,那種民俗的味道。讓我們去回想、去感受以前文化深厚的底蘊。」

音樂會結束時,現場熱烈的氣氛將觀眾和音樂家們融為一體,讓夏爾克相信,是「神韻觸動了觀眾屬於華人、屬於中國的那一部分,大家才會這樣。如果純粹西樂就不容易這樣,就是觸動到那湮滅很久的文化記憶,因為那種東西已經消失太久!」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