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端博士開講「三醫論壇」(第二講)

第二講 下醫治病利弊談

人氣 140

【大紀元2017年09月28日訊】現代生活雖然多姿多彩,但快節奏的生活同時也給人們帶來煩惱、壓力、緊張、焦慮和精神疲憊。人們對健康的渴望和期盼越來越迫切。費城著名華裔精神科醫生楊景端博士近期推出「三醫論壇」系列講座,與您分享精神與健康的心得。

第二講 下醫治病利弊談

上次講到下醫治病,下面談談下醫治病利弊。下醫治病是治療疾病的晚期的階段,最表面狀態,或疾病已至最緊急狀態。傳統中醫講:急則治其表,或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裡,其本。疾病的緊急狀態,無論是發燒、疼痛、眩暈、拉肚子,出血、意識喪失、抽瘋,等等會帶給病患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及時的緩解症狀,減輕病痛,救治生命,是醫生非常重要職責,所以治療疾病的緊急狀態或晚期階段的下醫治病方式很重要。

今天的大型的醫院,高級的設備,精準的治療方法,還有種類繁多的藥物,多是以緩解或試圖治癒疾病為目的,都屬於下醫治病,這種治療方式對人類的生存有巨大的貢獻,但同時有局限性,因為它治的只是表現出病症的疾病。舉個例子,比如針對腫瘤,往往首先考慮手術治療,如果無法手術切除,或無法完全切除,就會採用放射療法,試圖使腫瘤縮小,或消失,進一步再使用化學藥物殺死腫瘤細胞。手術、放療、化療,基本上是現代醫學治療腫瘤的主要方法,這些方法可能會有效,也可能導致腫瘤的進一步擴散,或導人體免疫力下降,腫瘤或會再次復發,病人或會死於治療帶來的併發症。總而言之,這樣的治療方法,是治療已成為癌症的病狀,沒有去探討癌症的起因,以及如何康復,如何保證癌症不再復發這些屬於中醫治人的範圍的問題。

國家的醫學政策把所有的精力和財力都放在下醫治病,疏於強調預防,疏於強調治療疾病的根本,造成今天社會中病人越來越多,病越治越多這個局面。治病多隻強調兩種方法,一個是藥物治療法,一個是手術物理介入的療法。藥物治療法本身帶來很多副作用,如無法控制的不可預料的一些不良反應。我們臨床醫生經常看到,病人常常從吃一種藥開始,慢慢加成兩種藥、三種藥,用一個藥對抗另外一個藥的副作用。在美國很多病人到了一定歲數以後,吃十幾種,甚至幾十種藥,非常普遍。造成在醫療上的花費非常龐大,醫療體系裡的就業的人員越來越多,但國民健康狀況越來越不好。美國應是世界上醫學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在下醫治病這方面應是走在前列,可是美國人的健康狀況全世界來排名可能只能排到十幾位,甚至三十幾位。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下醫治病很重視,對中醫治人和上醫治國這方面都是做的非常不夠。舉兩個簡單的數字,在美國每年大概有兩百萬到三百萬人因藥物不良反應看急診,其中每年有十萬人死於這樣的不良反應,這成為美國第四大致死的原因。這裡的藥物不良反應不是指吃錯藥,吃的藥量大了,或醫生開錯藥了,而只是病人不幸產生了特異性反應。所以從中可以看到藥物治病的風險。在手術物理介入的療法方面,據統計每星期有四十次開刀開錯地方,這還不包括醫院裡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的醫療事故,每年導致9至10萬人的死亡。所以下醫治病的一些後果也很嚴重。今後在這個論壇上,我們會介紹治療疾病的各種各樣的新的方法和進展,同時我們還會介紹中醫治人和上醫治國的重要性。

楊景端博士簡介

楊景端醫生目前是美國賓州楊氏整合醫學中心創史人和醫學主任、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教授、美國臨床針灸學院主席。楊醫生畢業於中國第四軍醫大學,1984年起在悉尼大學接受神經醫學訓練,1987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從事精神藥理學研究,1989年成為該校最年輕的主治醫生。2003年,楊醫生在美國費城傑弗遜大學完成精神和行為醫學住院醫生訓練,並獲優秀住院醫生獎和未來精神醫學領袖獎。楊醫生曾受邀在哈佛大學、賓西法尼亞大學、貝勒醫學院、美國精神病學年會多次做專題演講。楊景端醫生出身於中醫世家、學貫中西,在中醫精神、心理、行為和養身方面尤得真傳。楊醫生的臨床實踐、教學和研究集中在綜合運用藥物、心理治療、針灸和中藥治療軀體和心理疾病。

責任編輯:李凱西

相關新聞
楊景端博士開講「三醫論壇」(第一講)
2024年賓州初選  投票率超低
大費城法輪功學員華埠紀念四二五上訪25周年
拉薩爾大學舉辦全球語言文化意識週 法輪功獲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