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晚上,台南讚美樂器負責人、小提琴老師張美德觀賞神韻交響樂團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的演出。(孫幗英/大紀元)

小提琴老師:編制齊全大樂團 原音觸動心弦

2017年09月30日 | 10:14 AM

【大紀元2017年09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孫幗英台灣台南報導)2017年9月29日晚間,神韻交響樂團在台南市文化中心演出。台南讚美樂器負責人、小提琴老師張美德二度聆賞神韻交響樂團的演出,會後,他娓娓道出內心滿滿的感動。

編制齊全的大樂團

「有機會聽到這麼多人的神韻交響樂團的演出,非常的感動!」張美德說:「神韻交響樂團達到八十幾人,編制非常齊全,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對於表現張力這個變化來說,可說是游刃有餘。」

他接著說:「一般交響樂團比較弱的地方,是中音和低音樂器不足,而神韻交響樂團的中音樂器,像法國號就使用到四支,低音大提琴使用到六、七支,對整個樂團的表現張力來講,可以說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因此,對於指揮所要求的音響效果,都會達到最好的。

頂尖指揮家 米蘭.納切夫

張美德推崇指揮家米蘭.納切夫的專業,他說:「他的指揮動作非常精煉,可能是歐洲指揮家的風格,乾淨俐落。其間雖然有一些看似耍帥的動作,卻出於自然,不是故意展現個人的魅力或者是想要討好觀眾,反而非常的適當,對於他的指揮風格是有加分的效果。」

學生時期曾經帶過樂團,張美德很瞭解指揮的能耐。他指出,一個人指揮十三個曲目,對精神、體力而言,是一個滿大的負荷。不過,他發現米蘭.納切夫不但沒有疲倦的感覺,反而增加了三首安可曲。「這位指揮家除了有專業的技巧之外,還有他對於音樂的豐富熱情,才有精神與體力支撐全場十六首的付出。」

他繼續說:「一般來講,指揮帶個三到四首,大概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因為每帶一首曲子,幾乎要把那一首曲子背下來。不同的曲子,有不同的風格,要融入這些表現風格,的確是需要很大的精神跟體力。所以,一場交響樂很少只由一位指揮家,從頭指揮到尾。」他表示,多數交響樂團演出,一場大概是三、四首大型的曲子,加上一些小重奏之類的。

原音共鳴觸動心弦

此外,張美德認為,神韻演出的最大特色之一是「沒有使用收音效果,直接就是樂器本身所發出來的音色。」他解釋:「一般一些樂器的演奏聲音太小,會使用收音設備加以輔助,可是透過這些音響所播放出來的音色,其實會有點失真。」

什麼是原音?「就像管樂會聽到一些金屬的聲音,弦樂則聽到一些木頭本身共鳴的聲音。這些共鳴的聲音在空中交互,傳到我們耳朵的時候,就會非常的感動。如果透過麥克風收音,這些共鳴就會消失。」張美德細緻地分析:「最大差別就在原音聽起來比較潤,而喇叭出來的聲音比較硬。」

曲目安排豐富多變

很多人聽西洋交響樂會覺得冗長,不感興趣,可是神韻交響樂的現場聽眾卻神采奕奕,安可聲不斷。張美德說:「除了節目的安排非常完美,也非常洽當外,中國樂器的加入,讓交響樂有很多不同的變化,更豐富,而且還有小提琴協奏、二胡協奏、有美聲、中國曲風、古典樂曲等不同類型的演出。」

節目《輕騎兵序曲 》讓張美德印象最深刻,他表示,這首曲子最能夠表現出指揮的功力,因為在管樂、弦樂和打擊部分都相當的平均,而且張力變化也很大,高潮起伏。

「指揮家米蘭.納切夫處理得非常好,嘹亮的時候令人精神振奮,低鳴的時候觸動內心共鳴。坐在我隔壁的小姐一邊聽一邊跟著點頭打節奏。我想她一定非常喜歡,我個人也是非常喜歡。」

最後,他建議聽眾在聆賞交響樂時,多留意中低音部分,一定有更多的感受。「旋律大部分是小提琴負責的,為什麼會這麼好聽呢?是因為有低音跟中音在後面烘托,否則小提琴聲音會顯得很乾澀。」

責任編輯: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