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甘嗜第六卷──造糖

《天工開物》造糖取汁用糖車 煎糖靠火候

作者:宋應星 譯者:李淑芬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72
【字號】    
   標籤: tags: , , ,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製糖──造(紅)糖

製造糖車要用兩塊橫板,各長五尺,厚五寸,寬二尺,板的兩端鑿孔安柱。柱上部的榫露出橫板外一些,下榫穿過下橫板外露二、三尺,埋在地下,使糖車安穩不搖動。上橫板中部鑿二眼,並列安上兩根大木輥(讀滾,機器上圓柱形能旋轉的東西),木輥周長大於七尺才適台。兩輥中一個長三尺,另一個長四尺五寸。長輥的桌露出橫板以便安裝犁擔。犁擔是用長一丈五尺的曲木作成,以便駕牛轉圈走動。輥上鑿有互相咬台的凹凸齒,兩輥相遇之處必須直而圓,使之密合。把蔗夾在兩輥之間一軋而過,這與軋棉花的趕車是同樣的道理。

蔗經木輥壓榨後便流出蔗漿,再抬起榨過的蔗插入輥上的鴨嘴中再三榨之,蔗汁便榨盡,剩下的蔗渣可當柴燒。支承雙輥的下面橫板上鑿兩個深一寸五分的眼,使輥軸不穿透下橫扳,以便在板上接受蔗汁。輥軸下端耍鑲鐵以便於轉動。接收蔗汁的下橫板上有槽,蔗汁通過槽流入缸內。每一石蔗汁要加五合石灰在其中。

取汁熬糖時,將三口鐵鍋排成「品」字形,先將熬濃的蔗汁集中在一口鍋內,再逐步將稀汁加入另二口鍋內。如火力不足,即少一把柴,也會把糖汁熬成頑糖(成粘膠狀),只起泡沫,而無法起砂結晶。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原文

《天工開物》甘嗜第六卷──造糖

凡造糖車,制用橫板二片,長五尺、厚五寸、闊二尺,兩頭鑿眼安柱,上筍出少許,下筍出版二、三尺,埋築土內,使安穩不搖。上板中鑿二眼,並列巨軸兩根(木用至堅重者),軸木大七尺圍方妙。兩軸一長三尺,一長四尺五寸,其長者出筍安犁擔。擔用屈木,長一丈五尺,以便架牛團轉走。軸上鑿齒分配雌雄,其合縫處須直而圓,圓而縫合。夾蔗於中,一軋而過,與棉花趕車同義。

蔗過漿流,再拾其滓,向軸上鴨嘴扱入,再軋,又三軋之,其汁盡矣。直滓為薪。其下板承軸鑿眼,只深一寸五分,使軸腳不穿透,以便板上受汁也。其軸腳嵌安鐵錠於中,以便捩轉。凡汁漿流板有槽梘,汁入於碙內。每汁一石,下石灰五合於中。

凡取汁煎糖,並列三鍋如品字,先將稠汁聚入一鍋,然後逐加稀汁兩鍋之內。若火力少束薪,其糖即成頑糖,起沫不中用。 #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隱世2000年,在特殊的時代被重新發現,神祕的羊皮古卷,記載的是神的預言?為什麼教廷卻不敢承認它的存在?
  • 至今無解的神奇傳承,目不識丁卻能唱頌數百萬文字的英雄史詩。西藏說唱藝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興未艾,人類在力尋出路之餘,其實,還得回歸原點,重新審思自古以來瘟疫的真實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京劇《智取威虎山》是文革時期的八大樣板戲之一, 劇中的「座山雕」被描繪成一個盤據在東北深山裡的土匪惡霸,打家劫舍,無惡不作。然而他的原型謝文東卻是真正的抗日英雄。
  • 被中共高調宣傳的「千人計劃」以巨大的名利誘惑海外華人學者,然而70年前「中國石油之父」蕭光琰的悲劇應引以為戒,滿懷熱情的蕭家才子被騙回國後到底遭遇了什麼?
  • 中共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出席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提到「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事件,並將其描繪成中共領導下的「民族大愛」。然而,了解這段真實歷史的人卻說,那是一齣能夠讓「說的人悲痛欲絕,聽的人傷心落淚」的人間慘劇。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歡迎來到《百年真相》節目。今天讓我們走近中國著名翻譯家傅雷,一起回顧他最後走過的那段絕望、淒涼的歲月。
  • 不明的疾病對人類發動攻擊,醫療資源的崩潰;不斷焚燒屍體的火葬場,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瘟疫?為什麼只發生在這裡,而不是發生在那裡?背後是否有我們應該思考的原因呢?
  • 江浙一帶有一個人叫鄭夷甫。他少年有為,令人羡慕。嘉祐年間,在高郵做官。后來遇到了一個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時間,沒有不準的。鄭夷甫叫他一算,原來自己只能活35歲。他一下子就開始感傷起來。有人勸他學一學《老子》或是《庄子》來給自己寬寬心。后來听說有一個和尚,坐在那里和別人談笑中而圓寂。鄭夷甫听了感嘆說:「我不能長命百歲,那也要象這個和尚一樣,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到了那個日子前十天,他四處走親訪友道別。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來到屋外的一個亭子里,親自叫人打掃燒香。就在揮手指畫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國的學術界對于夢溪筆談評价極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響最大,傳播最廣」,或是「我國古代科學的傑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寶貴遺產」。然而,對照學者的評論与夢溪筆談原文,我們不難發現,學者們一律對夢溪筆談中記載的神祕現象避而不談。其中原委,這里先不論。我們將整理出夢溪筆談中記載的一些神祕現象,和一些現代科學置之不理的科學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