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有著濃濃鞭炮味的中國新年

作者:鄭行之

放鞭炮賀新年!圖:昇平樂事圖 冊 放鞭炮。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鞭炮響 驅瘟神 退惡鬼

中國人過年放鞭炮的歷史約有兩千年之久了。最早的時候,沒有火藥,也沒有紙,人們便砍竹子,截成一段段竹筒,然後用火燒竹筒,使之爆裂,用爆裂的強烈聲響來驅山魈惡鬼。

梁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有這樣的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惡鬼。」就是說,正月初一,聽到雞鳴叫時,大家就起床,在自家院子燃放爆竹,目的也是要趕走邪靈惡鬼。

清 姚文瀚《歲朝歡慶圖》局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唐朝稱鞭炮為「爆竿」,將一支長竹竿從頭到尾逐節燃燒,使之斷續發出爆破聲。唐代詩人來鵠寫的《早春》中有這樣的詩句:「新歷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過年時,人們燃爆了很多竹竿,竹竿的灰燼多到可以聚成堆的情景。

後來有人發現,把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夠燃燒,還可以使之爆炸,由此發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裡燃放,雙重燃爆,聲響更大。

北宋時,民間出現了「紙裹火藥」,燃放的效果很好,也比較安全,還有單響和雙響的區別。「紙裹火藥」一開始被命名為「爆仗」,後又稱「鞭炮」、「爆竹」。

而在現代,華人在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廟會活動等場合幾乎都還保有燃放鞭炮的習俗。

大家來買鞭炮喔!

清 丁觀鵬《太平春市圖》局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這幅《太平春市圖》是典型的院畫,是清代畫家丁觀鵬的作品。整幅畫都以鉤勒法描繪,運筆工整細致,一絲不苟,設色典雅。也許是受到郎世寧帶來的西畫技法的影響,人物衣褶和臉部都稍稍上有同色系的明暗變化,所以,畫面上逛集巿的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的人們,在體型、動態、比例、神情都已畫得相當完備的時候,再微微佐以立體明暗,人物更顯得栩栩如生,鮮活婉約之感也躍然紙上。

本畫描繪的是新年期間,農村熱鬧歡慶過年,人們到巿集閒逛購物的情景。巿集設在河邊,水岸彎彎延延的,岸上的地面相當平整乾淨。岸邊植有老松、雜樹,路旁的野花野草也怡然自得地生長著。再看賣家,賣有各色各樣的東西,計有爆竹、鼓、果品、鳥、魚……,而來遊逛的人也不少,就算不買,只來逛逛,也能多長見識。

過年嘛,外出到巿集閒逛,人人都換上了好看合身的衣裳,看見有人賣鞭炮,就走過去瞧瞧。只見賣家在地上鋪個墊子,上面擺有各式鞭炮。再走近一看,發現賣的都是連珠炮,捲成一捆一捆的,看起來乾淨俐落,而且鞭炮紙也有各種不同的顏色變化,五彩繽紛,頗為美觀。

在此畫幅中,人們的表情都很友善,和顏悅色的,如果我們能進入畫作的時空中去,定然可聽見他們交談的語調都十分溫和,都是輕聲細語的,顯現出中華文化固有的「禮」與「信」。「禮義之邦」嘛!這些美德在古人來說,都是自小就耳濡目染的,都已內化了的,都是自然流露,不需刻意去造做的。

除夕前 古人要大掃除 燃放鞭炮

清 黃鉞《龢豐協象》之「村社迎年」。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新春要有新氣象。在除夕之前,古人也要大掃除的。經過一番徹底地除舊布新,家屋內內外外都煥然一新,不論是地面、牆面、窗櫺都清理得相當乾淨,此時,再貼上書寫吉祥語句的春聯,濃濃的年節氣氛便呈現出來了。然後再燃放長串的大紅爆竹,新年的序幕就此拉開來。

這幅清朝黃鉞所畫的《龢豐協象「村社迎年」》,構圖十分單純,給人的感覺是透徹清新。用筆簡潔有致,整幅畫都以線描為主,不加皴擦點染,不多費筆墨。或許是描畫大掃除後的潔淨感,這樣的風格和主題倒是滿搭配的。

清 劉權之 《萬戶春聲 》局部。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這幅《萬戶春聲 》是從清代劉權之所畫的《億春書瑞》冊頁中遴選出來的,畫的是過年時節人們歡欣玩樂的情景。只見背景處城垣連綿,房舍櫛比鳞次,遠山掩映,煙雲飄渺。作為畫面主體的院落中,有孩童手握長竿燃放鞭炮嬉耍的,有鄰居親友之間互道恭喜的,屋裡有老人家照看娃娃,地面上還穿插著狗雞等等。人聲狗吠雞鳴,好不熱鬧,真有「千家萬戶臘月鬧,阡陌道路互道吉」的景象。

這些年俗活動,除了表達對天地及神祇的感謝與敬畏,也包含慎終追遠的文化傳承。並且藉由古代畫家的巧手妙藝,讓我們後代的人能了解各朝代的禮俗與其歡慶方式。@#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江南是魚米之鄉,因為農耕的需要,牛隻處處可見,特別是水牛。當地的畫家若想畫牛,隨時都有機會仔細觀察牛的生態,舉凡牛的行、住、坐、臥,畫家們都可隨手拈來,一揮而就。
  • 唐寅是明朝人,「明四家」之一,又號稱「江南第一才子」。相傳唐寅年少時拜沈周為師,跟沈周學畫。
  • 北宋是一個藝術氣息非常濃厚的朝代,北宋的皇帝沒有一個不喜愛詩書繪畫的,宋徽宗趙佶在詩書繪畫上極具天賦,創出瘦金體的字體,獨有的「鐡畫銀鉤」譜出的曠古絕唱,不但已載入史冊,並留芳千古。
  • 宋徽宗對畫院的種種關注與推動,使得院體畫在北宋後期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畫院內可說人才濟濟,而且幾乎都是影響深遠的畫家,如馬賁、王希孟、張擇端、李唐、朱銳、蘇漢臣、劉益、富燮等。
  • 在各家「嬰戲圖」中,畫面所釋出來的意象,大抵都帶有比較好的寓意與象徵,經常被拿來與佳節慶賀主題結合,諸如「多子多福」、「赤子之心」、「早生貴子」、「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等,體現了人們對吉祥安康、淳樸美好生活的嚮往。
  • 在中華文化中,除舊歲、迎新年若少了「春聯」就少了年味。春聯代表驅邪避凶、除舊佈新迎福的象徵。春聯起源於「桃符」,主要從翰林延祥詩「春帖子」化身而來,可上溯幾千年,代代的演變內涵豐富……
  • (大紀元記者孫明國報導)時間好像變得越來越快。轉眼間丁酉年快要過去了。狗年將至,和往年一樣,我特地準備了幾方紀年印章。祝大紀元的讀者朋友,戊戌年事事興旺。
  • 過年了,新年到!市井庶民們放鞭炮迎新年,文人們畫畫迎新年,過富貴風雅年!慶賀新年用什麼畫?除了「年年有餘」、「招財進寶」,還有……?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文人畫家的「歲朝圖」就是專為慶賀新年而作的畫。從宋代開始,歷朝歷代留下許多精品,民俗歲朝圖、清供歲朝圖,為您一系列的導覽,沾喜氣,過個富貴風雅年!
  • 想知道古代皇帝怎樣過新年嗎?看《歲朝圖》中的乾隆皇帝和皇室、皇子們的過新年的景況,還有珍貴的皇帝親筆所繪歲朝圖--明憲宗《歲朝佳兆圖》,展現的新年喜慶氣氛和願景……皇室的年俗和民間竟是那麼的相似……
  • 隨著現代物質生活的豐富多彩,年味逐漸變得淡薄。在中國古代,年味是怎樣的呢?什麼是領春祭恩賞銀?古人過年又有哪些講究?現在,就讓我們通過《紅樓夢》重溫一下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