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危機到復興 愛爾蘭經濟10年走出低谷

人氣 2880

【大紀元2018年0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凌雲愛爾蘭報導)2008年1月,愛爾蘭經濟上空烏雲聚集,股票市場風雨飄搖、國際銀行業緊張、房地產市場開始降溫,種種跡象表明一場暴風雨正在醞釀。當時愛爾蘭剛經歷了1995年至2007年的經濟騰飛,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四倍於歐洲平均值,「凱爾特虎」的威名遠播全球。沒有人知道這場經濟地震將給愛爾蘭帶來多大衝擊。

2008年起,愛爾蘭經濟連續三年呈現負增長,2010年財政赤字高達國家經濟總量的32%,2011年底失業率飆至15%。

當時國際社會不曾料到,數年後愛爾蘭率先退出國際經濟援助。2017年8月,愛爾蘭證券公司Goodbody報告顯示,愛爾蘭國內消費水準幾乎恢復到歷史最高水準,預計2018年底將實現全面就業,失業率可能降到5%以下。

房地產泡沫導致債務危機

20世紀90年代後期至2007年,愛爾蘭經濟一度飛速增長,勞動力明顯增加,刺激房地產價格暴漲。2001一年間房價上漲17%。

高房價誘使建築商大量開發,2000年開始每年全國新建房屋7萬套。1996年至2006年愛爾蘭房價上漲了3到4倍。許多銀行向個人提供近100%的貸款服務,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的虛假繁榮。

從2000年開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組織OECD和《經濟學人》等權威機構就發表報告,認為愛爾蘭物業價格被高估。

2008年,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為標誌的金融危機,成為壓垮愛爾蘭房市的最後一根稻草。金融海嘯使得房市驟然蕭條,愛爾蘭房地產泡沫破滅,對房地產市場大量放貸的銀行們也引發連鎖巨額虧損。

2008年總理科恩宣布愛爾蘭進入經濟危機。2010年11月,愛爾蘭正式向國際社會提出援助申請,此時國家財政赤字已高達250億美金。

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街頭的乞討者,攝於2013年10月。(Kitwood/Getty Images)

仰仗民族性格 愛爾蘭人挺過難關

有評論形容:歐債危機中,愛爾蘭跌得最狠,但應對危機的態度最從容。同樣作為接受國際援助的歐洲國家,意大利、希臘等國屢屢發生示威遊行、罷工,都向外找替罪羊。愛爾蘭卻顯得格外平靜,政府一個又一個嚴厲財政預算案出台時,愛爾蘭人也會上街遊行,接下來依然踏踏實實工作,舉國還債。

誠然,比起其它國家,愛爾蘭有著體制和經濟結構上的優勢,但更深層的是民族性格。

提供援助機構之一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2013年到愛爾蘭調查時,盛讚愛爾蘭人勇於承擔債務的勇氣和決心。她說:「這證明了愛爾蘭人由來已久的民族性格,它的根基是內心的堅忍不拔,它的養料是歷久彌堅的信任與團結。愛爾蘭作家埃德納・奧布賴恩曾將這種性格稱之為『極度頑強』。」

2010年《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曾提示:在希臘因歐債危機進行大罷工之際,同樣面對沉重債務、大幅削減財政支出的愛爾蘭卻沒有陷入動盪。這個現象值得歐洲國家研究。

除了這種樂天知命、勇於面對現實的民族性格外,愛爾蘭更腳踏實地,不僅通過削減開支解決債務,同時對本國銀行業進行更嚴格監管,預防悲劇重複。從2008年至2010年,股指上漲了3%,投資者對愛爾蘭國債的信任度明顯恢復。

2009年,愛爾蘭從荷蘭進口了一座可開啟式拉索橋。(GUIDO BENSCHOP/AFP/Getty Images)

五年危機 五年復甦

愛爾蘭經濟從危機到復甦經歷了兩大階段:前5年的危機階段和至今的復甦階段。

2008年起,愛爾蘭政府連續4年實行財政緊縮,推出多項改革措施,通過低稅率等優惠政策吸引外資進駐。同時,歐洲央行實行寬鬆、歐元貶值、愛爾蘭兩大出口國英國和美國經濟復甦等,都為其經濟復甦打了一劑強心針。

目前愛爾蘭的一些關鍵經濟指數,如就業和收入水準等,已經恢復到經濟危機之前水準。2012年愛爾蘭就業人口近180萬,達到最低點,目前全國就業人口超過210萬人,接近經濟最好時期的220萬。

愛爾蘭人口袋裡的錢也多了。2008年至2012年全國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減少了14%,從20,681歐元減少到17,702歐元,到2016年已恢復到20,597歐元。如果考慮到收入和就業增長,2017年的可支配收入已經恢復到2007年鼎盛時期水準。

失落10年 留下陣痛

但許多經濟領域的創傷依然存在:愛爾蘭每10戶家庭就有一戶處於負資產;超過8%的人口處於長期貧困狀態;全國7%房屋按揭的還款拖欠超過3個月。

剛剛過去的聖誕節似乎印證了財富的兩極化。一方面,愛爾蘭零售商表示銷售額接近2007年水準,許多餐館生意爆滿。另一方面,都柏林和其它大城市街頭露宿的人群並未減少,負責給窮人分發「食物包裹」的慈善機構卡普奇(Capuchin)稱,他們派送的包裹數量比5年前增加了3倍。

未來挑戰:英國脫歐和住房危機

經濟危機給愛爾蘭帶來的最大後患是住房嚴重缺乏,這也是目前大量人群無家可歸、房租居高不下以及房價飛漲的根源所在。

2006年至2008年全國每年新建住房超過75,000棟,而2011年至2013年每年僅為4,000至5,000棟,不到過去的十分之一。

《愛爾蘭時報》記者泰勒(Cliff Taylor)認為,愛爾蘭應從上一次經濟危機吸取教訓:當泡沫膨脹後再行動,為時已晚。泰勒認為未來愛爾蘭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英國離開歐盟。

《電訊報》(Telegraph)專欄作家哈利根(Liam Halligan)卻認為英國脫歐不是最大威脅,愛爾蘭經濟面臨的主要危險是房地場市場未來再次失控,哈利根說:「2008年前房價6年內翻了一番,雖然最近房價漲幅速度放緩,但2017年房價仍然上漲了8.4%。」#

責任編輯:周仁

相關新聞
歐盟與網路巨擘租稅戰  最後贏家難料
英國要脫歐 得先過愛爾蘭這一關
南北愛邊境 英國脫歐談判新難題
愛爾蘭副總理辭職 避免政壇地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