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道系列(4)

【晉商傳奇】之四:普愛天下的萬里茶道

作者: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氣: 47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清朝國祚綿延近三百年,在這段光河中,孕育出一條巨大的商道。它穿越茫茫戈壁,連接東亞西歐,將神州文化和義利精神,傳向遙遠的異國。這就是晉商走出的萬里茶道。奇特的是,這條茶道似乎是為大清而來,它的光芒隨著皇室的興衰成敗,變化著自身的色彩,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國際貿易史上留下極為璀璨的一頁。

大清皇帝開啟國際貿易商埠

在康、雍、乾三朝,在張家口的晉商將磚茶銷往蒙古、俄羅斯,甚至在遠東、中亞、西伯利亞、英國等地都有晉商的足跡。

張家口是晉商走西口必經之地,這裡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康熙帝親征漠北,平定準噶爾叛亂,有力安定了邊疆,打通了蒙古至俄國的貿易通道。張家口的對外貿易也於此時興盛起來。

當時,在張家口的晉商,在尼特、庫倫(今日烏蘭巴托)等地擁有貿易市場,他們銷售的茶葉最遠到達莫斯科、伊爾庫茨克和喀山等地。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兵征討入侵的俄軍,並摧毀了雅克薩城,俄軍乞和。事隔七年,中俄兩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根據條約第5條,凡是往來的行商持有護照者,都允許他們進行貿易。在張家口的晉商,成為對俄貿易的先行者,中俄茶葉交易由此開始。

清軍圍攻雅克薩之圖。(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雍正五年(1727年),俄國沙王加德麟派遣使者來中國,再次請求通商。清廷派蒙古王郡策凌、內務大臣四格待郎與俄國使臣圖理琛在中俄邊界恰克圖簽訂了《恰克圖條約》,雙方規定「恰克圖為兩國通商之地」。在此協約的保障下,恰克圖成為中俄兩國的貿易市場。根據一位清朝大臣王先謙的奏摺,可知在當時的張家口,有上百家晉商與俄國商人在恰克圖進行商品貿易。

但因中俄兩國在關稅規定、制裁越境犯罪等問題上有分歧,清廷曾三次停止恰克圖貿易。在大清的施壓下,俄國開始維護邊境治安和貿易秩序。對於和俄國進行貿易,除了利益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最能說明清朝皇室的胸懷,乾隆皇帝曾說,在恰克圖互市,其實最初對中國不利。但是大清皇帝普愛天下眾生,不忍心看著小國小民生活在困窘之中。因而在對外貿易中,大清的貿易管理一直採取了讓利的原則,有效地保障了對外貿易的長久安定。

晉商的外貿路線,是從張家口開始,向西北越過陰山,到達沙漠,再經察哈爾之察罕巴爾、哈孫固爾、梅章烏蘇等地到達恰克圖。一般晉商都是這樣取道而行。他們輸運貨物,由上百或數百的牛車或駱駝結隊,遠遠而觀車輛轔轔、駝隊蕭蕭,往返俄蒙不絕於道。為便於茶商運輸還誕生了專養駱駝的富戶,蓄養駱駝最高可達八百多峰。

從張家口到恰克圖,其中有800多里是茫茫沙漠,駝隊走上百里的路程,也難遇見水井和人煙,所以經營外貿的商人都是自備食水、柴米油鹽。在風沙滾滾的戈壁,他們往往行走數天都看不到一個人影,常年在外的晉商對此都習以為常。

根據1851年的外蒙古與大東北的地圖顯示,恰克圖(Kyakhta)位於俄蒙邊界界河的北岸,與界河南岸的買賣城(Maimaicheng)合稱雙城。這是俄國伊爾庫次克通往北京的最短路程。(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茶業撐起的外貿資本

晉商從事茶業的規模非常驚人。為了保障茶葉貨源和品質,山西商人在湖北武昌開發出新的茶葉生產地,教授當地人種植茶樹以及製造紅茶、綠茶的方法。每到採收季節,數千的茶農和其家族從事茶磚製造。有的晉商則在福建武夷山一帶,購買了許多茶山和作坊。

晉商范永斗在張家口開設的茶莊,名為「大川玉」。這座茶莊有600多人專事茶葉加工。范家在福建購買了5000畝茶山,7座茶場,成為晉商之首。因范家經營生意講究誠信,時人稱其「賈於邊城,以信義著」。

茶商先將採收的茶葉從福建經水路運到漢口,加工後裝車轉運到張家口。再由「大川玉」茶莊的員工精細加工包裝後,然後用牛車或駱駝運到蒙古庫倫和俄國恰克圖的貿易市場。

從《行商遺要》中,人們看到茶商從採收茶葉、加工、運輸、運費的多寡再到各地的茶鋪,之間的工序極為繁瑣,每一工序都有明確細緻的規定。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山西茶商在恰克圖交易總額為600多萬兩白銀。從1837年-1939年,每年銷往俄國的茶葉為700多萬斤。道光年間,僅茶葉一項,就占全部輸出額的75%。

據外貿志記載,僅同治八年(1869年),晉商運往恰克圖的茶葉,功夫茶和紅綠茶就合計11萬擔。至同治十年(1871年),晉商輸出能力已高達202184擔。晉商輸出的茶葉,總量最多的一年高達2500萬箱,每箱約重30公斤。

從大清初年到民國八年,晉商的貿易總額為一億五千萬兩白銀,晉商雄厚的財力,幾乎足以掌控張家口的全部商業資本。

晉商沿著萬里茶道,在二百多年的時光中,運往俄國的茶葉累計高達25萬噸,其價值總量高達100萬兩黃金以上。這在東方文明史上、國家貿易上寫下濃重的筆墨。

茶葉改善了西亞和東歐的飲食結構

根據俄羅斯人的記載,中國的紅茶貿易,使莫斯科周邊地區的所有居民,不論貧富、長幼,都形成嗜飲磚茶的習慣。紅茶成為俄羅斯人不可缺少的主要飲品。每天喝茶可達五次之多,甚至愛好喝茶的人能喝到十至十五杯。不論什麼時候去羅斯人家中做客,居民都會用茶來款待客人。

俄羅斯和地處漠北的遊牧民族冬季氣候寒冷,這一帶的居民喜歡大塊食肉,吃厚重油膩的奶製食物。晉商就專為他們製作了磚形紅茶。因為綠茶性寒,紅茶性溫,飲用紅茶可以暖胃,具有解膩的功效。除了茶葉,晉商交易的大宗商品還包括大黃,因俄國居民終年食肉的習慣,大黃成為他們不可缺少的解毒良藥。

晉商的舉措,不僅影響和改變了西亞與東歐居民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也使東方的養生文化再次傳向西方。

宋 劉松年《攆茶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史達林和中共聯合 迫使外蒙古獨立

自從元、明、清三大王朝以來,歷經數代帝王的文治武功,外蒙古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元朝時期,蒙古遵從忽必烈號令,受元世祖冊命和賜封;大明時,蒙古部族向明國朝貢,臣服於明成祖朱棣,受明朝轄制;大清時期,康熙大帝平定準噶爾,漠北三大部全部臣服,所以當時大清的版圖也包括今日的外蒙古。在600多年間,雖然蒙古各部與中原屢有紛爭,但都在中原帝王的調解或親征下,西北偏邦得以承襲神州的文明教化,並未脫離神傳文化的懷抱。

但在上個世紀,史達林恐懼中國強大,蘇共就不擇手段地分化和入侵中國。史達林在蒙古發動的大清洗恐怖活動,將在蒙古的漢人全部屠殺,幾乎沒有留下一個活口。史達林和中共裡應外合,威脅欺騙當時的國民政府,硬是堵死了外蒙的回歸之路,以高壓手段將外蒙古拉出了中華的國門,並栽贓陷害蔣介石。從此使中國失去了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相當於40多個臺灣。也因此中國版圖從最初的海棠葉變成今日的公雞形狀。

在格局的劇變之下,外蒙獨立後,中國商人在外蒙的商品被全部沒收,晉商的外貿生意逐漸衰落,商務損失總計一億兩白銀。由此,晉商中斷了和蒙俄的商務關係,晉商以茶為載體的貿易,便一落千丈。

自漢代開始延續至清末的中華文明西傳歷程,隨著茶道的衰落,由此全部中止。在共產幽靈入侵中國後,萬里茶道成為神傳文化西傳史上最後也最悲壯的一道豐碑。

這條因大清皇室而興起的萬里茶道,在二百多年中,帶著普愛眾生的使命,從中國綿延至俄國,惠利天下萬民,成為史冊中最為華美的一章。

參考資料:
1、《史志研究》《近代晉商與茶文化》李三謀,1996年第一期
2、《晉商與經營文化》,張正明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3、《外貝加爾邊區紀行》瓦西里·帕爾申,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
4、《文史月刊》之《山西茶商》,作者左寶,2003,11
5、《蔣經國回憶錄》東方出版社出版,2011年
6、《外蒙古是如何從中國獨立出去的? 中共栽贓蔣介石》,顏昌海,阿波羅網,2014年5月17日
7、《山西外貿志》
8、威廉·馬克斯《茶葉全書》中譯本上冊165頁,中國茶葉研究社版

點閱【晉商傳奇】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承傳70年以上的腕錶店在日本僅存2、3 家,而名古屋的「TANAKA」便是其中的一家。TANAKA現在是17種世界名貴腕錶的正規代理店,規模上獨霸日本東海地區,在全日本70 家歐米茄腕錶正規代理店中,其銷售量一直雄踞榜首之列,成為業界的傳奇。
  • (shown)這三種商人的道路不完全相同,但都是在中華儒家文化的背景之下成長起來的。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做人的倫理道德規範。成功的人生——無論是從政、從文,還是從商,都要首先從作一個好人開始,經商就是做人。
  • 石崇大師教誨林尚沃「握住救人的刀」。救人往往與犧牲自我分不開。放不下個人利益的人擔心那樣會使自己遭受損失,但恰恰相反,這種犧牲的結果卻非常奇妙,敢於犧牲自己救助他人的商人反而是收益者,因為別忘了,冥冥之中有天理在平衡著一切。林尚沃商業上的起色就源於他的一次救人經歷…
  • 現在的商業活動中,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等不正當行為非常盛行。在商業界,用金錢換取權力或驅使權力似乎是有錢的商人為了擴大生意而必須要做的事情。越是這樣的時代,越需要「商道」來引領人們走出各種影響商業健康發展的桎梏…
  • 能不能放下生死是每一種正道修煉中都必須經歷的考驗,這是人和神的區別。神能坦然放下生死,而人卻不能。對於立志修成商佛的林尚沃,這是必須面對的。
  • 「鼎」字是仿照中國古代常用的鍋的形象造出來的漢字。上古時大禹主持鑄造而流傳下來的九只大鼎稱九鼎,象徵著天子的仁德,是國家的神器,作為天子代代相傳的鎮國之寶。
  • 石崇大師外出雲遊。留下一只喝茶用的杯子給他。這只杯子只能倒七分滿的水,如果全滿,一杯水都會消失。林尚沃帶著石崇法師送他的禮物——戒盈杯上路。戒盈杯上有八個字:戒盈祈願,與爾同死。
  • 既然林尚沃要成就商道,而不是做一個敢於殉情的凡人,就要在商界有發展,要能夠統領灣商團隊,另外作為深諳儒家文化的人不能違逆母命,林尚沃放棄了與多寧的關係,卻把這份感情埋在了心底。
  • 雖然林尚沃擁有超過全國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所有人的財富總合,訣別松伊後,林尚沃退居山林,甘當一名田園詩人,平靜安和地度過了自己的餘生。並在臨終前將自己的全部財產都回饋給社會和國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