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民俗集錦

敬賀新年 一夜挽回天下春

中國年俗詩詞說典故
作者:容乃加
元宵猜燈謎,增長文化高度。圖是台灣元宵節景。 (宋碧龍/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83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隆咚隆咚鏘~~新年到,新年好!……」

在中華兒女的心目中,「過年」要算是一年中最重大的傳統節日了。古代中國文化中的過年,是從臘月祀神開始一直到過完元宵為止。在送舊年、迎新春歡慶、酬酢的年俗中,鮮明煥發的是中國人的天人合一的生命觀。

中國浩瀚詩海中,包藏許多有關「過年」的詩卷,開卷來,感恩自省的光暉、珍惜生命的情懷漫漫無邊地開展來,包容沁潤你我周身。詩篇中,虔敬的字字都是春,重溫中國的傳統年味的馨采……

臘月清祀   告天謝福

黃曆十二月稱為「臘月」,臘月就是畋獵祭祀之月。值歲暮冬藏之時,中國歷朝歷代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百神,誠敬感謝天神保佑與賜福,賜予一年的收穫。中華文化中,感謝天神賜福的臘祭由來已久,《禮記》有記載臘祭起源於夏商周三代。

中華歷朝歷代,信天敬神是人們精神世界不可動搖的基石。每逢歲末的臘祭清祀告天謝神,由歷朝天子主祀,非常崇敬肅穆。(大紀元)

臘祭清祀,歷朝由天子主祀,非常崇敬肅穆,「束帶從王事,結纓奉清祀」(1),隆重地準備豐盛精潔的祭品,感謝天地八方的神靈賜福:「歲事告成,八蠟報勤」、「年丰物阜……農功是歸」;「臘日饒佳景,乾坤萬里同」(2)。古代的臘祭,四方歸綏獻貢,「飲饗清祀,四方來綏,充牣郊甸,鱗集京師」(3),從郊野到京師進貢的人、車雲集。

從古人崇敬天神、八方神之肅穆隆盛的祀典,可以體會到古人俯仰天地間,歲成不忘尊崇敬仰神明之謙卑。這就是說,崇敬天地神明之心、感謝之禮啟動中國新年之門。

崇敬天地神明之心、感謝之禮啟動中國新年之門。(明國/大紀元)

過小年  祭灶神

黃曆臘月二十三日祭拜灶神,又稱「過小年」,周朝就有「祀灶」的作法。「處處送神懸楮馬 ,家家迎歲換桃符」(4),各戶人家在灶上懸掛給灶神乘用的「灶馬」、擺上甜點湯糰,祭送灶神回天庭述職,報告一年中這戶人家的善惡功過。流傳到今天的祭灶風俗,和唐朝幾乎沒有兩樣。

除夕   一年惟此夜 明日又逢春

明代時,除夕前貼春聯非常普遍,「天上星辰囘鳳曆,人間風俗競桃符」(5),「薰風裊裊度屠蘇,爭道新年景物殊;莫怪蓽門貧似舊,竹窗糊紙換桃符」(6),討喜的桃符從官府貼到庶民百姓家,展現新年新景。

除夕又稱除夜、年夜、歲除,此夜中新舊年交替,「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7)。在二十四節氣中除夕、大年初一,一般落在「大寒」和「立春」節氣之交,正是寒盡春來之際,所以過年對中華兒女來說是除舊,更帶著「春回大地」的喜悅和企盼,「東風自此無閒暇,萬里乾坤一夜新」(8),讓人暖在心頭,喜上眉梢。

「不是今生惜今夕,卻緣明日是明年」(9)!一年又盡,最是讓人感時易逝、撫今追逝,「總教歲月堂堂去,未許心情種種非」(10);惕厲自省,也一直追隨著除夜的腳步,「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莫笑書生太迂闊,一年功課是文詞」(11)。

除夕祭祖,同樣是向祖先告成和感謝。除夕夜,蠟燭高燒、闔家團圓吃年夜飯,人間萬戶的團圞畫面也在詩中留下剪影,「遙夜遲遲燭有花,家人懽笑説年華。人生勿苦求身外,常得團圓有㡬家」(12),珍惜當下團圓夜!「絳蠟髙燒爆竹鳴,羣兒奔走喜還驚。老夫識得春來慣,直伴梅花睡到明」(13),一樣除夕夜,幾度梅花情,伴我代代老少說華年。

元旦  一夜挽回天下春

除夕年夜飯後,長幼聚飲祝頌、徹夜達旦叫「守歲」,「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坐到四更後,身添一歲來」(14)。四更之後,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報春來,「東風吹散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15)!

 「璇穹周迴,三朔肇建;青陽散輝,澄景載渙」(16)--新年到!天宇蒼穹周迴運動,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何等奧妙!蒼穹戴德,開創新歲之春。

中國文化中,新年第一日的稱呼非常多:元旦、元日、元正、元朔、三元、三朔……等等。宙宇春輝好澄景,家家戶戶此起彼落燃爆竹,迎納吉瑞喜氣,天人同泰,應時期願新年有個好未來。「爆竹庭前,樹桃門右。……改歲宜新、應時納祐。從今諸事願、勝如舊。人生強健,喜一年入手。」(17)。

新年的餐桌上,「故里屠蘇酒,新年柏葉盤」(18)應節應景;鄉里中,春聯和春酒、春天合奏,「柏酒照兒初得歲,桃符隨俗謾宜春」(19)。

元宵  天人合一良辰美景

「元宵清景亞元正」(20)。過了元旦,接下來登場的重頭戲當數元宵。

元宵節和臘祭一樣也是個天人合一的節日。《史記.封禪書》記載,謬忌上奏漢武帝請祀太一神:「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武帝聽奏後,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用最高等級的太牢禮祭祀,特重元月十五的春祭,「武帝親祠太乙神,流光洶旭動星辰」(21)。銀樹燈花如晝,好像是天宇星辰下凡,好個天人合一、良辰美景。

道教稱太一神為「天官」,傳說在元宵這天「天官賜福」給人間虔誠、善良的人。

唐宋時,男女老少慶元宵,是年中不宵禁的假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22)的青春情懷,「馬蹄前、步步是春」的浪漫喜悅(23),「十二芳街近晚晴,爭排絃管調清平,花開火樹通宵燦,燈擁鰲山徹夜明」(24)熱鬧繁華,哪遜今人的倒數過年?

敬天「過年」中國心

歲去年來,佳節迭載;華年似水,戴我悲歡。五千年的中國,幾度夕陽紅?青山古道復在否?幾千載的歷史,敬天「過年」的中國心,真情雋永滿詩卷。昊天罔極,亂世祐我餘生,新年來,願警醒夢中人!人間道德復輝,「聞道黃河徹底清,千年氣數此分明」(25),一夜挽回天下春,最是振奮人心!

參註:
1 南北朝·孔欣《祠太廟》
2 魏晉·裴秀《大蠟詩》;明·唐文鳳《進臘日詩其二》
3 《大蠟詩》
4 明·王守仁《舟中除夕二首其一》
5 明·邵寶《除夜述懐次楊長史》
6 《元旦詞》其八明·李之世
7 唐·史青《除夜》
8 宋·方岳《除夜》
9 元·貢奎《池州郡齋除夜寄呈家君》
10 淸·馮廷櫆《除夜》
11 明·文徵明《甲寅除夜雜書 其三》
12 明·文徵明《甲寅除夜雜書其五》
13 明·絕恂《除夜偶成》
14 唐·棲蟾《除夜》
15 宋·白玉蟾《元旦在鶴林偶作》
16 魏晉·劉臻妻《元日椒花頌》
17 元·王寂《踏沙行元旦》
18 宋·何汝樵《元旦》
19 明·黃衷《元旦》
20 唐·韓偓《元宵元夜即席》
21 元·陳旅《元宵懷錢塘》
22 宋·朱淑真《生查子其一》
23 宋·無名氏《戀繡衾》
24  明·余玉馨《元宵簾下觀遊者》
25 宋·羅椅《元旦試筆》

@ *#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黃曆新年馬上到了。近日,盤點從初一到十五過年習俗的圖文網上熱傳。
  • (大紀元記者王文君香港報導)由香港版畫工作室主辦的「桃符迎新歲-中國年畫展」由1月23日始至2月9日止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二樓舉辦。
  • 日本最常見新年門飾佈置、也是最主要的門飾有「注連繩」和「門松」,都是期待迎吉祥化凶厄的象徵物。期待迎接好年的心態和中國過年民俗相似。中國人過年多在門上貼春聯、門神畫,其實在門上掛繩索、門側放置小松樹的年俗作法起源於中國…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代就非常普遍。
  • 傳統節日臘八、臘月的源起很古久了,知道「臘」和「臘八」節怎樣合一的嗎?從經典史籍與詩人作品中說分明…上接三代、漢南北朝、下承唐宋元明清,歲去年來,古人每逢節氣更迭、歲中節俗,歡慶之、感懷之,詩人們在節中暢言己志、流露真情,常見雋永的作品。逢臘八,歷代詩人的佳作,看歷史掌故、啟迪生命的追尋…
  • 歡喜過好年!除歲過年慶團圓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歲除迎新春之際,遊子紛紛返回鄉梓。過年、新年常見的年俗、食俗有哪些?年糕發糕、甜粿菜頭粿……對應什麼吉祥象徵?民俗集錦十二對聯一一道來……
  • 「春聯」真是中國民俗文化中的喜寶,歷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集成中華文化的一寶,煥煥新聯閃閃耀采,連接中華文化根本的道德文明,「福地行善喜自在 心田種德花來香 慈悲喜捨福壽全(橫幅)」。欣逢雞年,雞年報喜大吉春聯,「大吉大利」例如…還有各店家的春聯和氣生財妙對又俏皮有,趣表現本家「獨門」的妙活巧藝。例如……
  • 祭祀灶神是中國文化中流傳久遠的年俗,上古周朝就規定了「祀灶」。東漢「黃羊祀灶」的本事記載於《後漢書》;現在的人「送灶神」的習俗幾乎和唐朝作法一樣。祭祀灶神含有什麼奧義?再來看看「黃羊祀灶」文化典故示現的意涵。
  • 元宵節是人與燈之會,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個滿月夜,賞月共賞燈,有情又有趣。古來稱「上元節」,天神的日子,是天上共人間的盛會。說說元宵節的來源歷代和賞燈會勝景……今2017年是丁酉年,天火剋地金。預言書《推背圖》指出「乾坤再造在角亢」的天象就在今年。丁酉過元宵節的意味就更深長!中國人能否再造新天地?怎樣禳災得福?
  • 古時的元宵節熱鬧過「狂歡節」,浪漫過「情人節」。中國傳統元宵節的活動,蘊含的浪漫情懷、傳統倫理的感召力,以及中華文字的底蘊,是西方節日所沒有的。
  • 現存最早的元宵節的詩歌是隋煬帝所作的《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