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探源

【文史】「臘八」的來源和習俗

作者:允嘉若
font print 人氣: 36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臘日 臘八

今天是黃曆臘月八日,又稱臘日、臘八。
臘日、臘八到底是中國傳統還是佛教文化形成的民俗呢?

南北朝  臘日逐疫

佛教在中國興盛的南北朝時代,中國「臘日」和佛教「臘八」的習俗不同。不過,兩種習俗的日期已經合一。

依據南朝.梁(公元502年—557年)宗懍的《荊楚歲時記》紀錄:「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言: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繫細腰鼓,戴胡公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 」

也就是說在南北朝時就傳說的「臘日」習俗,重在驅除疾疫迎接新春。古人於臘日前一天,臘鼓鳴告訴村眾春天來了!村人們就繫起腰鼓、戴上胡公面具、作金剛力士,把瘟疫趕走。中國河南濮陽和湖南新化一帶還有臘月擊鼓驅疫的古俗。

佛教中的「臘八」,主要是在十二月八日舉行浴佛法會,並且施粥祝頌紀念佛陀在這一天證得正果。這一天所吃的粥,就是後人熟知的「臘八粥」。

三代  孟冬臘先祖五祀

往前看中國有關「臘」的文獻紀錄,《禮記》〈月令篇〉中記載「孟冬臘先祖五祀 」,也就是說,中國文化中在周代就有「臘月祭祀」先祖和天地神靈的禮儀,約當在冬至過後舉行,感謝天神地靈、先祖福佑賜予「有年」豐收。《禮記》還記載夏、商、周各朝都舉行臘祭,各有名稱:「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

由此看來,「臘日」形成中國傳統文化要早於佛教傳入中土。在中國詩文中,清代之前各朝臘祭的記事詩也都用「臘日」而不用「臘八」。

到了後來有清一代,詩人有以「臘八」入詩的,可能是受到清代宮中很重視臘八盛典、隆重供佛施粥的影響之故。這也側證了中國的「臘日」和佛教的「臘八」浴佛法會和施粥紀念的源流不同、作法不同。

臘日祭灶神過年登場

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並記載:「(臘)其日,並以豚酒祭灶神」。可見,臘月八日的祭祀風俗,在南北朝時還和「祭灶神」合一。同時,傳統社會的中國新年,各種民俗中的過年行事,就從這一天登場了。「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的民謠,傳唱著從臘月八日開始一連串的過年風俗。

唐太宗  勅停臘日

雖然臘八畋獵以祭祀,行之有名。唐太宗胸懷慈悲「勅停臘日」,下詔對動物僅行三驅之禮禁止獵殺,而以宮中所得進獻勞饗軍士。事見《唐會要》記載。

臘日、臘八,傳記了人間溝通天地、溝通神佛的誠心、慈悲之心。過年,謝天。
@*#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黃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臘月初八這一天,原來是一個傳統節日,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和避邪的。因為臘祭在十二月舉行,朝朝代代這樣沿襲下來,就把這個冬末春初、新舊交替的月份稱「臘月」。到南北朝時期,黃曆十二月初八被正式定為「臘八節」。
  • 二十四節氣,三九小寒冰上走,「冷在三九」,為什麼說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古代中國小寒顯現哪些物候現象?2017年小寒巧遇臘八看食補食俗文化臘八粥,怎樣小寒養生?節氣生活美學…
  • 傳統節日臘八、臘月的源起很古久了,知道「臘」和「臘八」節怎樣合一的嗎?從經典史籍與詩人作品中說分明…上接三代、漢南北朝、下承唐宋元明清,歲去年來,古人每逢節氣更迭、歲中節俗,歡慶之、感懷之,詩人們在節中暢言己志、流露真情,常見雋永的作品。逢臘八,歷代詩人的佳作,看歷史掌故、啟迪生命的追尋…
  • 二十四節氣和花信風 中國人觀察天地感應了陰陽節氣的變化,立下了二十四節氣,以序時應事;花草感應天地陰陽節氣的變化,生了花信風--各自應氣候著花期、展花顏,花信風吹捎來花開訊息給人間添風情。小寒花信風梅花先到,臘梅花開喜年來。鄢陵蠟梅冠天下, 楚梅天下第一梅…
  • 黃曆十二月節、第二十三個節氣小寒。小寒大寒節氣中,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小寒養生要點為何?古人從禽鳥身上觀察到小寒的物候現象。小寒有哪些相關的節氣典故呢?臘月祭祀、臘八粥源遠流長,二十四花信風從小寒開始吹襲,冰天雪梅,梅花領群芳……
  •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農諺中有一句「大寒過年」。大寒,冬春正交替,人間準備過年。「臘八祭神告歲成」是古代過年民俗中領頭的節目。清代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硯台翰墨磨出飄香的年味……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