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琴海之旅(36)

千年的帝國都城──伊斯坦堡Istanbul(二之二)

作者:行雲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鑲嵌畫。(行雲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6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續前文

在伊斯坦堡至今還大致保存完好的拜占庭建築教堂裡面,比較重要的有四座,分別為Hagia Sophia(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Irene(神聖和平教堂)、Chora Church(科拉教堂)、以及Little Hagia Sophia(小聖索菲亞大教堂)。其中Hagia Sophia、Chora Church和Little Hagia Sophia曾經被改裝成清真寺,而Hagia Irene則依舊為基督教堂。我們此行進入了Hagia Sophia和Church of Chola參觀,所以對這兩處我可以和大家分享比較多的資訊。

Hagia Sophia是這四座裡面規模最大,也最重要的教堂。在東羅馬帝國的一千年裡,它一直是東正教領袖、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座堂。(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對應於羅馬公教裡的教宗。)換句話說,它在這一千年裡在東正教世界裡的地位,就像今天梵諦岡的聖比得大教堂、在羅馬公教裡面的地位。「Hagia」意為「神聖的」,相當於英文裡面的「Holy」。而「Sophia」則意為「智慧」。它始建於君士坦丁大帝任內(大約340AD),但是屢經毀壞。現存的結構,是查世丁尼大帝時重建的(532AD,比隋朝早了大約五十年。)。它的平面圖接近正方形,中央覆蓋了一個直徑31公尺的巨大圓頂,東、西兩端各有一個半圓頂。中央大圓頂的頂部高達56公尺,底部也約有40公尺高,因此它和兩旁的半圓頂構建出一個東西約75公尺,南北約35公尺、高度從40公尺到56公尺的巨大室內無柱空間。以當時的建築技術來說,是一個偉大的成就。如果再加上南、北兩側的樓台下方空間,整個大廳東西達75公尺,南北達70公尺。此外,中央大圓頂的底部,有一環相距甚密的窗櫺,不但部分解決了採光的問題,而且讓大圓頂顯得比較輕盈,烘托出一種大圓頂「浮在空中」的錯覺。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行雲提供)
本文作者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留影。(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行雲提供)

依循東正教的傳統,Hagia Sophia的入口在西方,聖壇在東方。不過原來的聖壇及聖像隔牆已經被回教後繼者拆除。代替的是標示麥加方向的壁龕Mihrab、及領唱者所站立的高台Minbar,不過這兩者的體積都不大,所以並沒有造成很大的視感衝擊。倒是那八張寫著阿拉伯文的回教重要名字的大圓牌,在在地提醒著訪客它曾經作為清真寺的歷史。另外,它的室外後來陸續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立了四座高塔,算是最醒目的回教標誌了。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平面圖。(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行雲提供)

Hagia Sophia的廊柱有一種別出心裁的柱頭,它的表面被深度鏤空,因而顯得輕盈細緻,而不像是一個其實是在支撐重量的建築結構元素。這種柱頭,完全偏離了古典希臘的三種柱頭–DoricIonic,和Corinthian。(請參考拙文:「愛琴海之旅(2)雅典的建築——衛城之外(上)」和「愛琴海之旅(3)雅典的建築——衛城之外(下)」。)這也提醒了大家說:雖然在西元前第六世紀的古典希臘時期,君士坦丁堡原址就已經在希臘文化圈內了,但是到了Hagia Sophia被重建時(西元後第六世紀),「拜占庭建築」在整體上已經大幅度地走出古典希臘的建築範疇了。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行雲提供)

我們在伊斯坦堡所參觀的另外一座重要拜占庭建築,是「Chora Church」。它在規模上要比Hagia Sophia小上不少。在建造時間上,雖然和Hagia Sophia都可以上溯至君士坦丁時期,但是Chora Church的現存結構,大部分是在1077-1081AD之間重建的(相當於中國的北宋),較Hagia Sophia的現存結構,要晚上近五百年,所以其建築形式,也更具拜占庭建築的特色。它總共有六個大小不同的圓頂,外加四個半圓頂,數目遠超過Hagia Sophia。它的內部裝飾,包括圓頂的花飾及鑲嵌畫,由於年代較近,所以留存的狀況較Hagia Sophia為佳,風格也有所不同。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平面圖。(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行雲提供)

十一世紀的Chora Church,平面圖接近一個正方形。之後的一、兩百年間在西側加了兩層門廊,又在南側加了一個長形的副教堂(Parekklesion)。內門廊的南、北端,各設有一座圓頂,副教堂也擁有自己的圓頂。內、外門廊的牆壁及那兩座圓頂,均有鑲嵌畫裝飾,其技巧比Hagia Sophia的鑲嵌畫較為成熟,構圖頗為複雜,人物的表情較有變化,畫的保存狀況也較好。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鑲嵌畫。(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行雲提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Chora Church這座教堂的牆壁裝飾,不再是「拜占庭建築」傳統的鑲嵌畫,而是當時正在興起的「濕壁畫」(fresco)。濕壁畫可以表現得比鑲嵌畫更為細膩,只是比較經不起時光的摧折。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行雲提供)

這些濕壁畫,預告了兩百年後文藝復興初期濕壁畫的大行其道。達文西著名的「最後的晚餐」,就是一幅濕壁畫。濕壁畫在教堂的運用,稍後也帶動了蛋彩畫及油畫的發展。不過這個新的發展是以義大利半島為中心,為西歐帶來了文藝復興盛期的美術巔峰。@#

(點閱愛琴海之旅系列文章。)

──轉自作家行雲部落格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元前2000年至1600年之間,Minoan文化達到了最高的藝術層次。這個時期的陶繪頗為精緻、美麗、多彩,而對畫面的運用、以及物體的形態呈現、也從早期的規律、整齊,進化到自由、流暢。
  • 在雅典的主要古劇場Theater of Dionysus,除了有戲劇創作的競賽之外,也有音樂方面的競賽。競賽之後,優勝團體的平時贊助人,常常會在去劇場的路上設立紀念碑來慶祝。
  • 雅典得天獨厚,在距離城區只有十多公里的一座稱為Penteliko的山裡面,發現了一個高品質的大理石礦,顏色潔白無瑕,雅典衛城上面現存的古建築,都是採用來自這個礦場的大理石。
  • 希臘獨立之後,為了感念拜倫的熱血奉獻,不但把他的忌日訂為國定紀念日,還在幾個地方建立了他的雕像。
  • 愛琴海地區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此外,這個地區的古史斷代以及文化脈動,和中國的上古史有很多契合的地方。
  • Parthenon裡面藝術價值最高的部分是雕塑,特別是神殿頂蓋東、西兩端下方的三角地帶、建築學上稱為Pediment或Tympanum的地方的雕像,以及內部房間圍牆上半部的浮雕,堪稱古典希臘最精美的雕像群。
  • 厄瑞克忒翁神廟有六根廊柱採用了一個新的建築新變革,那就是用少女人形來替代典型廊柱。這樣的少女人形,被稱為Caryatids。
  • 希羅德.阿提庫斯劇場經常被作為表演場所。像Frank Sinatra、女高音Maria Callas、和男高音Luciano Pavarotti,都曾經在這兒表演過。
  • 到了西元前300年左右,作為第二波陶繪發展原動力的雅典城邦已經衰落了,因此希臘的陶繪藝術,也逐漸成了昨日黃花,僅供後人憑弔了。
  • 從它們的陶繪當中,可以看到兩種文化特色的結合:也就是 Mycenaean 的規律性、和 Minoan 的自然流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