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熱潮不減 海外投資者青睞德國企業

人氣 123

【大紀元2018年0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祝蘭德國報導)德國企業在世界上享有良好聲譽,成為外國投資者熱門的收購目標。這股收購熱潮仍未見降溫,去年外國投資者在德國的收購金額創下新紀錄。

德國製造的商品以質量過硬聞名,德國企業也受到國際投資者的歡迎。據最新的權威分析報告,2017年被境外投資者收購的德國企業預計總數達到870家,逼近2016年的記錄。同時,由於一些交易額巨大,去年收購總金額遠遠超出過去幾年的數字。

普華永道諮詢公司(PwC)12月27日發布了一份分析報告。據報告內容,截至11月中旬,去年已有709家德國企業被境外投資者併購。據普華永道預測,截至年底,去年被收購的德企數量將達到約870家,接近前年的883家。目前,2016年的併購案數量是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從成交額來看,截止2017年11月中的總交易額約為998億歐元,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385億歐元。這主要因為去年有多筆巨額交易,尤其是美國工業天然氣巨頭普萊克斯(Praxair)以405億歐元收購德國林德集團(Linde)。

根據估計,截止去年底,年度交易金額總數甚至會達到1198億歐元。

美國投資者最多成交量最高

哪些國家的投資者最青睞德國企業?根據調查報告的結果,截止11月中旬的實際收購案中,來自美國的併購案數量最多,共158筆,其次是瑞士(80筆)、英國(72筆)和法國(55筆)。法國的阿爾斯通(Alstom)以82億歐元併購西門子的火車業務、標致雪鐵龍集團收購歐寶等均令人矚目。

排名第五的是中國(包括香港特區),總共有47筆。去年備受外界關注的是李嘉誠名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37億歐元收購德國智能電表公司伊斯塔(Ista)。

在這些國家中,美國不僅收購案數量最多,交易額也最高,達到579億歐元,這主要歸功於普萊克斯對林德集團的巨額收購案。

如果比較被收購的企業領域來看,境外投資者對工業生產領域的德國企業最感興趣,24%被併購的企業屬於工業生產領域,與去年的情況差不多。其次,貿易與消費品領域(18%)和技術(16%)領域的企業也頗受青睞。

2017年6件最大金额收购案
德國目標企業 外國投資者 收購金額(億歐元) 領域
林德集團(Linde) 美國普萊克斯
(Praxis)
405 化工領域
西門子(火車業務) 法國阿爾斯通
(Alstom)
82 工業生產
尤尼佩爾(Uniper) 芬蘭富騰(Fortum) 81 能源領域
史達德(Stada) 英國來華 & 貝恩
(Cinven&Bain)
46 健康領域
維特根(Written) 美國約翰迪爾
(Deere&Co.)
46 工業生產
伊斯塔 (Ista) 中國長江和記實業
(CKP&CKI)
37 測量技術

 

2017年外国投资者来源国家
投資者來源國 收購案數量 金額(億歐元)
美國 158 579
瑞士 80 6
英國 72 61
法國 55 126
中國(含香港) 47 63

 德國加強收購案審查

在諸多收購案中,來自中國的買家頗受矚目。據安永(Ernst&Young)2017年初公布的調查顯示,2016年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在歐洲的投資創下紀錄,其收購的企業中有68家來自德國,所占數量最多。比如中國家用電器商美的(Midea)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Kuka)備受德國社會關注。

據德媒報導,在收購競標時,一些中企常常出價極高,但資金來源通常不透明,無法確定這種投資是有國家背景,還是私人投資。2016年德國經濟部長加布里爾就表示,如果一項外國收購涉及「對未來工業進步特別重要的關鍵技術」,政府應予以限制。去年7月,德國政府計劃制定新法規,加強對重要收購案的審查。比如如果一個歐盟以外的公司收購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公司的超過25%的股份,聯邦經濟部可以介入評估,並有否決權。德國政府表示,這主要是為了保護一些關鍵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轉,這也反映了德國對其技術知識流失的憂慮。

歐盟委員會也收緊了相關規定。基於安全考慮,歐盟打算審查對重要戰略領域企業的收購。這同樣適用於擁有國家背景的投資者,或投資者因得到國家資金保證而持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穆華

相關新聞
中企收購德企愛思強 奧巴馬說了算
柏林研究所:中企收購歐美公司意在技術
中企收購將更難 德國政府加強審查
涉及國安風險 川普禁中資收購萊迪思公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