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醜聞十年後 中國人仍只相信外國食品

人氣 3593

【大紀元2018年10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蘇靜好綜合報導)當張錚(Zhang Zhen,音譯)兩年前在重慶生下兒子時,她沒有足夠的母乳。醫生張女士建議她給兒子餵食嬰兒配方奶粉,雖然當時張錚對嬰兒配方奶粉了解不多,但有一點她很確定。她說:「我和丈夫不會考慮購買中國品牌奶粉。」

據marketplace.org網站報導,張錚最終選用了瑞士食品公司雀巢(Nestlé)旗下、新澤西州惠氏營養品公司的嬰兒配方奶粉。像張女士夫婦這樣的許多中國家庭仍然更信任外國食品。

根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中國需求最大的四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公司均位於美國和歐洲,占市場份額的40%。它們是:惠氏(Wyeth)嬰兒奶粉;現由英國消費品公司Reckitt Benckiser擁有、總部位於芝加哥的美贊臣(Mead Johnson)嬰兒奶粉;來自法國達能(Danone)的Nutricia奶粉;以及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Royal FrieslandCampina)的美素奶粉(Friso)。

一系列食安醜聞 使中國人只信任外國奶粉

在中國,因為衛生工作者給予不正確的建議以及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商的積極營銷活動,造成母乳餵養率在亞洲最低。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統計,2013年前六個月,中國只有21%的嬰兒接受母乳餵養。

與此同時,一系列嬰兒食品安全問題促使中國家庭購買更多的外國品牌的食品。

2008年,三鹿集團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震驚全球。毒奶粉事件造成6個嬰兒死亡、超過30萬兒童罹患腎結石和其它併發症。此前的2007年,美國寵物食品中也發現了來自中國的受三聚氰胺污染的成分,引發廣泛召回行動。

在2008年三聚氰胺醜聞爆發前四年,中國中部地區至少有十幾名嬰兒因被餵食假奶粉而死於營養不良。

三鹿在發現受污染奶粉後,仍然銷售毒奶粉數個月,直到2008年秋季毒奶粉醜聞才曝光。當時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其它21家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商的產品中也發現了少量三聚氰胺。美國當局對中國製造的食品發出「進口警報」。

其後的2010年,中國品牌Synutra的奶粉被懷疑導致三名湖北女嬰過早性發育,雖然中共調查認為性早熟和奶粉之間沒有關聯,但中國消費者依然對國產奶粉感到緊張。

2010年以後,中國消費者都轉向購買進口和昂貴的奶粉。他們認為價格越高,產品越安全。

張錚堅持用惠氏奶粉養活她兩歲的孩子,而不到兩磅的惠氏奶粉價格超過40美元。

張錚女士表示,在沒有方法來衡量奶粉好壞時,必須傾聽朋友和同事的建議。到目前為止,她的朋友和家人只推薦外國嬰兒配方奶粉。

《紐約時報》報導說,許多人也不信任中國生產的寵物食品。在一個連嬰兒配方奶粉和兒童疫苗都存在質量問題的國家,寵物的主人們往往認為進口產品會更安全。

「國產糧都是毒糧」,上海附近城市無錫的一位貴賓犬主人伊萊恩‧孫(Elaine Sun)說,「不管他們說有多好,我是不會相信的。」

毒食品氾濫 推動代購市場和跨境電商平台

毒奶粉事件還催生了代購市場。儘管中國有相同的外國品牌出售,價格也不一定便宜,但很多家長不相信中國的供應鏈,他們認為直接進口嬰兒配方奶粉更安全。這些採購代理商在新西蘭、澳大利亞以及英國等至少六個國家採購奶粉,造成這些國家的奶粉短缺。

香港曾一度出現奶粉荒,直至港府推出「限奶令」才有所改善,同樣的情況最近再次於澳洲上演。澳媒9News近日報導,最近當地父母紛紛表示在超市買不到奶粉,當地中國市場專家說,這個現象和中國代購有關。

澳大利亞Cross Border Management公司中國市場專家CT Johnson表示,澳洲奶粉通常被中國代購人士搶購一空,背後原因是中國國內有太多假貨,讓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商品失去信心,所以即使澳洲奶粉比中國貨貴至少兩倍以上,他們仍然樂於購買。

2014年,僅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台銷售的進口嬰兒配方奶粉就達到60億元人民幣(9.6億美元)。乳製品分析師宋亮(Song Liang,音譯)說,這個數字在2017年增加了三倍,達到180億元人民幣(26億美元)。

一些分析師預計外國奶粉品牌在未來將持續保持主導地位。根據Euromonitor的Cecilia Yang的說法,包括嬰兒配方奶粉在內的嬰兒食品在中國有價值1280億元人民幣(180億美元)的市場,預計未來五年將增加到1600億元人民幣(23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外國品牌驅動的。#

責任編輯:李寰宇

相關新聞
袁斌:毒奶粉受害家長抽了農業部長一記耳光
毒奶粉受害家長申訴案再審 被認定無罪
郭利申訴案將於近日宣判 毒奶粉再受關注
毒奶粉患兒父親廣州維權遭保安驅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