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無盡 大都會三期展再探中國山水畫傳統

撰文/Irene Luo 編譯/林宜君

清 王翬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 冊 紙本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9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詩仙李白《山中問答》

數世紀以來,神州子民無不醉心讚歎山水畫的壯麗奧妙,在其中神遊故國,那裡曾經有神祇與蒼生共存,虛無縹緲間,善攝生者流連於崇山巖穴,留下奇異而動人的傳說。

凡人眼中的「振衣千仞峰」、「波光瀲灩晴方好」或者「疑似銀河落九千」,在獨具慧眼的畫家筆下實非尋常物,他們視這些大塊文章隱含了古人深刻的智慧,靜觀其變,身心便能為之提升;遁隱於畫中山水,亦能遠離塵囂、世俗紛擾以及無明慾念。

對道家與儒家而言,山水之間有著無盡的智慧。孔子曾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國傳統藝術領域,自繪畫至陶瓷都不乏山水的千姿百態。

就繪畫而言,青綠與水墨山水畫之高超更是傲視群倫。為了表達人類面對天地造化的謙卑與崇敬,畫家慣於以微縮的人物形象點景,映襯出宏觀與微觀的對比。

這些柔翰墨彩的佳構,目前正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溪山無盡——中國山水畫傳統」的第三期展覽中精采呈現(至2019年1月6日結束)。

中國山水看似深奧龐雜,策展人史耀華(Joseph Scheier-Dolberg)藉由九個主題來展現其在視覺藝術中的應用。其中一個展廳是仿名家筆墨,一個展廳的畫作與歷史傳奇相關,另一展廳則探討詩歌繪畫的關聯與「詩書畫合一」的傳統。

「滿山棘刺雜芳蘭,蘭自馨香隱棘攢。棘刺作薪樵競采,芳蘭棄置耐新寒。」出自清 龔賢 自題 山水十六開 冊 紙本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公有領域)

本期展品多選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兩千多件中國書畫館藏,另外也有數件私人出借的收藏品。史耀華表示:「即使訪客已經參觀博物館數次,而且自認對這裡的藏品感到十分熟悉,我認為他們還是可以通過這次特展發掘不少驚奇。」因為此次展出的收藏品中,有些已許久未亮相,其中更有館方收藏百餘年卻未曾展出的珍品,機會相當難得。

唐朝晚期,山水畫已從人物畫中獨立出來,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經過數世紀的更迭演變,山水畫逐步走向成熟,綻放得更為燦爛且多元。

明 陸治 種菊圖 軸(及局部) 紙本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公有領域)

山水畫作品有立軸、手卷、冊頁、扇面等基本形制。立軸(掛軸)用縧繩懸掛,手卷一般是捲起收藏於篋中,必要時才會攤開鑑賞。

手卷的長度有時可以與屋室媲美,但一般而言,觀者每次欣賞時只會攤開一臂之長以便瀏覽。手卷能讓觀者彷彿置身其中,隨著畫裡相對高山顯得渺小的人物踱步於曲徑。

明代魏之克的《金陵四時圖》卷是長逾11米的磅礴巨作,其中綜合名家筆法,意在帶領觀者重遊金陵四季與古時勝景。

明 魏之克(魏克) 金陵四時圖 卷 紙本 32.1×1183.6 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公有領域)

傳統的中國山水畫看似平淡,其實內含許多典故和象徵,今日惟有熟悉此中傳統的行家才能識別。

例如以蘭亭雅集為主題的畫作,習慣在畫面中安置一群文人緣溪而坐,典故便是來自4世紀時的晉代,當時文豪如王羲之與其友人在休憩日相聚於蘭亭,曲水流觴,吟詩屬文,感悟人生,時人引以為美談。

蘭亭雅集 出自清 陸漢 山水八開 冊 紙本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公有領域)

隱士亦是山水畫題材裡最為人熟悉的象徵之一,畫面裡的隱士往往置身山林之中、泛舟湖上,抑或獨自閱金經、觀瀑布。

中國古時的朝廷官員多半在告老還鄉後,開啟隱居山林的生活。一旦遭逢貶官左遷、國祚將盡而硝煙競起的亂世,這種遁隱的現象更是普遍。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隱居的文人多投身於學術與藝術,藉此進德修業、砥礪性靈。

清 戴熙 山水 冊頁八開 紙本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公有領域)

中國古代的繪畫技術並不專斷於職業畫師手中,文人畫家兼具繪畫、詩歌、音樂與書法素養,讓「文人畫」在宋代(960~1279年)蔚成氣候。孔子曰:「君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務求在繪畫中表現其內在的道德與外在的修為。

明 文徵明 拙政園圖詩 冊 紙本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公有領域)

如同其他藝術,中國繪畫也強調效法宇宙運行規律,即自然(大道),注重「神」的把握,表現在作品中,則重視寫意——形而上的氣韻。

畫家筆下的意境與神韻透露著作者的內心特質、情感以及世界觀,策展人史耀華稱之為「心印」(心志的印記)。他對此表示:「就像書法一樣,山水畫的確可以讓你了解創作者,真正具有深刻的表現力。」

繪於紙素之上的自然山水,因而成為畫家傳遞最深層感受的媒介。當他們遇見能理解畫外之意的「知畫」時,便是人生一大樂事。

乍見中國傳統山水畫,觀眾可能覺得畫面不過是數座山峰、樹林與岩石的組合,但其實隱身在畫面之後的,或許是更深刻、精緻而博大的事物。策展人史耀華說:「(中國山水畫)這門藝術傳統的樂趣就在於,你可以用一生去品讀它,最終仍然能從中領悟些事情。」

清康熙 景德鎮窯青花前後赤壁賦圖方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公有領域)

本文由《時尚精英》(ELITE LIFESTYLE)雜誌授權轉載,點閱原文

責任編輯:蘇明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畫重意境,是詩歌一樣浪漫的視覺形象。古代中國畫的大家很多都是修煉人,用繪畫語言述說心事。線條是中國畫的主要造型手段,是中國人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這種凝練的線條是有生命的,是中國畫家的專利。
  • 今天的東西方社會動盪,人心浮躁,要扭轉這個局面的理學家、社會學者、人類學家們再一次將目光投到了古老中國的「道德」二字上。
  • 東晉大將軍郗鑒要為才貌雙全的女兒選女婿啦!王丞相家的男兒個個爭先恐後,極力表現,這場中國歷史上最引人矚目的選女婿活動,選出了千年來人們津津樂道的「東床快婿」。他是誰呢?
  • 中國名畫欣賞:「青綠山水」金碧山水知多少?我們此次要介紹的青綠山水,是唐代李思訓的代表作《江帆樓閣圖》。
  • 在中國繪畫領域裡,將月色入畫雖然不易,也不乏以讚頌月亮而名傳後世的,我們一起來欣賞三幅畫月名畫。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年度大展「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展出王羲之等名家共26件國寶級書畫精品。故宮表示,誠摯邀請喜愛書畫、藝術的民眾,一同來欣賞國寶。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