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CRS來襲,美國身份華人怎麼辦?

知彼知己,應對中國CRS

投資美國壽險 中國「稅務居民」有效避稅良方

中國高資產人士都想避開CRS,投資美國壽險是一項良策。(Shutterstock)

人氣: 86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8年1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余亨之舊金山灣區報導)近期,「CRS來襲,中國富豪噩夢降臨!」、「讓貪官喪膽、海外華人憂心、中國高資產人顫抖的CRS來了!」等文章在網絡上比比皆是。CRS的本質是什麼?跟您有何關係?資產放到美國就不用繳稅了嗎?如何行之有效、合法合理地應對CRS呢?

令中國富豪貪腐色變的CRS,全稱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共同申報準則),其本質就是各國政府相互通報對方稅務公民在自己國家的財務信息,用以打擊偷稅、洗錢等行為。

目前參與CRS的國家有100多個,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士、日本等60多國與中國激活了「信息交換程序」,均需向中國稅務機關提供中國「稅務居民」在其境內的帳號信息。只有美國、泰國等40個國家沒有參與CRS,無需和中國交換財務信息。

CRS中國稅務居民的定義

中國國際稅務研究所官員表示,CRS認定申報對象,主要看其是否是中國「稅務居民」,而非用國籍居民來認定。2019年1月1日起,凡在中國一年內居住超過183天,無論你是哪個國籍都自動成為中國的「稅務居民」,並依照中國稅法繳交稅金。

大陸最新個稅法規定,如表格所示:

大陸最新個稅法規定。(灣區保險經紀Robert Ju提供)

CRS青睞哪些人群?交換哪些金融信息?

大陸權威金融律師認為:CRS交換初期,重點檢查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高資產人群。主要包括八類人:一、已移民的中國人;二、在境外從事國際貿易的人;三、在海外有金融資產的人;四、海外有家族信託的人;五、海外隱藏資產的人;六、海外持有空殼公司的投資理財者;七、海外配置大額人壽保單的人(美國保單除外);八、金融機構從業人員。

CRS要求交換的金融資產信息,包括:證券、合夥權益、大眾商品、期貨、保險合同、年金合同等。

CRS來勢洶洶,資產投放美國為上策

今年9月中國正式啟動CRS,列入CRS的澳洲、新西蘭等國已先後凍結了數千個華人帳戶;香港地區的匯豐等銀行也凍結了部分帳戶。被凍結帳戶的客戶,將面臨稅務機關的罰款、訴訟;涉及欺詐、造假、逃稅的,將負刑事責任。

而美國沒有參與CRS,與中國還沒有開啟涉稅信息交換。因此持有美國綠卡的華人,把資金或金融資產放在美國,美國不會透露給中國政府。

加州灣區投資理財專家Robert,2012年在上海設有辦公室,接觸大量國內高資產人士。今年9月份大陸正式實施CRS,這些富豪害怕了,紛紛找Robert購買美國壽險。因為壽險是唯一以後拿錢出來沒有稅務問題的理財工具,同時還有保障。

美國壽險:不受肥咖和CRS約束

早在2012年,美國肥咖條款規定:一旦成為美國公民或拿綠卡,就要申報海外資產,全球追稅。那時候來美的中國富豪,在大陸多有大量資產,須向美國政府繳納大筆稅金。因此造成很多媽媽帶孩子來美讀書、拿綠卡、等公民;先生不辦綠卡,財產權在先生身上,從而避開海外資產稅。

通常先生會購買美國人壽保險,到先生過世時,在美國的太太可以領到1,000~1,500萬的理賠金,這是免稅的終身收入,不受肥卡條例約束。當然這部分金融資產,現在也不受CRS影響。

同時美國的理財產品比較穩定,固定收益4.15%,有些指數收益達到8%以上。而且美國人壽保費便宜,只有中國大陸的1/5;人壽保險在美國還享有司法豁免權。

有錢,不一定買到美國人壽保險

據Robert介紹,美國保險公司辦理壽險非常嚴格。如果您想要在美國做300萬以上的大額保單,需要準備好:1、翻譯成英文的大陸病例、醫院證明;2、真實的財務報告(資產證明、會計師的信);如果在美國有房產、存款,手續會簡單很多;3、真實的身體健康情況(有沒有吃藥?一看你血壓正常,是藥物控制的,保險公司不會排斥你;最怕你血壓高,不用藥物控制);4、準備好資金,確保簽約時能支付保費。如果是300萬以下的保險,審批會寬鬆一些。

在美國,人壽保險主要看重你是否有足夠的財力、有無房產、身體健康與否。像帶小孩來讀書的媽媽(先生在國內打拼),在美國有綠卡、有房產、銀行裡有錢,這一類人辦理人壽保險容易成功。

Robert一個大陸客人投資不要回報率的保險,用400萬買1,000萬保險。保險公司發現他在美國檢測的糖尿病指數很高,要他出示大陸病例,他拿不出來,最後他沒有拿到人壽保單。

CRS資訊進一步了解

如果您想要進一步了解CRS相關資訊,請聯繫Robert Ju(408.996.2890),為您量身訂製全套的應對方案。#

註:本文僅供投資理財介紹,投資須謹慎,且個人情況皆不相同,無法一概而論。如需進一步了解請諮詢專業人員,《大紀元》不承擔相關責任。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11月10日理財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