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承道心不堅 教訓驚人

作者:杜若 整理
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句:「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潄瓊液,還得洗塵顏。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圖是 金廷標《廬山觀瀑》(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47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宋朝時期,韓世忠手下有一屬官叫陳元承(又名陳桷)天生向道。因受到秦檜排擠,陳元承不再出入仕途,轉而修道,後來還遇到呂洞賓點化,學了一些法術。但最後因為放不下做官執念,道心不堅,結局慘痛,令人震驚。

陳元承,閩中(今福建)人,天性向道。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他常常跟隨韓蘄王韓世忠到地方傳達皇令,安撫地方軍民。後來由於受到秦檜的排擠,他辭官歸隱,不再出入仕途。蘇州有一座穹窿山,從山下仰視穹窿山主峰,形狀猶如倒扣的笠帽,所以稱為笠帽峰,俗稱為大茅峰、茅蓬。陳元承屏退妻妾,從此斷絕女色,在句容大茅峯的旁邊結廬而居,修築八卦台,早晚朝拜天上的星斗。

閒暇時,陳元承就凝神內視,觀心照己。內視,即內觀,是古代的一種養生方法。他生活恬淡,清心寡慾,並在山下買了幾十畝田,用來供養雲遊天下的方外遊士。

杭州南宋通玄觀造像東起第二龕「掌吳越司命三茅真君像」,三茅真君相傳是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貓貓的筆記本/Wikimedia Commons)

每年春天二月,大茅君茅盈[1]生辰之際,天下世俗大眾,方外道士聚在一起,舉行醮典(道家的祭典儀式)。有十七所宮觀供設醮典,座無虛席。惟獨山北元符萬寧宮的香火最為旺盛,白天陳元承就到那兒禮拜。

他在路上遇到一名奇特的來客,身材挺拔修長,有青綠色的眼睛和方形的瞳孔,風度瀟灑,飄然出塵。客人的手裡拿著一把八角扇。那名客人在路上攔住陳元承,向他化緣。

陳元承隨身攜帶的箱子裡,有一文崇寧大錢,遂即投給他。客人欣然接住,對他說:「您給我錢,我不能不報答。」說著,就將化緣得到的所有錢,都遞給了陳元承。

陳元承驚訝的看著,發現那文錢變成了兩錢,回頭一看客人,已經消失不見了。回去後,取出一看,竟然都是金幣,陳元承更是大吃一驚。

呂洞賓教給陳元承一些練氣、治病的方法,並說三十年後再來相見。明 顧繡八仙慶壽掛屏 呂洞賓 軸。(公有領域)

當天夜裡,陳元承夢到白天見到的那名客人。客人對他說:「我是呂洞賓。看你姿容清雅秀逸,不同尋常,所以逗逗你。你學道的志向雖然懇切,但你還沒有恩及萬物的功力,需要繼續勤勉修行。」在夢中,呂洞賓教給他一些練氣、治病的方法,並說三十年後再來相見。

陳元承醒來後,絕意不再吃葷喝酒,每天練習呂洞賓教給他的方法。凡是患有疑難雜症的病人,或者遭遇異常災殃的人,得到他的符水,就會立即痊癒。陳元承又為人舉行一些法事,效果都很好。

在山裡居住了幾年,陳元承的步伐變得輕健如飛,道俗大眾都很敬重他。秦檜死去後,朝中身居要職的官員和陳元承是故交舊友,殷切的勸他出山,陳元承始終沒有答應,執意拒絕了他們的好意,但後來卻因為陳家子侄力請他,盛情難卻,陳元承回到家裡擔任奉祠[2]。

後來劉信叔任制置使,負責處理江淮事務,陳元承擔任了他的參議官,不久後復還原職。從此,陳元承修道的心越來越懈怠,他的方術也不再靈驗了。到了老年,竟然還蓄養起姬妾。此時的陳元承老態龍鍾,腰背駝了,視力和聽力也都不行了,看不清也聽不清了。

一天,他要沐浴,將燒著熾炭的火爐安置在一旁。忽然,他好像看見神靈在叱責他。驚恐之下,墜到火爐中,半邊的身體幾乎都被灼傷、燒爛了,陳元承因此而死。

原本他篤誠的向道之心,最終卻因放不下的執念,道心懈怠,道行也一落千丈,對常人的利益、權勢、色慾之心又再度出現。道心不堅,善念不堅的教訓,令人扼腕震驚。

注釋:
[1]大茅君茅盈,漢朝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丙申歲,即公元前145年。茅盈十八歲時出家修道,修成正果。
[2]宋朝設有宮觀使、判官、都監、主管等官職,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退休的官員,他們只領官俸,沒有職事。由於宮觀使等職,原來主要負責祭祀,所以也稱為奉祠。*@

(據《夷堅支景志》卷九)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歷史很獨特,歷朝歷代皇帝身邊幾乎都有不少奇人異士。這些方士精通星相易學,善於觀相占卜,根據陰陽八卦去推衍,就能準確預知還沒有發生的事,從特別的角度洞觀世事。每逢大事,獨掌乾綱的帝王會徵詢方士的建議,順天而行。明朝方士傳中,袁珙、張中、皇甫仲和等人對時局的準確預測,令今人看來歎為觀止。
  • 樊梨花,在史上是一道謎。正史中沒有留下關於她的任何記載,但在民間故事中,卻受到文學藝術家的青睞,成為歌舞、戲劇、評書、傳奇小說中的經典人物。她和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
  • 趙三翁,名進,字從先,是河南中牟縣白沙鎮人。他原來是一名黃河埽兵,為了迴避兵役而被削除戶籍逃亡在外,他在棗林遇到孫思邈,傳給他道法和一些治病的技能。
  • 據《庚巳編》記載,明朝初年,山西有一個人,人稱「金箔張」,擅長製造金箔。此人靈巧多能,從小就會很多工藝技能。張軍會道術,早上騎一頭驢到杭州,晚上就又回到山西。倏然之間,他就走了數千里。或者,用草扎一個龍,施展法術,跨龍而行。回到家後,就將草龍掛在房檐下。
  • 唐朝李玨祖輩居住在江陽,先輩以販米營生。李玨繼承父業,凡是買米的人,他都把量米的升斗交給他們,由其自行稱量。李玨賣米一斗米只求得兩文薄利,幾年以後,李家衣食豐厚無憂。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唐總督只信鬼話勘案,不重證據,差點造成一樁冤案;而江蘇司郎中紀容舒與刑部主事余文儀,雖遇奇事,仍盡忠職守,詳實勘查案件,最後讓一樁沉冤得以昭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