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神將岳飛傳(13)

【岳飛傳】南宋戰神的忠與孝

作者:柳笛
岳飛的忠孝精神,至今被人讚頌懷念。(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3892
【字號】    
   標籤: tags: ,

宋金交戰的烽火早已成為灰燼,是非成敗的恩怨湮沒在歷史中,轉瞬成空。當年的大英雄岳飛,也已逝去八百年有餘。然而在今天,金戈鐵馬的戰事依然為人津津樂道,忠義許國的英雄依然被人追念傳頌。

因為岳飛,早已是中華民族之魂。談到岳飛,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或許就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岳母刺下的「盡忠報國」,既是岳飛一生的理想和寫照,也是他恪守父母教誨的一片純孝。「若內不克盡事親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忠臣?」[1]在古代,忠孝是古人最重視的道德觀。岳飛也認為,在家孝順父母的人,在外才能是忠君報國的義士。

岳飛成年後,戎馬倥傯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軍營裡或戰場上度過。他在為國盡忠的同時,也做到了事親至孝。

岳母刺字。(柚子/大紀元)

克盡事親 移孝作忠

岳飛的後人回憶先人遺事,起句便談到岳飛的孝道:「先臣天性至孝。」[2]這宛若天性的孝順,在岳飛侍奉母親的故事中,完美地展現。岳飛參軍之初,岳母也鼓勵他離開家鄉,從戎救國。由於家鄉也處在戰亂中,岳飛放心不下,不得已留下妻子奉養母親,獨自出征。

後來河北(宋朝北方行政區劃)陷落,岳飛失去了母親的音訊,多年尋訪卻無老母下落。終於有一天,岳母託人從家鄉送來口信:「勉事聖天子,無以老媼為念也。」[3] 竟然無一句提及自身近況,一心安慰兒子為國效力。但岳飛仍然連續派人悄悄穿越戰區迎接母親。前前後後尋訪十八次,岳母才終於被接到了岳家軍在鄂州的駐地。

見到日夜牽掛的母親,岳飛既欣喜又愧疚,向她恭敬地拜泣,表達未在身邊盡孝的愧意。由於多年飽經憂患,岳母和兒子團聚後便痼疾纏身,飲食起居都需人照顧。岳飛儘管軍務繁忙,每天黃昏也要到岳母住所,親自嚐藥、送膳。

除此之外,岳飛對母親的照顧也達到無微不至、事無巨細的程度。根據四季節氣的濕燥、寒暑,岳飛及時為母親更換衣物、器用;在寢室中,不多說一句話,不多走一步路,生怕發出聲響,影響母親靜養;如遇出征,必然嚴格要求家人用心奉養,如果發現有照顧不周之處,便從妻子開始一一訓誡、處罰。

岳鄂王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繪《南陵無雙譜》。(公有領域)

古人視孝為做人的基礎,也就是「百善孝為先」,總是竭盡所能地孝親敬老,出現了許多孝道故事。在岳飛心中,母親不僅是生養自己的人,更是教會他國家大義的啟蒙導師,因此,岳飛無論身在何處,都不忘為母盡孝,報答她莫大的恩情。

也就是大約兩年的光景,在岳飛平定楊么叛亂後,這位賢明的母親在營中病逝。當時的岳飛目疾發作,痛苦難當,但面對母親驟逝的噩耗,他不顧自身病體放聲慟哭,一連三天滴水不進,向母親表達最沉痛的哀悼。這樣一來,岳飛容顏消損且病情加重,必須整日待在重重簾幕遮蔽的幽暗室內養病。

岳飛還上表請求,辭官為母守孝三年。當身體有所好轉,他等不及高宗批覆,便和長子岳雲一同扶靈歸葬。從鄂州到江州廬山近千里的遠途,都靠岳飛父子不顧道路泥濘及烈日薰蒸,赤著腳一步步走了下來。將士們心有不忍,提出願為岳飛代勞,但是待母一片赤誠的岳飛怎會答應?一路上,見到岳飛父子者,無不感動。

安葬了母親,岳飛在墓旁築廬隱居,繼續守孝。後來,由於戰事緊急,高宗不斷下詔、遣人請他再次出山。岳飛回想父母生前的教誨,終於決定重返鄂州軍營,繼續主持北伐大業。而他的一片至孝,化作親手為母親雕刻的一尊木像,每日晨昏定省,視之如生,以全人子最後的孝道。

耿耿戰將 忠義許國

岳武穆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公有領域)

孝當竭力,忠則盡命,孝子岳飛在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下,更是立下終生報國的志向。面對國破家亡、金兵肆虐的亂世,他報效國家最直接的行動,便是在戎馬生涯中,力主北上抗金,收復失地、迎回二聖,一雪靖康之恥。而他為了這個志向,浴血奮戰、憂勞一生,也最終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可能要問了,對國家一腔精忠熱血的岳飛,為何會在高宗十二道金牌的催促下,班師還朝,讓北伐取得的戰果付諸東流?因為岳飛是至孝至忠之人,忠國也忠君。而且他的選擇也不僅僅是簡單地忠於皇命,而是從國家大局出發,不得已而做出的無奈選擇。因而他的忠義之心,才更令人唏噓感佩。

在接到班師令之初,岳飛立即上奏反對,認為北伐勝利在望,千萬不要錯過一舉驅逐金兵的大好戰機。之後岳飛乘勝追擊,直取朱仙鎮。但是朝廷為了讓岳飛班師以促成議和,便命令其他各路宋軍或撤軍或原地駐軍,同時連下十二道金牌班師令。這招「釜底抽薪」讓岳飛意識到,縱使岳家軍孤軍深入能夠連連告捷,但因失去援軍支持,無法長久維持戰果,更會讓數萬岳家軍人身陷被圍困的險境。

前有金兵虎踞,後有奸相掣肘,北伐注定會功敗垂成。正是天意難違,岳飛看到了違詔進軍的可怕後果,只得忍痛放棄北伐救國的夙願。班師途中,岳飛考慮到當地百姓的安危,特意停留五日,掩護百姓南遷避難。當聽到金兵捲土重來、屠戮中原時,岳飛發出歷史上最沉痛的悲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4]

雖然,岳飛恪守君臣之道,但他絕非不顧原則、一味地迎合皇帝。很多時候,他看到高宗被奸臣蒙蔽或者做出錯誤決策時,便忘記個人的得失榮辱,向君主疾言力諫。憑藉過人的智慧和勇氣,岳飛真正完成了一位忠臣應盡的使命。

十二道催促班師的金牌,令北伐戰果付諸東流。(夏瓊芬/大紀元製圖)

比如高宗在初即位時,與群臣商議遷都之事,岳飛以從七品武官的卑微身分,直接上表反對南遷,也因此丟了官職,無處容身。對於宋金議和之事,岳飛也自始至終極力反對,還對皇帝直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5]並痛斥奸相秦檜,令高宗無言以對。議和達成後,高宗沉浸在主和派奸臣粉飾的太平中,遍賞群臣。是岳飛,又呈上苦心規勸的奏疏:「切惟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6]

再到了第四次北伐前,高宗見戰局緩和,密令岳飛班師。然而岳飛不願讓宋朝錯失殄滅敵軍的大好時機,毅然「違詔」揮師北上,於是才有了後來的郾城、潁昌大捷,讓直搗黃龍府的夢想近在眼前。

根據史料記載,岳飛從少年時起,就具有剛正耿直的性格,言談舉止不避禍福。他面對軍國大事,思慮的是整個大宋基業,還有萬千大宋子民的福祉。岳飛這一生,不僅忠君報國,同時也從利國利民的角度出發,規諫皇帝。其忠耿之心、正義之音,天地神明可鑑, 因此後代帝王、臣民也對岳飛懷著深深的敬意和懷念!@*#

注釋:
[1]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14,《乞終制札子》。
[2] [3]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9,《行實編年六‧遺事》。
[4] 出自《三朝北盟會編》卷207:《岳侯傳》。
[5]出自《宋史》卷365:會金遣使將歸河南地,飛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後世譏。」檜銜之。
[6]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14,《辭開府劄子》。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歷史上的北伐戰爭,既有晉代祖逖中流擊楫的豪放意氣,也有蜀相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盡瘁,更少不了岳飛北上抗金、收拾舊山河的壯懷激烈。正因為這些千古流傳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賦予銳意進取、統一國家的意義。
  • 文可題詩填詞,流傳千古;武能統軍作戰,統一南北。歷史上文武雙全的風流人物中, 岳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在征戰途中,岳飛飽覽錦繡山河,寄情言志,留下感人肺腑的篇章。 或許這就注定了,岳飛的一生將在戰場上度過,以苦為樂,矢志不渝。
  • 郾城大捷是南宋前所未有的輝煌戰績。縱是反對北伐的宋高宗,得到捷報後,也激動地下詔嘉獎岳家軍,創造是宋金交戰15年來百餘戰中,孤軍在平原大勝金人的奇蹟,統帥岳飛更是「忠義貫於神明,威惠孚於士卒」的神將。
  • 北伐失敗,不僅讓岳飛一生的夢想破滅,也讓他過早地走向生命的終點。 在戰場,岳飛是讓金兵聞風喪膽的蓋世英雄;回到官場,他卻因戰功赫赫而飽受猜忌。在三十九歲的盛年,一心為國的岳飛被權臣謀害,留下永遠的遺憾。
  • 綜觀岳飛平生,他事親至孝、報國至忠,在軍中紀律嚴明、大公無私,堪稱傳統道德的典範;武藝高強,長於謀略,領兵打仗所向披靡,屢建奇功,是南宋抗金戰事中的第一人;詩詞奏疏,浩氣縱橫,寄託重整山河的弘大抱負,千百年來傳唱不休,更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武兼備的國士。
  • 演義傳說總是那麼動人心弦,岳飛第四次北伐,也就是最為人熟知的北伐戰爭,是他一生最輝煌、最壯烈的功績。郾城潁昌大捷、誤走小商河、大戰朱仙鎮,哪一個提起來都那麼令人熱血沸騰,彷彿瞬間回到那個久遠的時代。
  • 任迪簡二話不說,一下把那壺醋當成酒全喝完了。原來,任迪簡擔心治軍嚴厲的李景略,會因這個失誤處死小兵,於是為小兵遮掩過錯,
  • 名列凌煙閣功臣的尉遲敬德武勇超凡,進出敵陣重圍,往返自如。他為何對秦王李世民忠心不貳?他是怎樣的明辨大是大非之人?面對皇上的賜婚,他如何表現對糟糠之妻不離不棄的恩義?
  • 4月19日起,由大紀元、新唐人聯合製作的九集歷史紀錄片《歷史英雄系列:兵仙韓信》,將在新唐人電視台的美東、休斯頓、美西、大陸、歐洲等頻道播出。《兵仙韓信》以秦朝末年,楚漢相爭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韓信跌宕起伏而又輝煌的一生。以動畫和文物古蹟相結合的畫面,再現了韓信生平,以及他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 劉錡是南宋四大名將之一,外表出眾,而且是個奇才,見到他的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他的不凡,連皇帝見到他都讚賞有加,並提拔他的官職。他在面對強敵金兵的圍攻順昌之戰役中,以五千精兵擊退幾十萬大軍,表現奇才的方方面面真功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