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訪加 與渥蒙僑界分享台灣暖實力

人氣 288

【大紀元2018年1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梁耀渥太華報導)繼美國紐約行後,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出訪加拿大的多倫多、渥太華、溫哥華3個城市。11月8日晚,到訪渥太華的唐鳳與渥太華、蒙特利爾僑界分享台灣的暖實力——推動開放政府的經驗,並回答了現場觀眾的問題。

11月8日,唐鳳與渥太華、蒙特利爾僑界分享台灣的暖實力——推動開放政府的經驗,並回答了現場觀眾的問題。圖為唐鳳(前排中)和代表處陳文儀代表(左三)、其他工作人員及僑界人士合影。(梁耀/大紀元)
11月8日,唐鳳到訪渥太華,與渥太華、蒙特利爾僑界分享台灣的暖實力——推動開放政府的經驗,並回答了現場觀眾的問題。圖為代表處陳文儀代表致歡迎詞。(梁耀/大紀元)

開放式政府——讓「缺口成為光的入口」

唐鳳在演講中分享了,在過去的兩年的工作中透過開放政府健全台灣民主,及通過民眾參與強化社會互信的經歷。

她強調利用數位科技的力量,參與政府監督,「開放政府」的4大核心要素是:透明(Transparency)、參與(Participation)、課責(Accountability)和包容(Inclusion)。她說,引進社會創新,增強政府和民間互動、互補,發揮社會企業的作用,靈活的將多元的包括年輕人的聲音引進來,既有協助也有監督。

她以一個具體例子解釋開放政府的協作機制。體驗設計師卓致遠發現財政部報稅系統「難用到爆炸」,在網絡聯署後,開放政府聯絡人介入幫助解決問題,邀請提出批評的民眾開會協作,八成人提出建設性意見,經過五次合作,最終做出的軟件的滿意度達到96%。她說:「政府信任人民,人民就會信任政府。」

她引用加拿大詩人、音樂家Leonard Cohen的詩句「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並解釋說,如果政府沒有面子問題,那些民間力量和批評的意見才能進來。當政府和民眾面對面一起創作、分享的時候,才能最終解決問題。

她在演講中說,兩年來的工作不是只解決台灣的問題,也在聯合國、日內瓦、梵蒂岡等地分享經驗,受到國際的肯定,為其他地區實現民主和人權做出貢獻。

防範爭議訊息 政府四個小時內澄清

在談到如何對待惡假害的爭議訊息(Disinformation)時,她說,這樣訊息的流傳摧毀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是全球現象;但是,根據CIVICUS Monitor網站的數據,在周邊國家/地區,甚至全球的自由度都在縮減或不變的情況下,台灣的言論、集會、結社自由卻逐年增加。這些爭議訊息對台灣的攻擊目的就是讓台灣箝制言論自由、分化社會,是對核心價值的攻擊,讓台灣回到言論管制的老路上去。「但是,我們不會拿別的東西去交換言論自由,這是台灣的核心價值,是我們要捍衛的。」

她說,目前對此的解決方案是四個小時之內,政府會對爭議訊息做出澄清或回應,之後,媒體再做報導,消除爭議信息對社會的危害。同時,台灣成立三個月的非政府組織TFCC(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和媒體觀測基金會等已經加入IFCN(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幫助網民辨別真偽。另外,長久之計是通過國民教育,培養學生批判式的思考,提高心靈抗體,在信息超載的情況下學會游泳,不輕易被左右,假信息就沒有市場。

社會創新引領法規創新

她提出社會創新引領法規創新的策略,可以到風險小的環境(沙盒, Sandbox),在一定範圍內改變現有法規、命令甚至法律,目的是改變社會問題。在一年的時間內,允許創新者實行其修改的法規,看是否能改變社會問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個法規就可以成為國家的法規。如果失敗,下一個創新者就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這樣也可以幫助到科技弱勢群體

11月8日,唐鳳到訪渥太華,與渥太華、蒙特利爾僑界分享台灣的暖實力——推動開放政府的經驗,並回答了現場觀眾的問題。(梁耀/大紀元)

包容性是共同價值觀

唐鳳說,包容性是台灣和加拿大政府的共同價值觀,做開放政府不能落掉任何人,不同認知、語言和族群的朋友也能夠加入。如果沒有包容性,也做不到最核心的價值——信任。

兩個小時的Q&A中,他利用大量實例解答了現場觀眾的問題,包括如何利用數位科技監督政府管理;數位外交的具體實施和優缺點;如何解決帶風向的網軍(或網絡水軍);網際網絡的開放性運作;如何防範青少年對電子產品上癮等。

與會觀眾紛紛表示,唐鳳的演講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責任編輯:岳東卿

 

 

 

相關新聞
聯合國大會登場 台灣多元發聲
聯大期間  唐鳳紐約與羅素對談數位治理
唐鳳杜奕瑾對談 把脈南部創新科技發展
台外交暖實力是啥?立委轟定義不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