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喜歡焚香?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文/李小明
font print 人氣: 568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在古裝劇裡常看見古人焚香,不只拜佛的時候用,下棋彈琴的時候也會用。古人為什麼喜歡焚香呢?

古代中醫發現,一些木料焚燒後發出的香味不僅可安神,還能防病和治病。「檀香」就是一種名貴香料和中藥材。

清朝的中醫著作《本草求真》中說,用檀香來熏香,有「清爽可愛」的效果。

延伸閱讀香與能量場

撰文:李小明,製作:金燕,責任編輯:呂蒙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何讓萬物中陰陽的因素在相生相剋中達到和諧呢?老子還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1],靜曰復命。(《道德經•第十六章》)」這段話的字面意思是:「物種繁多,都應該回歸其本源。回歸其本源的過程稱為淨化,淨化過後便是生命的歸位和新的開始。」
  • 香材有千百種,如果把香材(如沉香、檀香、降真香、龍涎香等)比喻成軍隊中的士兵,那麼您研究一種或幾種香材一輩子,永遠成不了真正的大師而當您從物種的陰陽屬性開始研究,您會發現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門外是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 香道、熏香、合香,有不下於音樂的作曲那樣的嚴謹的理論體系及操作規則,香方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
  • 植物的天然香氣及香料(如沉香、檀香等)燃燒後所產生的香氣及煙是有能量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植物的香氣能量有對人身體有益的正能量,也有對人身體不利的負能量。能量按一定的方式或規律去排列組合,形成的能量場才有可能對人身體有益。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粵語中有這樣一句方言:「財來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幾多,著幾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說:一個人發起財來自有它的方法,無須你煞費苦心地去籌謀。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註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這一點道理來。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個很有指標性的節氣,在生命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象徵。中國的節氣「春分」指示新生、誕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節、復活節的時間也都在此時節。東西方文化對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時節展現了什麼妙合之處嗎?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