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畫欣賞

歲寒三友君子竹  雅俗共賞(下)

作者:鄭行之

清 任伯年《竹林七賢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明清繪畫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範疇,有豐饒的繪畫表現,尤其是墨竹這一領域,出現許多富有特色的畫家,獨樹一幟 ,各領風騷。

明代王紱 寫竹妙絕一時

王紱,字孟端,無錫人。大家可能覺得王紱這名字很陌生,但他卻是明代公認最會畫竹子的人。據《明史‧列傳第一七四‧文苑二》記載王紱:「博學,工歌詩,能書,寫山木竹石,妙絕一時。」也就是說他畫的竹石在當代是「一絕」。

明代的畫家有一個傾向,崇古之風很盛,尊崇宋元傳統。王紱也不例外,他的墨竹繼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瓚等人的傳統。但他雖崇古卻不泥於古,不論是布局章法或者是筆法墨色,都有他獨到之妙,溫雅飄逸又揮灑自如,獨特的風格,開了元末明初畫竹的新頁。

明 王紱《風竹圖》(公有領域)

王紱這幅《風竹圖》畫的是數枝長長短短的、從上往下倒懸的竹枝,在微風中,優雅地輕擺著丰姿,很是自得其樂。

畫幅上方,茂密的竹葉清朗秀致,煥發著生命的光采。不期然地,一枝頑竹凌空而下,順著風,輕搖慢擺。瘦長而美妙的細枝,下探復下探,過程幽微典雅。葉與葉相互摩擦中,簌簌然吟哦起幽曲一般,給人極為美妙的感受。觀者很容易為其風姿綽約、靈動有神而傾倒。

元代以來,文人畫家盛行以書入畫,以書法的運筆來作畫,隨機而動,順勢而為。《風竹圖》的葉片是整幅畫的美感中心,用楷書筆意,一筆一畫皆嚴守筆法,務使葉片外形完善優美,最終每片葉子都能含蓄地安於本位,又各顯昂揚的動勢,片片如此,整幅畫因而充滿了飄逸溫妍的意趣。

竹葉是以「介字點」的筆法加以變化,為呈現臨風搖曳之姿,葉片的方向很是講究,尤其葉尖末稍那小小的翻轉,更凸顯風動之美。不論大葉小葉,悠悠然如清風拂面。整個布局中規中矩,層層交疊,錯落有序,顯現出一種意態安閑,饒富韻致的風情。

王紱有一高足叫夏昶,承傳了王紱的畫風,名聲僅次於王紱。師徒兩人在明代畫壇占了一個重要的席位。《明史·列傳第一七四·文苑二》記載:「崑山夏昶者,亦善畫竹石,亞於紱。畫竹一枝,值白金一錠,然人多以饋遺得之。」意思是說夏昶的畫非常值錢,價碼太高,一般人買不下手,往往都是買來當作禮物饋贈他人,手上有夏昶畫作的,大都是這麼來的。

清朝鄭板橋  詩書畫「三絕

鄭燮(公元1693-1766年),字克柔,號板橋,興化縣人,先世居蘇州。他是清朝官員、學者、書畫家,擅長畫竹,一生幾乎都在畫竹、石。他說自己畫竹沒有師承,都是向大自然學來的:「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題竹詩》)他通過觀察體悟和持續的嘗試,掌握技法精髓,創出純屬自己的風格。

清 鄭板橋《竹石圖》(公有領域)

著名畫家徐悲鴻跋板橋《蘭竹石軸》說,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與書畫不僅相見高致,而且寓仁慈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鄭板橋作畫喜歡把詩書一起入畫。別的畫家會把詩書當做外圍元素,用來烘托主體。鄭板橋把這些元素等同看待,讓它們進入畫面中,成為畫作的一部分,詩書畫交織融溶,手法創新。

清 鄭板橋《竹石圖》。(公有領域)

在書法方面,他是以隸書為主,融合楷、行書體,特別是他加上北碑的筆勢間架與樸拙風格,率性大膽的落筆用墨,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世人稱他的詩、書、畫為「三絕」。

他每幅畫的題款,句句有感而發,寓意深刻,在繪畫與書寫的過程中,把心中想的、眼中看的全化為詩句。其實這些詩句是在描繪他自己,闡述他自己對人生、對藝術的理念。

板橋先生題畫詩

我們來看看板橋先生在這些題跋中透露的理念,他在竹子身上投寄了人生觀: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題畫竹》

《清代學者像傳》說鄭板橋一生的三分之二歲月都投注在竹子身上。人的一生有幾個四十年?他幾乎全拿來畫竹,去蕪存菁,練達熟透時,面對各種樣貌的竹子都可以畫出新意。這也像是人生練達透徹的境界。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潍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他為官勤政廉明,愛民如子,特別是在濰縣任上,為救災民,他「設粥廠、捐廉代輸(捐款幫助輸運)、開倉賑貸、以工代賑」,想方設法紓解民難。當他在衙門公舍中聽到竹子發出沙沙的響聲,心中就聯想到,那是否是百姓發出的悲苦呼聲?流露心繫蒼生的仁愛!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題竹石》

鄭板橋透過這首《題竹石》詠歎竹子,比喻人之堅靱不拔的毅力和風骨,不憂出身困苦也不懼困難的考驗。

清 鄭板橋《墨竹圖》。(公有領域)

鄭板橋畫的墨竹,大都屬於寫意法。請看上圖,態勢十足,在連綿跳躍的筆法中,忽輕忽重,非左即右,待戛然而止時,但見生動的氣韻躍然紙上,渾然天成之勢,可謂多一筆太多,少一筆則不足,恰到好處之妙,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他將自己畫竹和前輩文與可畫竹的差異作了比喻:「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茲後學,何敢妄擬前賢。然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一個道理。」(《鄭板橋集》)

清 鄭板橋《墨竹圖》。款識: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茲後學,何敢妄擬前賢。然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一個道理。(公有領域)

其實,「胸有成竹」、「胸無成竹」根本上是不相悖的。文與可的竹畫好似胸中擁入千山萬壑的竹,然後好整以暇地、從容落筆。而鄭板橋心中沒有既定的竹樣,作畫時,所謂的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都沒有了,筆起墨落之際,短長肥瘦、濃淡疏密的千姿百態紛紛湧現,勢不可擋。這是他四十年間「畫到生時是熟時」的自然流露。

對歷代眾多墨竹畫家而言,竹子不單是他們美的情懷投注的對象,也是他們人格的反映和寫照。在中華文化中,畫家畫竹已由寫實、寫意而進入了藝術與人生觀的表現層面。這些墨竹畫家把墨竹推上了藝術之巔,促使墨竹在中國繪畫史上站定一個重要席位。@*#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可以感覺到,這幅畫雖已歷經千年,然而,姐弟倆的髮型歷久彌新,服飾看來永遠是那麼素雅、嶄新。
  • 狗年來,「百柿如意」、「穗穗瓶安」……我麼呈現給您祝頌「九」久平安的九幅《歲朝清供》圖,祝願讀友們和與天地六合同春!
  • 《采薇圖》,乍看之下,會以為是個很浪漫抒情的畫作,其實非也。它是宋朝畫家李唐表現殷商末年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作品,這幅畫有導正人心的作用,也是李唐晚年人物畫中最傑出的創作,留與後世的南宋名畫之一。宋高宗鍾愛李唐的畫……
  • 讓我們隨著藝術家的詩章、畫作,「坐遊」秋日--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李白詩《古風》:「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這個被李白讚為既峻秀又美如芙蓉的華不注峰,又被元人趙孟頫為了安慰友人而畫入《鵲華秋色圖》中。展開了秋天裡的詩情長卷……
  • 在中國繪畫領域裡,將月色入畫雖然不易,也不乏以讚頌月亮而名傳後世的,我們一起來欣賞三幅畫月名畫。
  • 中國人賞菊的風氣向來就很盛,人們用文學、詩詞、書畫、工藝等各種形式去表現、歌頌它。一道來觀賞幾幅情志酣暢的菊畫吧。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