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節氣】大雪養生 祛寒補元氣六法

作者:容乃加
大雪節氣到了,怎樣養生?(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475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雪節氣到了,天地間燦爛的秋色餘韻就要收藏殆盡。天寒地凍的仲冬時節,養生要怎麼養、怎麼補?

第21個節氣 大雪

2018年「大雪」節氣就從12月7日這一天起,直到下一個節氣「冬至」為止。古人以黃曆看節氣,稱大雪為十一月節,是進入冬天的第二個月。黃河流域以北地帶,這時節大雪紛飛,水面也結冰了。今朝逢大雪,明天清晨起床時,看看你家的屋瓦上是否積了一層薄霜,或是積了白雪呢?

大雪,第21個節氣。(pixabay)

「大雪」物候

從天地陰陽五行相生相循來看,大雪時節雖然陰氣隆盛,但此時天地間的陽氣也暗暗萌動,鶡鴠(音:曷旦)、老虎、荔草(馬藺)等動植物的感應都比人早。《逸周書》記載大雪節氣三階段的三物候表現:「大雪之日,鶡鴠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鶡鴠也叫做寒號蟲,古人說它是「夜鳴求旦之鳥」。因為此鳥感到天地陽氣已經萌動,故而不鳴叫了。老虎是陰類動物,感一陽而交配。荔一名馬藺草,接續老虎之後也感應到陽氣的萌動開始冒芽挺生了。

大雪節氣中,老虎已經感應到陽氣萌動。(pixabay)

「大雪」養生

時序進入寒冷的仲冬,中醫提醒人們預防「體寒」可能帶來的疾病。冬天是養腎儲備元氣的好時節,機不可失,節氣進入大雪,原則上可以採用「溫補」的方式來補身體。另外中醫師也教人簡單而易行的腎經穴位的按摩,持之以恆可以達到保健效果。一起來掌握大雪節氣時養生的重要原則:

1. 休養生息閉藏養腎

冬天天氣寒冷,對養生、對生命蘊蓄活力來說,是一個關鍵的季節。不管是在初冬或仲冬,五行養生重點都是要順應天地寒熱的變化,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

如果你從立冬到小雪這一個月還沒有明顯感覺到冬天已經來臨,還忙忙活活幹事兒,到了大雪節氣這時候,你就應當沉靜下來,好好養精蓄銳,充分地休養生息,讓精力保藏久一點。中華養生寶典《黃帝內經》上說,冬天是養精蓄銳的重要時節,要「閉藏」。用俗話來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冬天裡閉藏養精蓄銳。(pixabay)

2. 去寒就溫 防禦體寒疾病

古人詩中寫道「寒壓重衾若覆冰」、山東俗諺說「雪花飄,雪花飄,老天下的殺人刀」的景象和體感,已經反映在這冷颼颼、寒冽冽的大雪節氣裡。在這時節,中醫所謂「體寒」的疾病也明顯多起來了,比如:疲勞倦怠、精神耗弱、腦血管、心血管動脈硬化、慢性腎炎、腹瀉腹痛、傷風感冒、氣喘、手腳冰冷症狀等等都和「體寒」有直接關聯。

寒天寒地裡的寒氣,會傷害身體,所以防寒不能掉以輕心。《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 簡單地說,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要有「去寒就溫」的意識與行動,遠離冰冷、寒冷的東西和環境,讓身心處在溫暖的狀況下。掌握好「去寒就溫」的原則,融入生活中去實踐,可以說就已經掌握冬天養生的一大半要點了。

冬天裡沐浴陽光去寒就溫。(pixabay)

3. 食補養藏元氣 黑色食物益腎

平日注重食補養腎比進補更重要。《陰陽應象大論》說冬天「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冬天養腎正是時候,以黑色食物養腎符合陰陽五行養生論。比如黑豆、黑刺參、何首烏、黑芝麻、香菇等等,都是不錯的養生食物。《陰陽應象大論》又說:「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所以冬天的飲食料理取鹹味為主。在冬天,鹹味食物的營養容易入腎臟被吸收轉化。

4. 仲冬進補和禁忌

大雪節氣開始後的進補可以轉向溫熱進補。中醫養生講究「形氣雙補」,《本草綱目》說補身去弱的食物有「人參、羊肉之屬」、「人參補氣,羊肉補形。凡味同羊肉者,皆補血虛,蓋陽生則陰長」。《素問》說︰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人參羊肉湯」是一道形氣雙補的佳餚,可以補氣血又固身體。

清燉羊肉湯是冬天的養生佳餚。(林秀霞/大紀元)

另外元代《飲膳正要》推薦用「羊肉山藥粥」改善骨蒸(午後出汗)久冷的體質。說羊肉「暖中……補中益氣」、山藥「治諸虛、五勞七傷、心腹冷痛」,用羊肉一斤,山藥一斤,煮到熟爛,再下米同煮成糜粥食用。寒天早晨來一碗熱呼呼的羊肉粥,暖和一整天。

吃羊肉時不要喝茶,因為容易造成便祕;羊肉也不要與南瓜同食,以防發生黃疸和腳氣病。羊肉富含蛋白質和脂肪,不易代謝,所以患有肝炎的人也忌食羊肉喔。一般進補時不要同時吃生冷食物,比如蘿蔔、白菜、瓜類、柑橘這類食物,以免抵消進補食物的功效。

進補時不要同時吃屬性冷的食物,比如蘿蔔、白菜、瓜類、柑橘。(fotolia)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進補前要先諮詢中醫師才好。尤其是現代人在生活中緊張焦慮熬夜多,常吃油炸食物和冰點、身體活動少,還有室內多使用冷暖氣等等狀況,容易造成「外寒內熱」或是「寒熱夾雜」型體質,若隨意採用進補的方子,反而容易造成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所謂「上火」的症狀。另外,身體出現「四高」症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人,以及身體狀況異常,如感冒時,也不能驟然進補,否則可能使病況加重。

5. 按摩穴道保健

按摩穴道也是一種簡易又經濟的保健之道。冬天時節,中醫師建議按摩足三里、三陰交和太溪等穴位保健。足三里和三陰交的穴位按摩在小雪節氣文中介紹過了,這裡介紹腎經上的原穴──太溪穴。

太溪穴(大紀元)

原穴涵藏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要穴。每天持之以恆揉按刺激「太溪穴」能夠調動身體的原力,使得身體氣血上行達到顏面、下行於足部,通透全身保暖防寒、藏精固氣。「太溪穴」的位置在雙足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太溪穴的做法:正坐或平放足底,用手指按揉。按揉時會感到酸痛脹麻。 中醫師建議每次按摩次數取9的倍數為佳,一回可連續按36次,一天中可以按摩數回。

6. 曬冬陽去寒保溫 保健身心

多多利用冬天的陽光來去寒保溫、保健身心。腎臟主宰人體骨骼的發育、耳朵聰敏和活力。讓可愛的冬陽照射你的腎臟部分,閒適地散步、運動和活動,可以補充人體的骨本、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冬天的太陽是無價之寶,冬天養生,要多和陽光作朋友,天人的交流讓憂鬱遠離,讓人身心更愉悅。

進了大雪節氣表示冬天已經進入中段,切記順應天地陰陽變化來過生活,養精蓄銳養好來年的生機。@*#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到來,此時天地萬物的生長皆清淨㓗齊陽氣發,所以稱「清明」。自古以來清明融合了節氣、歷史的內涵,形成古老又豐富多元的節俗!其中不少節俗傳自僅相隔一二天且節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節。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節氣「清明」表示什麼意義呢?清明對應卦象是什麼涵義?如何利用「清明」讓人生「樂活」呢?古人有一套!
  • 春分節氣後到來的是「清明」,此時清淨明潔之氣象,瀰布天地間,萬物欣欣向榮。我們來探索一下: 清明節的日期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間變動呢?古代的清明節也放連假嗎?作什麼活動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個很有指標性的節氣,在生命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象徵。中國的節氣「春分」指示新生、誕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節、復活節的時間也都在此時節。東西方文化對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時節展現了什麼妙合之處嗎?
  • 圍爐、守歲中,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守護傳統價值的民俗,守護人心中的善,穿過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載,立春帶春來!立春的精神與器物文明有哪些豐富的表現?立春養生怎麼養?我們從天人合一的視野,展開立春的豐富文化內涵。
  • 歲月匆匆,時序進入黃曆年尾聲,臘月正在人間展開。古人稱黃曆十二月為「臘月」,這說法是怎麼來的呢?「臘」包含哪些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呢?
  • 雖然不是每個地方都會下雪,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下雪天,但「雪」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無法忽視的存在。在冬天的六個節氣中,就有兩個節氣分別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節氣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標誌冬季的開始。從天人合一的精神意義來看,怎麼過冬?怎樣養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