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現代拍案驚奇:河南鄭州的風水大戰——炮打交通廳

作者:李耘

河南省交通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四任廳長先後因腐落馬。當地民間盛傳,交通廳對面是一所炮兵指揮學校,而炮兵學校有一排大炮正對著交通廳大樓,為此,交通廳與炮校之間輪番上演了持久的風水大戰。最終,交通廳長經受不住大炮轟擊,一個個被轟下馬。真相究竟如何,我們先看看他們上演了怎樣的風水大戰。

第一任曾廳長

1989年9月,曾廳長上任不久,一天夜做噩夢。恰巧,他一大早起來剛剛洗完畢,一部下就跑來反映,對面的炮校有幾門大炮,正對著交通廳辦公大樓。曾廳聞訊後,急忙上樓察看,果然幾門烏黑的炮口映入眼瞼。他倒吸一口涼氣,在心底深處感受到了一種很重很重的戾氣與他相侵犯。

他當日便與炮校方面商榷,曾廳長拍著胸脯鏗鏘承諾:「若炮校能將炮位調轉,願付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相當於462萬新台幣,15.8萬美元)」。炮校方面聞聽此言,竟然趁火打劫,勒索交通廳500萬元。曾廳聞之,憤慨之極,拂袖而去,此事最終未果。

時間轉眼就到了1993年,曾廳長被人舉報違紀違法;1995年因腐敗鋃鐺入獄。

第二任張廳長

1994年11月,張廳長一上任就親自與炮校就炮口朝向問題進行商談。張廳比曾廳更痛快,他願意付給炮校500萬作為交換條件。但是,炮校方面「人心不足蛇吞像」,竟然獅子大張口,向交通廳索要2000萬元作為前提條件。

張廳聞聽價碼速增四倍,氣得臉色鐵青,不禁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大罵一聲:「太黑了」。旋即和曾廳一樣,拂袖而去,一放就是月餘時間,不再理會。

這樣,炮校反而耐不住性子了,急著想大筆款項落袋為安!然而,耗盡了口舌,磨破了嘴皮,還是沒有得到一分一厘。但炮校方面豈肯善罷干休?他們乾脆將九門大炮全部直接對準交通廳大樓擺放。

果不其然,2001年3月,張廳長因受賄、挪用公款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經查,張廳長在任交通廳廳長不足七年的時間裡,受賄金額1000餘萬。他感慨地說:「我才收了1000多萬,你就索要2000萬!簡直太黑了!」

第三任石廳長

石廳長於2000年5月任職交通廳長。石廳上任伊始在派腦筋活絡、通機達變之人前去和鄭州炮校方面交涉未果的情況下,一幕僚新獻一計,讓石廳連連叫「妙哉,妙哉。」石廳當即下令:交通廳所有職工,必須一律著軍裝上下班。原來他們想到「同門同宗不傷,炮校是軍人,只要我們穿上軍裝,就是一家人不傷一家人。」

一時間,河南省交通廳所有職員全部穿軍裝上下班。然而,讓石廳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2002年12月,河南省紀委對石發亮實行「雙規」。2006年8月,石發亮因受賄近4000萬元,被荊州市法院判無期徒刑。

第四任安廳長

在經歷了廳長們的「三連倒」之後,河南省政府於2003年2月將原省計委副主任安某某空降至交通廳擔任廳長。安某某上任三天就將大筆一劃拉,以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名義撥給鄭州炮校2000萬元。

炮校方面,在收到撥款的第一時間,就調轉炮口指向,並承諾:「只要安廳在位一天,我們絕不會調轉炮口指向交通廳。說到做到,決不食言。」

為了更為穩妥,安廳重金聘請一位風水大師尋求更好的化解之法。風水大師說到:炮就是火,而能滅火的東西毫無疑問就是水,而水呈藍色。所以,只要把交通廳的辦公大樓改變顏色,就能部分化洩掉炮校的火。

於是,河南省交通廳的辦公大樓,頃刻間就變成了藍色。而安廳長在2003年2月至2008年3月擔任交通廳長期間,不但安然無恙,而且不久順利升任省政府祕書長,省政府辦公廳主任。

第五任董廳長

董廳長於2008年3月到任,炮校方面早已不失時機地調轉炮口方向,直接對準省交通廳辦公大樓。董廳佇立窗前良久,目睹眼前黑壓壓的炮管、炮口,百感交集。他心裡很清楚,此刻已不可能再找來藉口,給炮校撥款了。

經再三商榷,董廳的智囊團想出了一個化解之法。他們在交通廳辦公大樓的樓頂,用水泥和鋼筋建造了一個巨大的鋼盔,用以對峙防禦炮校的炮口。

不過,頭盔畢竟只能防流彈,在大炮齊轟之下,再堅固的鋼盔也會被打爛。先是副廳長李占朝因腐敗落馬,接著在2010年,董廳還是被「雙規」,成為這場風水大戰中,被斬於炮口下的第四位廳座。

對此,時事評論員唐靖遠分析認為,風水學是中國幾千年流傳至今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當然有其合理的內核,但中國所有傳統文化都有一個最根本的關鍵,就是德行決定一切,只有順應這個天道,才能真正趨吉避凶。

他說,河南交通廳的幾個官員落馬的真正原因根本就不是什麼風水不利,而是因為他們都是貪官,德行有虧在先,所以無論他們怎麼調整風水都沒用,該遭報一樣遭報,只在時間遲早而已。

他還說,風水也好、或者頭上三尺的神明也好,都是福善而禍淫,即便起作用也只是護佑好人。要想真的保住自己仕途平安,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潔,杜絕貪贓枉法,守住做官做人的底線,這才是真正意義上最可靠的「風水」。

「薄熙來建華表,周永康求『國師』,他們都是位極人臣的高官,在這方面下的本錢和功夫也遠超一般人,但最終依然無法避免身陷囹圄的結局,為過去欠下的罪業去還債,就是這個道理。」 唐靖遠最後說。

責任編輯:王堇